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嘔心瀝血開啟的人類史上最大帝國,32年後竟在一處名為“釣魚城”的地方,被一位叫做“王堅”的漢人不經意間給摧毀了,從此蒙古之天、世界之空一變再變,那色兒都看不清啥樣了

就在聯手滅金的第二年,蒙古全面入侵南宋,直至崖山滅之,前後歷經三次大戰,長達44年(1235-1279),堪稱十三世紀蒙古歐亞征服中規模最大最為艱鉅的一場滅國戰,尤第次(1256-1259),不僅大汗殞命沙場,蒙古之天和世界之空都為之色變。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釣魚城下“上帝折鞭”

南宋淳祐十一年(1351),託雷長子蒙哥即位蒙古帝國第四任大汗。在迅速平底內亂鞏固統治後,旋即接過先輩手中的“槍”,征伐四方開疆拓土,欲建立超越先輩的功業。

  • 蒙哥徵宋

蒙哥命四弟旭烈兀西征同時,也著手進行攻宋的各方面準備:在與南宋接壤處築城、屯田和駐軍等,建立全面南侵的後方基地;鑑於長江天險難以跨越,命三弟忽必烈征服大理,實現從側後迂迴包抄南宋的戰略。

南宋寶祐四年(1256),萬事俱備的蒙哥正式打響了侵宋“第一槍”,兩年後更是親自披掛上陣。那會兒,除了遠在伏爾加河流域的欽察汗國可能未參加,及旭烈兀西征軍,橫跨歐亞大陸正處盛世巔峰的帝國,超級巨無霸的兵力被分成

三路,向南宋龍捲風暴而來。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蒙哥親率西路主力進攻四川,東路忽必烈徵鄂州(今武漢武昌區),南路兀良合臺自大理經廣西北上策應。他計劃先拿下四川,再東出夔門浮江而下,與另外兩路會師鄂州後,直搗臨安(今浙江杭州)一舉滅宋。

話說蒙哥當年七月南征,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拿下川西和川北後,第二年(1259)二月二日(龍抬頭呀)兵臨釣魚城下,三日親自督軍,開始了“狂轟濫炸”。他以為這樣一座小小城池,如何能擋無敵之師,只要自己揮鞭一指,還不旦夕可破,哪成想竟是其命喪之處。

  • 釣魚城

早在蒙古第一次攻宋(1235-1241)時,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便修築了釣魚城,坐落於今重慶合川區城東5公里的釣魚山上。此山並不雄峻,相對高度也就300米,實際丘陵一座,但卻頗為突兀峭立,山下更有嘉陵江、渠江和涪江三江匯流,從而南北西三面環水,壁壘懸江地勢險要。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戰後一代名將餘玠入蜀守川,針對蒙古騎兵善於野戰特點,於蜀地主要江河湖岸及交通要道上,選擇峻峭山隘築城結寨,建立了守點控面互為聲援的縱深梯次防禦體系,核心便是釣魚城。為此,餘玠大力增築此城,並移合州治及興元府都統司於其上。後來知合州的王堅,又對城防進一步改造,等到蒙古大軍到來時,釣魚城已然固若金湯。

這座當時鳳毛麟角的“石”城,分內外兩城,外城築在懸崖峭壁之上,周長約十二三里,牆高數丈並一字型向南北延伸至江中。城內有13座池塘和92眼井,三面又環江,水源自然充足;又有大片農田,及周圍山麓可耕之地,糧食生產得以保障;山下江邊還築有水師碼頭,戰船雲集,百舸爭流。

就這樣,上控三江、下屏重慶的釣魚城,正如明代馮衡所言“三江送水開天塹,千嶂排方控蜀疆”。當然,事還要在人為,那時守衛釣魚城的主將王堅和副將

張珏,皆英武絕倫赤膽忠心之大英雄。仗還沒打,王堅便未雨綢繆,加固城防的同時,積極屯田練兵,“秦蜀之人,望風響應”,釣魚城迅速成為民眾匯聚的軍事重鎮,可以說兵精糧足,萬事俱備,只等蒙哥這條大魚上鉤。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 上帝折鞭

當年(1259)二月起,十幾萬蒙古大軍向釣魚城颳起了狂風暴雨。那時的世界征服者,可不僅僅遊牧風暴了,步兵一樣強大,工兵更是環球最強,同時還擁有不弱於南宋的水師,簡直強大到變態。

但王堅張珏們毫不畏懼,誓死捍衛城池,齊心共抗外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蒙軍想盡了一切辦法,用盡了戰略戰術,攻城可謂達到了極致,也多次突破重要防線,但循環往復的結局依然損兵折將無功而返,援軍不至孤軍奮戰的釣魚城則巍然屹立,龍捲風暴下五個月而不倒。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奇蹟,古今中外城防保衛戰中又有誰能比肩?雖然釣魚城兵精糧足,但比起世界巨無霸來,硬實力畢竟太過懸殊,所以能長時間成功守衛,關鍵在於宋軍上下抱誓死決心,

有必勝信念,有禦敵之方。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王堅張珏們敢戰能戰善戰,強敵面前並未縮手縮腳一味死守,而是因地制宜主動防禦,經常出其不意

夜襲蒙軍營地,致其人人驚恐夜不能寐。還有一次,王堅命人將兩尾15公斤重的鮮魚和百餘張麵餅拋到城外,“犒勞”攻城疲憊的蒙軍,並致信蒙哥:“爾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您瞧這心理戰玩的!

歐亞大陸縱橫馳騁的蒙古鐵騎,哪裡遇到過這等挫折;所向無敵的蒙哥,更未遭遇如此羞辱,而蒙軍前鋒元帥汪德臣又斃命城下,更讓大汗惱羞成怒。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不顧風險親臨戰場指揮,結果被宋軍炮石重傷,二十七日卒于軍中,蒙軍遂撤。據明修《元史》及元人自己所載:跟隨蒙哥出征的將領,不少死於釣魚城下,想見這一戰有多麼慘烈和蒙軍傷亡又有多重了。

至於蒙哥死因,炮石說外,還有中箭說、淹死說、羞愧說和染疫說等,不一而足。因非本文重點,這裡不作詳討,反正大汗這麼一死,世界為之鉅變。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華夏:歷史從此改寫

釣魚城一戰,不僅延長了南宋生命,更是改變了華夏命運,從此伴隨著元朝的橫空出世,蒙古帝國也正式成為了中國的一個王朝。

  • 站著掙“錢”

先看南宋,確實從鬼門關走了一回。若非釣魚城阻擋了蒙軍前進步伐,按照既定方針,蒙哥拿下四川后東出夔門浮江而下,與忽必烈、兀良合臺會師於鄂州,那南宋真就危在旦夕了,也許崖山海戰的悲劇會提前二十年上演。

但扶大廈於將傾的,不是老天掉下來的餡餅,更非蒙古帝國的慈悲,而是宋人自己打出來的。就像蒙古第一次攻宋(1235-1241)那會兒,蒙軍因窩闊臺病故撤退是一重要原因,更關鍵的還是宋人自身頑強抵抗。這麼說吧,當時即便窩闊臺不死,蒙軍想拿下南宋也難,這一次同樣如是。

先看釣魚城下,蒙哥可不是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宋軍實踏實讓其重傷不治而亡,沒有半點幸運可言。再者蒙哥即便不死,也如王堅信中所說,給他十年照樣打不下來。事實上,釣魚城破也是在28年後,臨近崖山海戰。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再觀蒙哥逝後的鄂州保衛戰,忽必烈確為爭奪汗位撤圍而去,但之前三個月圍攻,何來拿下鄂州的機會?即便蒙哥尚在,繼續進攻釣魚城,結局還不是一樣,這兒打不進,那兒攻不入,苦戰不休,膠著依然,時間長了,蒙軍保不準還會撤退呢。

  • 生命延續

除非蒙哥改弦更張,聽取部下術速忽裡的建議,留部分人馬繼續攻城,主力大軍迅速出川東進與忽必烈匯合,那樣的話,南宋危在旦夕也,不過蒙哥生前五個月沒有絲毫改弦之意,續命不死又會更張嗎?疑問中。

當然,沒有釣魚城下那次致命一擊,也就不會有三路大軍的北撤,及日後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蒙古第二次攻宋自然會延續

下去,而不可能像歷史中那樣,擱置了九年再來攻打,也就是蒙宋第三次大戰(1268-1279),那麼南宋滅亡至少會提前個八九年吧。

所以不管怎麼說,釣魚城都挽救了一次南宋,不同處在於,生命長短而已。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 中原文明

跟大弟忽必烈深受漢文化影響不同,蒙哥是承鐵木真、襲窩闊臺而來的純正蒙古帝王,雖然定居在漠北大草原上的都城和林,骨子裡依然流淌著遊牧民族的血液,所以不管有沒有徵服南宋,只要他還在,就不可能像以後忽必烈那樣,把蒙古帝國改為漢化元朝,政治中心也由漠北和林遷到漢地大都的。

蒙古依舊那個以和林為核、漠北為礎輻射歐亞大陸的超級帝國,而那些黃金家族的宗王們,除了帝國總領漠南漢地事務的忽必烈,“思想政治”上都是和大汗保持高度一致的。但蒙哥還在的話,忽必烈又能且敢怎樣呢,行動上還不一樣跟著大汗走,要不真吃不了兜著走了。

想當初攻宋前,蒙哥就猜忌

過在漢地風生水起的忽必烈,雖然表面上兄弟兩人相擁而泣冰釋前嫌,弟弟的兵權卻被削弱了,若非後來攻宋,恐怕也難有再掌大軍的機會。您瞧瞧,伴君如伴虎呀。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如此,蒙哥未喪釣魚城,忽必烈不僅沒有機會爭奪汗位,就是以後大汗百年了,相比蒙哥的兒子和同樣傳統的弟弟

阿里不哥,幾乎沒可能承繼。這樣的話,哪裡還會有元朝,中原無非蒙古帝國幾塊文明區域之一罷了,華夏曆史因此必將大改寫。

阿拉伯:東方麥加屹立

旭烈兀西征,是在蒙哥即位大汗後的第三年(1253),既定目標埃及。蒙古大軍一路攻城拔寨勢不可擋,先後拿下木剌夷、阿巴斯和敘利亞,相伴亞美尼亞與安條克投誠,1259年時,西亞大部地區盡在囊中。

  • 馬穆魯克

正當旭烈兀準備從巴勒斯坦進攻埃及馬穆魯克王朝時,大汗亡於南宋的噩耗傳來,便停下前進腳步,趕緊率領主力部隊回國,僅給大將怯的不花留下兩萬人守衛敘利亞,結果艾因·賈魯一戰,被馬穆魯克全殲。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您瞧這後者便宜撿的,要不是蒙古主力撤走,哪有其“猖狂”的份兒,旭烈兀別說打爆,就是拿下開羅滅之,也是分分秒秒的事兒。那麼接下來,按照蒙古人征服再征服的天性,繼續掃蕩北非不意外吧。

真要這樣,旭烈兀日後創建的伊兒汗國,就不僅僅侷限在西亞,而是一個包括北非的雄偉帝國了,那將全面改寫被西方人稱之為中東的歷史,以後威震歐洲數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能否誕生,還不一定呢。

  • 十字軍

是否攻打十字軍?這就要先聊聊宗教問題了。旭烈兀自己信仰佛教,但因母親和妻子都是基督教聶思托里安教派信徒,所以在西亞採取親基反穆政策。當他西征過來時,外交上也是聯絡十字軍共擊馬穆魯克的,但那應該只是權宜之計,

合縱連橫嘛。

對於征服者來說,情感與理智不能“混為”,理想與現實更無需“一談”,所有的策略都是為要為後者服務的。當年哲別與速不臺西徵時,同種的韃靼都被當猴耍,如今又何在乎什麼基督?所以馬踏開羅後,自會揮鞭指向十字軍了。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其實旭烈兀早就安排郭侃,《射鵰英雄傳》郭靖的原型,渡海進攻過今天塞浦路斯島,以及小亞細亞半島上的歐洲人。至於會否繼拔都後再次攻入歐洲,那就難講了,應該整個蒙古的事兒,不是他旭烈兀一方諸侯所能定的,何況旁邊還有與歐洲更加緊密相連的欽察汗國呢,要不要統一行動,又怎麼行動,大汗不定乾誰敢坤呢。

  • 阿拉伯文明

文化上的東西就要好確定多了,信佛親基反穆的旭烈兀,歷史上本來就搞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倘若再滅掉穆世界的最後一個堡壘馬穆魯克,必將對西亞北非的主體文化以重創。

當然這些都是假設,伴隨蒙哥的斃亡,一切都成了不可能發生的事兒,旭烈兀征服極限永遠定格在了艾因·賈魯那一戰上,而

馬穆魯克也從此成為阿拉伯文明的燈塔。所以釣魚城,既被歐洲人稱為“上帝折鞭處”,也被阿拉伯人名為“東方麥加”。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旭烈兀後來並未回到家鄉蒙古大草原,而是留了下來鞏固完善他的伊兒汗國了。得知怯的不花全軍覆沒,他本打算復仇的,按照自身實力也不在話下,但新的更強大對手出現了,還是他的堂兄弟,而這又跟

釣魚城有關,並由此引發更大的世界變局。

蒙古:一統帝國破碎

釣魚城下蒙哥突然斃亡,也沒來得及留下遺囑,確定繼任人選,爭奪汗位的大戲旋即展開。他的同母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激烈PK了四年,終以前者完勝告終,但蒙古帝國也隨之徹底分裂

  • 相煎太急

結果忽必烈名為帝國大汗,實為他所建的元朝皇帝,而四大汗國藩屬外殼包裹著的,已然獨立的核兒,可就那仍不滿足。旭烈兀的伊兒汗國還好,鑑定不移做著大元忠心耿耿的藩屬;其它三個汗國本來就支持阿里不哥,如今同樣不鳥忽必烈。欽察汗國相對隱蔽些,沒那麼囂張;察合臺

窩闊臺兩個汗國,就完全不同了。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蒙古至元五年(1268),窩闊臺大汗海都竟領著察合臺汗國與窩闊臺汗國公然扯起了反旗(欽察暗中相助),與忽必烈拔刀相向,直到後者孫子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前者兒子察八兒率部投誠,才化干戈為玉帛。前後

38年,整整一個民國。

從那以後,元朝名義上又成了三大汗國(窩闊臺汗國滅亡)的宗主國,但蒙哥以前大一統蒙古的榮光再也不復,分崩離析早已深入帝國血液中。當62年後朱元璋北伐逐元時,別說遠在天邊的欽察汗國與伊兒汗國了,就連近在咫尺的察合臺汗國,也沒濺起半點漣漪。

嗚呼哀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怎麼也沒想到,他畢其一生開啟的人類史上最大帝國,竟在一個名為“釣魚城”的地方,被一位叫做“王堅”的漢人不經意間給摧毀了,歷史往往就是這麼弔詭。

  • 波及世界

對了,因為蒙古帝國的分裂,忽必烈不得不主要精力和武力放在老家漠北,結果滅宋途中就把手下第一大將伯顏,從南方戰場調出來北上抗擊海都;而在以後向東南亞和日本進軍時,也沒法集中全力,應該敗多勝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否則,日本那再有神風也白搭;東南亞?想想都可怕。

釣魚城之戰:何止上帝折鞭、宋祚延續,世界都因此鉅變

還有西亞,蒙古帝國分裂後,旭烈兀的伊兒汗國與堂兄別兒哥的欽察汗國成了敵對國;加之宗教因素,信穆的別兒哥對旭烈兀秦基反穆政策極為不滿,竟然

聯盟外人馬穆魯克,共同對抗伊爾汗國起來。結果自家兄弟間撕破臉皮,打得不可開交,旭烈兀哪還顧得上替怯的不花報仇呢?否則征服馬穆魯克,徹底改變西亞與北非的歷史,誰說沒有可能?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一個從不停止征服腳步的民族,如果不因分裂放慢了速度,尤下降了體能,不多,只要再給個幾十年,“走”遍全世界不可能,整個歐亞大陸與北非總可以吧。如此,今後七百多年的世界,又將會另一番滄海桑田了

您瞧這事兒弄的,自打釣魚城後,不僅蒙古之天“變”,世界之空同樣“色”,且一變再變,那色兒都不知成啥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