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 中 春 耕

陇 中 春 耕

节气不等人。惊蛰过后,陇中山区天气慢慢暖和了起来。庄农人打折干净腊月里盘的年,年就正经八百过完了,就该下地干活了。春耕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往年的这个时候,外地上学的大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外面回来过年的亲朋,就会背起行囊,行色匆匆地踏上返程。火车一票难求,高速车水马龙,人们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一切都顺理成章。

今年不一样,一场疫情乱了方寸,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打乱了旅人的行程。无论村庄城市,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人们开始怀念过去哀哀怨怨磕磕碰碰的日子,连堵车、拥挤、吵杂、争嚷都变得那么亲切,那是生活原本应该有的样子。

城里的工厂复不了工,学生念书的学校开不了课,春耕时候到了,农事不能耽搁,庄农人可闲不住。二月二一过,人们不约而同起身动弹,铺地膜、栽苞谷,种小麦、点豌豆,山坳里有了生气,田间地头一片忙碌。

陇中山区平地少坡地多,自古以来,牛、毛驴或骡子是人们耕田种地的主要工具。牲畜犁地不轧地,犁出来的地面软和,还能犁到边沿脊梁、沟沟角角。

每到春种秋耕,一挂犁具,两头耕牛,一人驶犁,一人牵牛,构成一幅鲜活的农耕图。驶犁人一手扶犁,一手扬鞭,嘴里不时喊着“吆、喔、呔”,指引牛向左、向右、停止、前进、掉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默契。

壮年牛一天大约耕地10多亩。陇中山区地广物稀、广种薄收,过去农业合作社时,遇到赶抢时间,一般都是几个人一组,人歇牛不歇。

一头牛能耕地20年左右,年龄再大耕地速度慢了就会被淘汰。

我国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牛耕,汉代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这种耕作方式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牛住在天上。那时,天地间所有动物都受天神管制。天神担心人生活有了着落不服从管理,把种子收到天宫,只许人们采野果或打猎度日,并派黄牛作为使者,到人间去督促照办。

  黄牛体察人间疾苦,回天宫偷了谷种,分给人们播种。天神发现后命其下界收回种子,牛到了人间非但没有收回种子,反而拼命帮人们拉犁种地,帮助人们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天神不敢再派使者到人间找牛算帐,担心其它使者也像牛一样帮人拉犁种地。

就这样牛便永世留在了人间。

陇 中 春 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