淮南一叛:司馬懿勝利和王凌敗降,對親勝遠敗的我們有何啟發?

歡迎感興趣者邊聽以下這首音樂,邊看本文。


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對成功趨之若鶩,對失敗避之唯恐不及。

可人生的成功和失敗,有時並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有時我們確信做某事會成功,可惜我們失敗了;有時我們預判自己會失敗,可是我們又反而成功了。

那麼,我們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加強對人生成敗的研判力度,確保自己多勝少敗呢?

或許,研究下曹魏司馬懿平定淮南一叛的歷史,我們會從中獲取研究人生成敗、爭取多勝少敗的啟發。

那麼,就讓我們以期待收穫的目光,去進入那個爾虞我詐、異彩紛呈的三國時代。

公元249年正月,曹魏太傅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政變後,司馬懿將束手就擒的權臣曹爽及其一家滅族,然後取代曹爽,成為曹魏新一代權臣。

淮南一叛:司馬懿勝利和王凌敗降,對親勝遠敗的我們有何啟發?

將曹爽及親信滅族的曹魏新任權臣司馬懿


至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魏國不姓曹了,改姓司馬了。

俗話說,為了鞏固自身權勢,加強對國家的統治,統治者進行管理的佈局往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所以,作為一朝權臣,司馬懿的佈局當然也是另一群朝臣。

於是,朝廷中央,曹爽親信的曹羲、曹訓、曹彥、何晏、鄧颺、丁謐、畢軌等人盡數被滅族,司馬懿親信或看重的人才逐漸佔據中央的顯赫要職。

與此同時,地方上,鎮守關中管理軍事的原本是曹爽信重的夏侯玄,不過被司馬懿撤職,取代他的是司馬懿親信的郭淮;同理,鎮守荊州的原本是曹爽的親信李勝,後被司馬懿殺掉,取代他的是司馬懿信用的王基、王昶。

淮南一叛:司馬懿勝利和王凌敗降,對親勝遠敗的我們有何啟發?

防守西部、抵禦姜維的郭淮


不過,等到更換曹魏東南地區的軍政要員時,司馬懿犯難了。

因為鎮守淮南的是忠於曹氏皇族的王凌。

王凌,出身於太原王氏,被曹爽任命為車騎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論官職,車騎將軍是除曹爽(大將軍)外官職最高的將軍;

論資歷,王凌是指使呂布誅殺董卓之王允的侄子,時年77歲,比司馬懿年長。

所以在收回王凌的軍權問題上,司馬懿著實費了一番周折:

起先,司馬懿以魏帝曹芳的名義徵召王凌回朝中擔任司空,不過王陵一直找各種藉口推辭,拒絕入朝;

然後,為了在與司馬懿的權力鬥爭中佔據主動地位,王凌主動找兗州刺史令狐愚協商對抗司馬懿的策略。

令狐愚是王凌的外甥,也和王凌一樣忠於曹氏皇親,反對司馬懿專權。

於是,為了打倒司馬懿、重新確立曹氏皇族的統治地位,令狐愚建議王凌,可以聯合兗州、揚州的軍力,擁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為新皇帝,進而攻打許昌、進攻洛陽,擊敗司馬懿,另立新朝廷。

王凌一聽令狐愚的建議,感覺可行,於是便準備開始行動。

行動前,王凌派親信到洛陽,告知朝中的兒子王廣,自己要興兵反抗司馬懿,讓兒子儘快想辦法脫身回淮南。

王廣在聽到父親的消息後,大吃一驚,經過冷靜思考後,王廣給父親寫了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司馬懿雖然心懷叵測,但滅掉曹爽勢力後,他也沒有做什麼特別明顯的謀逆之事。如今司馬懿選賢任能,廣樹政績,改革前朝不合適的政策命令來響應臣民所求,又全面改正原來曹爽犯下的錯誤,所施行的政令,都以體恤萬民為先,這樣便深得民心。同時司馬懿父子還牢牢掌控著朝中的軍政大權,勢力穩固,軍勢強大,不是那麼好對付的,請父親三思而行、”

看了兒子的信,王凌雖然考慮了一番,但想到自己及曹氏皇族還要被司馬懿壓制,他便不能容忍地繼續籌劃起兵之事了。

不幸的是,就在王凌想繼續與令狐愚進一步協商行動計劃時,令狐愚竟壯志未酬身先死。

這給王凌的起事蒙上了一層陰影:

因為令狐愚是重要的起事策劃者,同時與楚王曹彪聯絡協調的工作,也是由他來執行。

如今,令狐愚一死,王凌便如瘸腿的老人一樣獨木難支岌岌可危。

另外,雪上加霜的是,令狐愚死時,他的兩個助手,楊康和單固出問題了。

其中,單固還能守口如瓶,可楊康見領導死了,擔心密謀之事禍及自身,便主動到洛陽的司徒府揭發令狐愚謀反之事。

時任司徒的高柔聽後,立刻將此事通知給司馬懿。

淮南一叛:司馬懿勝利和王凌敗降,對親勝遠敗的我們有何啟發?

支持司馬懿的曹魏元老重臣高柔


司馬懿聽完令狐愚的詳細報告後,他冷靜思考、仔細分析了兗州、揚州的內外形勢,然後將楊康軟禁起來。

隨後,司馬懿以朝廷的名義任命黃華為新的兗州刺史。

這時,王凌對楊康的告密還一無所知,對於新任兗州刺史黃華的政治立場,也不甚瞭解。

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凌竟派心懷二心的部下楊弘,到黃華處協商起兵擁立曹彪、對抗司馬懿一事。

茲事體大,黃華不敢隱瞞,便與見風使舵的楊弘一起,上奏朝廷,指出王陵密謀造反。

司馬懿得知後,並沒有立即發兵平叛,他秘密且積極地做著平叛的各項準備,準備尋找合適的時機去行動。

公元251年四月,江南的吳帝孫權派十萬吳軍在堂邑修築塗塘堵塞塗河,如此洪水將魏國淮南的很多地區淹沒。

淮南一叛:司馬懿勝利和王凌敗降,對親勝遠敗的我們有何啟發?

年老時便只顧防守的吳帝孫權


王凌抓住時機向朝廷上奏,請求朝廷頒下虎符,令自己出兵討伐給淮南添麻煩的吳國。

這次,司馬懿將王凌的謀反證據上奏給皇帝,在得到皇帝和百官的理解後,司馬懿以朝廷的名義,駁回了王凌的調兵請求。

隨後,司馬懿調集三萬中央軍,坐船從黃河入浪蕩渠,然後到達汝南郡項縣北部的百尺堰,打算從此處入潁水,繼續向淮南迅速進軍。

由於之前司馬懿採納鄧艾的建議,在都城洛陽到淮南修築了很多條灌溉莊稼、運輸糧食及軍隊的漕渠,所以魏軍能夠迅疾行軍!

到達百尺堰後,司馬懿先以朝廷的名義向王凌下達赦免其謀反罪行的詔書,同時他自己也寫信給王凌,警告他要看清情況、識清時務。此外,司馬懿還派隨軍的王廣給父親寫信,勸告王凌早日投降,不要執迷不悟地自取滅亡。

五月初,王凌收到了朝廷的詔書、司馬懿及兒子的書信,仔細讀過後,他憂心忡忡地分析了局勢:

首先,司馬懿大軍已逼近淮南,只要自己繼續一意孤行地率僅有的一點兒親軍負隅頑抗(朝廷沒頒下虎符,王凌難以調淮南官兵),朝廷軍隊隨時都會猛撲過來致自己於死地;

其次,黃華看來是站在司馬懿那邊了,自己損失一臂不說,兗州方向上還增加了一個仇敵,真是雪上加霜;

最後,據探子來報,鄧艾軍在汝南、州泰軍在義陽、諸葛誕軍在合肥,均聽從朝廷號令蓄勢待發,可見司馬懿對自己,已成四面包圍之勢。

在仔細斟酌了自己與司馬懿的實力對比後,王凌終於屈服了,他攜帶著自己的印綬、節鉞,親自駕著一艘小船,向司馬懿的旗艦處靠攏。

到達司馬懿駐軍處後,王凌派部下王彧呈送自己的印綬、節鉞及請罪投降書信。

司馬懿收回王凌的物品、查閱過書信後,決定接受王凌的投降。

不久,王凌自縛其身,向司馬懿投降,司馬懿派使者將王凌鬆綁。

王凌以為司馬懿赦免了自己,就想近前向司馬懿表示感謝。

不料,在向司馬懿靠近得僅剩十餘丈時,司馬懿突然派人將他攔截,不讓他與自己套近乎。

王凌見司馬懿故意疏遠自己,便搖尾乞憐地喊道:“仲達兄弟,用一節短簡書信召我前來,就行了,何必勞煩大軍呢?”

司馬懿不客氣地回道:“少跟我套近乎,因為你不是用短簡就能輕易召來的人。”

王凌從口氣中,感受到司馬懿不打算饒恕自己,便激動地回道:“你說過朝廷會原諒我的,現在卻來興師問罪,你對不起我!”

司馬懿針鋒相對地回道:“我寧肯對不起你,也不願對不起國家!”

隨後,司馬懿將王凌收押,軟禁起來。

軟禁期間,王凌想試探司馬懿對自己處分的態度,就通過看押自己的兵士向司馬懿傳達要棺材釘子的信息。

本來,司馬懿不給的話,王陵還會心存求活希望的;可是司馬懿毫不猶豫地就派兵士送給王凌一堆棺材釘。

王凌一見,自知命不久矣。

緊接著,司馬懿派數百步騎兵押送王陵到京城洛陽,準備讓朝廷司法部門審理他。

心如死灰的王凌在經過項縣賈逵祠時,大喊道:“賈梁道,我是忠於大魏的社稷之臣哪,你若在天有靈,一定能夠了解我、理解我的苦衷!”

當晚,王凌在哀嘆自己行年八十,卻身敗名裂的可悲痛惜中自殺身亡。

司馬懿到達王凌原來的治所壽春後,開始收治王凌的屬下,在仔細審核過後,將與謀反有關的所有人等,盡皆滅其三族。

王凌的兒子王廣,沒能獲得赦免,被誅殺;王凌和令狐愚,都被開棺暴屍於就近集市,並燒燬其朝服、印綬,以裸屍入土安葬。

同時,司馬懿派侍御史到楚國查處楚王曹彪的謀反之罪,皇帝曹芳也派廷尉(司法主管)持節前來調查。

最終,曹彪認罪自殺,楚國的官員,均以知情不報、輔佐不稱職的罪名,被處決,楚國被廢除,另立為淮南郡。

此後,為了防範外臣聯合諸侯王謀反,司馬懿將曹魏的各個諸侯王盡皆軟禁在鄴城。

當然,此次謀反案,也有漏網之魚,王凌的妹妹,嫁給了雍涼都督郭淮,王凌被滅三族,王凌妹妹也在被株連之列。不過,鑑於郭淮是司馬懿的老部下,又手握西部軍權。

所以司馬懿就睜隻眼閉隻眼地饒恕了郭淮及其妻子。

至此,曹魏的皇室宗親,徹底淪為司馬家的家奴,備受禁錮和監視,已無力對司馬懿及其家族構成威脅。

司馬懿憑藉平定王凌謀反之事,被曹芳任命為相國、安平郡公,其孫及兄子可以各選一人為侯,增加食邑至五萬戶。

不過,深諳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之道的司馬懿,拒絕了相國與安平郡公的任命,不久便心力交瘁地病亡,終年七十三歲。

司馬懿平定王陵謀反,展現出高超的用兵謀略和平亂智慧:

首先,王凌的謀反,是在司馬懿取代曹爽、掌握魏國政權後,為了穩固自身兵權、效忠曹氏皇族而秘密進行的。如果司馬懿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王凌蓄意謀反禍亂國家,只是簡單粗暴地出兵鎮壓,那司馬懿很容易會被誤解為獨斷專行、無故打擊國家元老的謀朝篡位之人。所以,為了避免陷入以上窘境,司馬懿在收到王凌謀反的信息後,他沒有輕舉妄動,而是仔細冷靜地收集王凌謀反的確鑿證據、拘押參與謀反的證人,待證據充足、證人證言可靠後,司馬懿再上奏皇帝、告知司法部門和國防部門,以征討叛亂的名義率軍南下,此舉贏得了朝野內外和文武百官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如此,司馬懿便既出師有名地率軍平叛,又沒有陷入謀朝篡位的惡名中。

其次,司馬懿平定王凌謀反,既指揮京城眾多的精銳禁軍向王凌處迅捷進軍,向其施壓,能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地令對方心冷膽寒;又在行軍途中,派使者帶著朝廷的赦免詔書、自己寫的書信和王凌兒子王廣的家信,來綜合影響王凌的心智,向其進行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心理攻勢。如此一硬一軟、一打一拉,本來造反意志就不堅定的王凌果然就範,親自前來乞降。就這樣,司馬懿不戰屈人、兵不血刃地平定了這次未遂的叛亂,與其子司馬師平定淮南二叛後雖勝但早死、司馬昭平定淮南三叛時興師動眾耗費巨大相比,司馬懿的平叛,確實損耗最少而獲利最多。

最後,司馬懿以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令其輔政為從政基礎,以平定孟達、拖死諸葛亮、擊敗遼東公孫淵、族滅禍亂之臣曹爽、平定王凌叛亂的雄厚資歷和崇高威望為固位武器,將朝中百官和地方將領,盡皆調換為盡忠於司馬家的人,又將曹氏皇族盡皆軟禁在鄴城、嚴加看管。如此此消彼長、處心積慮,確實為兒子和孫子鋪平了將來的謀朝篡位之路,可謂深謀遠慮、安家保國。

司馬懿平定王陵謀反,能給親勝遠敗的我們什麼實用啟發呢?

其一,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就容易不戰而屈人地全勝而歸。做事之前,先了解自身的能力,與所做之事的能力要求,再在做事之前有針對性地彌補自身的能力不足,找到高效做成某事的關鍵節點,再集中精力猛攻那些節點,將事情儘快成功解決。

司馬懿在平叛前,懂得通過高柔、王廣、楊康等人來仔細瞭解王凌的虛實、行動計劃和弱點,所以他能在瞭解敵人性情、虛實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施展發動大軍迅捷出擊、使用詔書書信多管齊下勸降的戰略戰術,輕鬆將地方的軍政大臣王凌,將色厲內荏倚老賣老的王凌,兵不血刃地擒獲。

其二,以勞為主、以逸為輔地行事,往往能強身健體、良性循環地長壽做人;以實力為主,以技巧為輔地做事,往往能事半功倍、獲利豐厚地做事。平時生活中,在辛勤工作的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身體鍛鍊,如此才能強身健體、健康長壽;在做事過程中,遇簡單之事,就憑實力迅速解決;遇難解之事,就憑技巧先安置一邊;遇不難不易之事,就以實力為主、以技巧為輔,將事情解決。

司馬懿能夠健康長壽地活至73歲,就在於他平時注意熟讀經典勞逸結合、以諸葛亮為鑑科學飲食、長留軍旅鍛鍊身體地保全身心、長壽做人;

做事時,司馬懿遇到易解決的孟達,就憑實力迅速快攻強攻硬打,終於將孟達所據之城攻破,將孟達斬首;司馬懿遇到難解決的諸葛亮,就憑技巧穩固堅守擱置戰爭,直拖得諸葛亮或糧盡而返、或身死而返;司馬懿遇到解決起來不難不易的公孫淵和曹爽,就掩藏實力麻痺敵人,再用聲東擊西、裝病等手段欺騙敵人、麻痺敵人,等對手放鬆警惕顯示出弱點時,司馬懿再迅猛出擊,均能令對手束手就擒。

其三,做事勝利後總結成功經驗,以期下次做事時按經驗靈活高效地行事,再接再厲再創輝煌;做事失敗後總結失敗教訓,以防患未然的態度謹防自己重蹈覆轍。

司馬懿戰勝孟達和公孫淵的不同,就是對以己方多人少糧、敵人少人多糧便急攻取勝之成功經驗的知彼知己式應用,也是對己方少人多糧、敵軍多人少糧便久拖取勝之經驗的靈活應用,司馬懿戰勝曹爽和王凌的不同,則是寧失信於人、不失信於國家,寧得罪少數無能權貴,也要顧全眾多世家大族及百姓利益地徹底消滅敵人、永絕後患!

對曹丕、曹植、曹彰兄弟之間互相內鬥、互相防範的失敗教訓,司馬懿也嚴肅吸取,告誡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要精誠團結齊心合力地行事,才能避免如魏帝那樣勢單力孤走向衰亡;

對王凌勾結楚王曹彪意欲謀反的失敗教訓,司馬懿及時吸取,建議魏帝將曹氏諸王公貴族盡數軟禁在鄴城,加強監管,謹防外地將領聯合諸侯王反叛;

對董卓、曹操的盜墓行為感到可恥的同時,司馬懿臨死前令子孫將其薄葬,便是對漢代皇帝厚葬後惹人覬覦,遂墓葬被盜之失敗喪葬教訓的吸取。

對曹爽拜祭魏明帝高平陵以致慘敗的教訓,司馬懿也切實吸取,令子孫後代不要經常出城拜祭祖先,謹防對手乘虛而入。

綜上所述,願我們能夠吸取司馬懿的人生哲學精華,繼而如司馬懿般健康長壽,如司馬懿那樣趨利避害地多勝少敗。

加油,想要健康長壽、多勝少敗的兄弟姐妹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