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計劃」(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是美國的騙局嗎?

VE-諾芯




(蘇聯設計的,基於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改裝的“瀑布系統“天基反戰略導彈平臺與使用的反導火箭)



(蘇聯a 135 反導彈攔截系統)



(IS-MU衛星攔截器)



(蘇聯開發的陸基激光攔截髮射裝置)

戰略防禦計劃,即星球大戰計劃,很可能是冷戰期間最具爭議的項目。1983年,在冷戰高度緊張的時候,美國發起了這項旨在發展先進導彈防禦技術的研究項目。戰略防禦計劃對美蘇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且它在最終導致冷戰核對抗結束的一系列事件中發揮了不可否認的重要作用。然而,它的性質到現在仍然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戰略防禦計劃是美國在上世紀70年代遏制蘇聯軍事建設戰略的關鍵步驟,並最終導致蘇聯在冷戰中失敗。人們常說星球大戰計劃是美國同蘇聯在新領域進行戰略競爭,而在這個領域中將專注於技術——美國對此具有優勢。在這種觀點下的說法認為,戰略防禦計劃使蘇聯認識到其經濟和社會制度無法維持與美國的技術軍備競賽,迫使蘇聯領導層尋求讓步並最終接受失敗。

另一種觀點認為,星球大戰計劃對蘇聯政策的影響非常有限,冷戰結束及隨後蘇聯體系的崩潰是其內部演變的結果。儘管美國的政策影響了蘇聯的發展,但這並不是影響蘇聯走向的主因。

蘇聯當時的政策也表明了它對戰略防禦計劃的擔憂。在8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裡,導彈防禦和太空仍然是美蘇軍控談判中爭議最多的議題。蘇聯在1985年在日內瓦和1986年在雷克雅未克(冰島首都)召開的美蘇首腦峰會上都將戰略防禦計劃作為談判的核心問題之一。在雷克雅未克峰會上,蘇聯提出自己在進攻武器上做出巨大讓步,但由於美國拒絕限制其戰略防禦計劃,蘇聯方面最終撤回該提議。這一舉動常常被解釋為蘇聯試圖犧牲自己的進攻性武器來限制戰略防禦計劃,這表明蘇聯非常看重戰略防禦計劃的價值。總體而言,蘇聯的行為對於一個希望在科技上能壓倒對手的國家來說並非前後矛盾,但客觀上卻為那些聲稱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說法提供了論據。

然而,根據最近解密的前蘇聯檔案表明,對於“星球大戰”對於蘇聯當局的嚇阻作用被高估了,蘇聯迅速做出反應準備開發一系列太空武器來追趕,抵消美國的技術優勢,當然這個舉動又加速了蘇聯本來就僵化,嚴重不均衡的經濟與工業體系的危機。

例如,蘇聯從1984年開始加速實施的“賽艇”計劃。它屬於新的發展計劃,但該計劃因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獲得了明顯加速。1976年發起的 “賽艇”計劃其目的是利用暴風雪發射器的能力建立天基反衛星激光器。然而到了1984年,該計劃仍然需要生產一些硬件,但由於缺乏適合部署在太空中的專用激光器而受阻。1984年夏天,負責監督該計劃的通用機械部部長命令研製一種演示型航天器,即“賽艇-D”,該航天器應裝載為“漂移”機載激光系統而開發的氣動激光器。 1984年底,政府批准了“賽艇”計劃的新方向。激光器的研究得以繼續,而最終部署在“賽艇”航天器上的激光器類型將在1986年予以確定。有理由認為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使蘇聯國防工業部更易遊說其它部門以為發展蘇聯自己的類似系統創造條件。


另外,蘇聯最高當局還做出了啟動“接觸”計劃的決定,即開發空基反衛星系統的決定,這個計劃明顯是對當時發展中的美國類似系統的直接回應,並於1984年進行了兩次測試。事實證明,在美國完成第二次測試後兩週,蘇聯作出了發展自身導彈防禦系統的決定。和美國一樣,蘇聯的系統是使用從航天器上發射火箭來瞄準低地球軌道上的衛星。預計新的反衛星系統飛行測試將於1989年開始。這些計劃沒有實現,也沒有證據表明系統已經達到飛行測試階段。然而,它們至少在1989年至1990年期間一直處於積極的發展階段,並且在1985年美國國會強行暫停美進一步的反衛星試驗時也沒有停止。

1985年夏天作出的一系列決定可以說是蘇聯對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回應巔峰。彼時蘇聯國防工業部已經確立了提案,並向蘇聯領導層遞交了一個旨在大規模擴展導彈防禦、太空軍事系統的計劃。

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在1985年7月15日的決定批准了一些“旨在探索建立以陸基和天基系統為基礎的多層防禦體系的長期型研究和發展方案”。應該指出的是,當時並沒有承諾部署這些系統。研究和開發工作的目標是“在1995年建立技術上和科技上的基礎,以便未來有可能部署多層導彈防禦系統。”

這個決定批准了兩個大型“母”計劃,每個計劃都包括一系列從基礎探索性研究到研製準備、進行特定系統飛行試驗的項目。這兩個計劃中的一個被稱為“D-20”,包括陸基導彈防禦領域的研究和開發。該計劃的責任分配給了負責導彈防禦、預警和指揮控制的無線電工業部。第二個計劃“SK-1000”是通用機械製造部下屬設計局的產物,負責導彈和太空相關的研究、開發和生產。該計劃的重點是天基導彈防禦以及陸基、天基的反衛星系統。

D-20計劃的核心是莫斯科導彈防禦相關的項目。該計劃的主體是A-135系統,準備在1987年進行測試。此外,1985年批准的計劃要求無線電工業部完成A-235的設計草案,以及在1998年完成A-1035後續系統的初步設計。這兩個系統實際上已經開發了一段時間,因為在1978年它們便已經獲得了政府批准,為“莫斯科工業區”和“主要行政中心和軍事對象”提供防護。這些系統應包括許多先進組件,已超出其前身設計的範圍。34至少有機載傳感器和先進識別雷達兩個組件被納入了D-20計劃。

除上述項目外,D-20計劃還包括系統集成、大型計算機、彈頭和誘餌識別傳感器和系統,新攔截導彈及其彈頭以及陸基定向能武器等領域的一些研製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數是研究項目,它們的初步報告本應在1988到1989年間製作出。

SK-1000計劃中最先進的部分是其中的反衛星計劃,旨在攻擊“戰鬥和信息保障衛星,特別是那些屬於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天基級別衛星”。1985年7月批准的發展方案包括兩個自1970年以來一直在開發的“賽艇”和“瀑布”天基系統,以及兩個新的反衛星方案:開發空間地雷的“壁爐”計劃,及創立陸基反衛星系統的“勤務-V”計劃。此外還有兩個研究項目探索基於“其它物理原理”的武器。

總之。上世紀80年代蘇聯戰略計劃的相關數據清晰地表明,美國的政策和行動及其戰略建設,特別是戰略防禦計劃,對於當時蘇聯領導層的決策選擇產生了重大影響。然而,這種影響的性質和它的機制,及美方行為所帶來的影響很明顯地意味著,這些行為無助於結束冷戰。當時的文件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蘇聯在其國際審議和對局勢的評估中曾經考慮過“交易”其戰略力量以換取對戰略防禦計劃的限制,最終,在不斷升級至太空的軍備競賽中,蘇聯的經濟最終不堪重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