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啥借口也没有用,吴三桂就是大汉奸


啥啥借口也没有用,吴三桂就是大汉奸


阿元

看过一篇文章,说吴三桂是大汉奸这个说法,是金庸给读者们强灌进去的。

《鹿鼎记》里不仅灌输了吴三桂是大汉奸,是灭了明朝的人之外,还给自己真正的汉奸祖宗洗白成反清义士了,还有所谓的主要两伙反清复明势力在书里干的都是内斗之事,所以呀完全可以无视这个汉奸给读者灌输的东西就对了

这篇文章认为,吴三桂不仅不是汉奸还是英雄。

为啥这么说呢?首先吴三桂没有背叛崇祯,没有背叛明朝,明朝在一天,他镇守的山海关稳若泰山。

还有就是,吴三桂给崇祯披麻戴孝,借兵复仇,匡扶朱明江山划江而治。

吴三桂是不是汉奸或者是明奸,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中的给出的,吴三桂是英雄的两个理由,都是瞎扯淡。

第一个,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自杀是时候,吴三桂不是山海关守将,而是宁远团练总兵,山海关是不是稳如泰山,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还有更重要的,那一段时间,无论是李自成也好,我大清也罢,都没有对山海关发动任何攻击,甚至连动手的意思都没有,所以你就是放条狗在那里,山海关也会稳如泰山,甚至稳如喜马拉雅山。

所以,山海关稳如泰山,说明不了吴三桂不是明奸,是英雄。

至于说吴三桂为大明披麻戴孝,借兵报仇,更是无稽之谈。因为吴三桂和多尔衮合流之后,连头发都剃了,彻底投降了我大清。所谓借兵报仇,是吴三桂在起兵造清王朝反的时候,给自己脸上贴的金。

至于说吴三桂匡扶朱明江山划江而治,是个人都知道是胡说八道。南明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吴三桂给弄死的。

而说吴三桂不是汉奸的最重要理由,是吴三桂是明王朝已经灭亡,崇祯已经死去的情况下,投奔的我大清。

但有证据表明,吴三桂在大明灭亡的前一年,就已经事实上投降了满清。

第一个证据是大半截的宁锦防线。

崇祯十三年,明清松锦之战后,大清几乎消灭了明帝国所有的野战兵团,占领了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等城堡。但在占据了这么大优势的情况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大清没有彻底摧毁宁锦防线,而是给明王朝留了个尾巴。

距离锦州只有70多公里的宁远城,以及宁远到山海关的各个堡垒,啥事也没有。

我大清为啥留着宁远到山海关的众多城堡不动呢?因为吴三桂。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不在山海关,而是在宁远,是宁远的团练总兵。

在松锦之战中,吴三桂跟着大同总兵王朴,率先逃跑,最终引发明军大乱,一败涂地。

其后的几年中,吴三桂一直在宁远。

吴三桂和宁远发生关系,是在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

李自成逼近北京,崇祯命令关宁军勤王,吴三桂回到山海关,并带领宁远和山海关的关宁军向北京出发。走到半拉道,北京已经被李自成占领,吴三桂立马撤退,控制了山海关和关宁军。

直到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把自己挂在歪脖树上之后,宁锦防线理论上依然部分存在。

说理论上宁锦防线依然部分存在,是因为宁锦防线的最重要支撑点,宁远城依然在明军手里,守将就是吴三桂。

崇祯16年,也就是大明帝国灭亡的前一年,清军绕过宁远,打下后所,前屯卫,中前所,吴三桂的宁远,成为山海关外一座孤城。

后所、前屯卫、中前所等城堡,是现在辽宁省绥中县的附近,正好卡在辽西走廊的中段,把宁远和山海关彻底的分成两个部分。

清军为啥留着宁远不打呢?不要说打不下来。松锦之战后,明军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野战能力,派个几千人足以把宁远封的死死的,连个苍蝇也飞不出来。

清军不打宁远,只能有一个解释,吴三桂已经降了我大清。

说吴三桂在崇祯死之前,已经降了我大清的另一个理由是,宁远守军的粮饷从哪里来呢?

更何况在崇祯十六年,清军已经攻占了从山海关到宁远之间的所有城堡,那么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靠我大清的话,他的粮草哪里来呢。

不要说从海上运输。宁远不是建在海边的城市,离大海还有点距离,以清军的机动能力和战斗力,一两千人足以让一粒粮食也进不了宁远。

还有能证明吴三桂在崇祯死前,已经投靠清王朝的,是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吴三桂居然能带着大军回到山海关,进军北京。

前边已经说过,清军已经占领了宁远和山海关之间,所有的城堡,断了宁远和山海关之间的交通。

那么李自成逼近北京,吴三桂率兵从宁远咋回到山海关的呢?

如果吴三桂是一个人偷偷溜过去的,不管是从海上还是陆路,都还说的过去。但吴三桂可是最多可能带着四万人,最少是带一万人过去的。当时天下无敌、精明无比的清军,咋会犯这么大的错误,把这么大的一支明军放过去呢?

难道是吴三桂的士兵,每人一件哈利波特的隐身衣?还是清军集体失明了,啥也看不见?

那么是不是因为吴三桂带领的,是传说中的,天下无敌关宁铁骑,清军不敢阻拦呢?

还是不可能。

有充分的证据表白,被很多人景仰的,被很多人吹上天的关宁铁骑,根本不存在。

关于这一点,我有专门的文章说明,大家关注《历史有坑请注意》,就能看到。

这里只说一点,如果吴三桂手里真的有关宁铁骑,松锦之战中干吗要逃跑?

而且明清松锦之战后,大明帝国已经穷途末路,如果吴三桂手里真的有无敌于天下的关宁铁骑,干吗还要借明清的兵,报大明的仇?

干脆自己干,自己当皇帝不好吗?难道吴三桂有病?非要当奴才?

然后奴才当的不过瘾,再造反把自己整死了?

所谓关宁铁骑,其实是无聊文人的意淫。

明王朝叫后金或者大清欺负的太惨了,咋整?阿Q的精神胜利大法隆重登场,于是胡编乱造的关宁铁骑横空出世。

用关宁铁骑来精神胜利的,今天依然存在。

看看《9000大胜10万女真,大明劲旅“关宁铁骑”究竟有多神奇》的文章:

如果问大家明朝末年明朝最强的军队,大家会想到哪支军队?相信大家都会选择一支军队,它就是关宁铁骑。毋庸置疑,关宁铁骑是明末最精锐的军队,能与崛起的后金八旗军正面交锋的军队,同时这支军队也是明朝抵御后金的最重要的一道防线。

关宁铁骑是明末一支由辽东本地人组成的重骑兵,这支部队装备三眼火铳,披重铠,备双马,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这里插一句,关于关宁铁骑的创始人目前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支军队是当年戚继光抗倭的一个分支;也有说是当年祖大寿入关时所带的军队,甚至有人说这是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所编练的。那么这支骑兵究竟有多强呢?

关宁铁骑当时奉命镇守辽东,由于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辽人,“以辽人守辽土”。虽然但是士兵的数量不多,但其战斗力能挡其三倍之多的敌军,特别是当年宁远大捷后,士兵的士气大涨,与后金作战常常告捷,于是获誉关宁铁骑。

至于关宁铁骑的战斗力如何,笔者认为可以说从下面两次重大战役来说说明:战役一、宁远大捷。1628年初,在明朝关外孤城宁愿,袁崇焕以一万关宁铁骑对战八万金军,结果打的努尔哈赤大败。“帝自25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惟宁远一城不下,遂大怀忿恨而回”,这场战役之后努尔哈赤郁愤而亡,可谓至死也想不到怎么就败了。

这儿插一句,不知道作者是用哪只眼睛看到的,袁崇焕守宁远的时候,有一万关宁铁骑的。

查了好多资料,宁远大捷好像袁崇焕有四万人,而且是凭坚城、用大炮,死死守在城里一动不动,硬把努尔哈赤靠走的,有关宁铁骑啥事呢?觉华岛上军民被杀光,粮草被抢光,也没有看袁崇焕派出一个关宁铁骑。

接着看这篇文章:

战役二、宁锦大捷。1627年五月,皇太极率八万大军进攻赵率教驻守的锦州,不克;不久又进攻袁崇焕和祖大寿、满桂驻守的宁远,又不克;后金军转而又回攻锦州,依然战败,结果皇太极只得率军撤退。

接着分析。所谓的宁锦大捷中,明军确实有出战的记录,出战的是尤世禄、满桂和祖大寿。但出战的没有明确是骑兵,而且明军是依城而战,在城头的大炮掩护下,损失巨大。这可不像是纵横天下的重装骑兵干的事情。

但关于关宁铁骑的传奇还没有完,按作者的说法,关宁铁骑解体后,一部分因袁崇焕的原因被冤杀;一部分战死在关外的抗清战场;还有一部分跟随了吴三桂。而追随吴三桂这部分的“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降清之后,成为了清军入关的急先锋,而且也是追击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主要力量之一。

李自成部被消灭之后,吴三桂又率领部分“关宁铁骑”入川进攻张献忠等其它起义军。当吴三桂受封云南之后,这支“关宁铁骑成为吴三桂的私人武装。康熙二十年,随着三藩之乱最终的平息,关宁铁骑才正式走向了灭亡。

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吴三桂手里除了了家丁之外,不可能有成建制的骑兵。

崇祯十六年(清崇德八年,1643年),辽东巡抚黎玉田题本称,“全宁仅马步四万余,瘦弱马匹数千余”,“堪战马兵仅三千”,且“分守于新旧十二城”,其余将士不过寥若晨星,面对“铸火造药百倍于我”,且虎视眈眈的清兵,如果不增派兵力,加强防守,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辽东巡抚黎玉田的说法,整个辽东防线上,最多凑出三千骑兵,还是分布在12个城堡里。所以所谓的关宁铁骑根本不存在。

回过头来说吴三桂早已降清的事情。

在崇祯死后,吴三桂的行为,有点像精神病。

综合各种史料,吴三桂先是奔着北京救崇祯。半道上听说崇祯把自个儿挂树上了,又回到山海关。

李自成派唐通招降吴三桂,吴三桂同意了,把山海关让给唐通,自己又朝着北京出发。

走着走着,有人来报,大人不好了!

吴三桂气坏了,咋说话呢?你才不好了!你全家都不好了!

来人说,是大人你老爹不好了,叫刘宗敏给抓起来了,管他要钱!

吴三桂一听,长出了口气,我以为啥事呢。不怕,继续走!

走啊走啊,又有人来报,大人不好了!

吴三桂更生气了,咋说话呢?你才不好了!你全家都不好了!

来人说,大人,你的小老婆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了……

吴三桂脸都气大了,刘宗敏欺人太甚,咱们回去。

就这样,吴三桂不投降李自成了,改投了我大清。

因为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所以情圣的大帽子,现在还戴的结结实实。

但吴三桂是不可能不管老爸的小命,因为小老婆陈圆圆,就造李自成的反。因为古代中国是以孝治天下的,吴三桂如果真的这么干,名声会大大地坏了,恐怕没人愿意跟他干。

吴三桂这一大串,奇形怪状的行为,在他已经已经投降满清的前提下,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因为吴三桂暗中已经投降清王朝,所以他可以在四面都是清军的情况下,获得粮草,坚持在宁远。

因为吴三桂暗中已经投降清王朝,所以他可以在周围全是清军的情况下,从宁远回到山海关,并进军北京。

因为吴三桂暗中已经投降清王朝,所以他投降李自成的行为,应该是假的,目标是混入北京当内应。

往北京走到半路,又不去投靠李自成了,因为不是陈圆圆被抢,而是来接应的清军太慢,不能及时赶到北京,来个里应外合。

证据是,当吴三桂返回山海关,打跑了唐通。又过了一段时间,在李自成已经出兵要攻打山海关了,绕道入关满清大军还没有赶到,蒙古人的地盘。

所以,陈圆圆仅仅是个美丽的借口,吴三桂早已投降满清。

他就是一个大汉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