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在一次採訪中,被問起擇偶標準,張雲雷脫口而出:我姐姐那樣的,漂亮有才藝,出門能幹有氣場,回家換上衣服能做飯。


一句話,可見張雲雷對錶姐王惠的親暱和崇拜。


大家都知道,張雲雷是郭德綱的兒徒,一身才藝是師父用心調教出來的。而事實上,王惠才是張雲雷人生的貴人。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小小辮兒小時候和姐姐王惠一起,住在姥姥家。那時候,他還叫張磊。小張磊五歲時,姐姐就開始帶著他去自己唱鼓曲的園子——長壽園。


姐姐比小張磊大十六歲,那一年,姐姐二十一歲。別看年齡不大,當時的王惠已經是天津京韻大鼓的名角兒了。


做為京韻大鼓白派傳人,王惠十四歲就辦了自己的個人專場。當時,很多曲藝界的老前輩親自給她捧場。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在五歲的小小辮兒眼裡,姐姐並不是什麼名角兒,就是一個美麗漂亮疼他愛他的大姐姐。


姐姐有演出的日子,就騎車子帶著小小辮兒一起去園子裡玩,那是他最開心的事情。


自行車後座裝一個專門坐小孩兒的座椅,姐姐還是不放心,就再用自己的紅紗巾把他繫住,生怕把這個小不點兒摔下來。


到了園子,姐姐去後臺準備演出。如果臺下有座位,就把小小辮兒放在第一排。如果沒有座位,給他一個小板凳,讓他坐在上場門。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小小辮兒從那時起,就開始接受曲藝的薰陶。


別的小孩兒聽一會兒就煩了,鬧著要回家,小小辮兒卻能把京韻大鼓津津有味地從頭聽到尾。


五歲的小孩子便有了模模糊糊的想法,他覺得姐姐唱得真好聽,將來如果自己也能在舞臺上唱曲,該多好啊!


小小辮兒的啟蒙老師並不是師父郭德綱,而是姐姐王惠。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張雲雷跟隨姐姐和姐夫來到北京學藝,在師傅郭德綱恩威並施的調教下,學唱太平歌詞、蓮花落等各種曲藝唱段,成長為一個以唱為主的小角兒。


當時,跟隨郭德綱演出,師父攢底,小小辮兒排在“倒二”的位置。這個留著長生辮兒,嗓門清亮的小孩兒,深受觀眾喜愛。


小小辮兒長到13歲,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聲音變低了,原來輕鬆唱上去的高音,唱不上去了。再後來,連普通的歌都唱不出來。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這是每個男孩子都要經歷的變聲期,行話叫“倒倉”。


對以唱為生的男孩來說,倒倉就是第二次投胎。等青春期過去,嗓子恢復好了,還能繼續唱,運氣不好的,就再也不能吃這碗飯了。


小小辮兒從小以唱為專場,這樣的打擊對他來說太大了。他心灰意冷,覺得這是老天爺不給自己飯吃。


姐姐姐夫勸他彆著急,先保護嗓子休息一陣,等嗓子好了再唱。


倔強要強的小小辮兒不接受讓姐姐姐夫白養著,執意離開德雲社回到天津。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這一走,就是六年。期間他泡網吧打檯球,長大後又四處打工。十八歲後開始北漂尋夢。


被“朋友”以幫他錄歌為名,騙走他全部兩萬元錢。住地鐵站、麥當勞,沒錢吃飯,張雲雷終於撐不下去了。


這時候,倔強的張雲雷仍然不和家裡聯繫,不和姐姐姐夫聯繫,他想靠自己把被騙的錢掙回來。


他偷偷來到德雲社,管三哥孔雲龍借了100塊錢吃飯。臨走前,特意囑咐孔雲龍,千萬不要告訴我姐!


心疼小辮兒的三哥,還是把他的情況告訴了姐姐。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倒倉”逃離德雲社,一去六年之久,音信全無。好容易得到弟弟的消息,姐姐一刻不停地給小辮兒打電話。


姐姐告訴他,趕緊把工作辭了,哪也別去,等著我。以德雲社現在的能力,你跑到哪我也能把你抓回來。


姐姐王惠從香港火速飛回北京,“抓”住了張雲雷。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六年之後,再見張雲雷,王惠有些不敢認他了。個子長高了,娃娃臉長成英俊少年。


最難接受的,是他這一身衣服已經沒法看了。衣服磨破了,鞋也磨爛了。這哪是當年那個乾淨乖巧的小角兒呀?


姐姐心疼壞了。趕緊掏錢讓助理給小辮兒買衣服去。姐姐要帶他回家,倔強的小辮兒還是不肯,讓姐姐給他租了一週快捷酒店。


姐姐把小辮安頓好,起身準備離開時,張雲雷終於忍不住,抱著姐姐就哭了:姐姐,我實在受不了了。


幾天之後,小辮兒終於聽了姐姐的話,同意回家見師父了。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後來,我們就認識了那個膽怯害羞地唱“杭州美景蓋世無雙”的小“泰迪”;那個扭動腰肢唱“青城山下白素貞”的小“羊駝”;那個深情款款地演繹《探清水河》的辮兒哥哥。


不知道多年以後,張雲雷有沒有感謝孔雲龍,把他的消息告訴姐姐。


若不是姐姐及時把他拉回家,拉回到德雲社,也許我們就不會擁有如今如此優秀的“二爺”了。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姐姐王惠對張雲雷來說,不僅僅是骨肉血親的姐姐,更是藝術的啟蒙,人生岔路的導師。


她強硬地帶張雲雷重回德雲社,也不僅僅是心疼弟弟,更是對他天賦才華和事業前程的愛惜。


如今,張雲雷成為德雲社最優秀的演員之一,做為藝術啟蒙的姐姐也是非常驕傲和欣慰。

幼兒時的藝術啟蒙,少年時的岔路引領,她才是張雲雷事業上的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