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出手了!3.59億美元增持紐約梅隆銀行。你怎麼看?

野馬和尚


據美國證監會3月13日披露,

巴菲特3月3日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增持後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10%。

我認為這是巴菲特“小試牛刀”的一種行為,大家可以更長遠地看待巴菲特的投資計劃。

第一,從巴菲特2018-2019年的行為已經看出了美股有結束11年牛市的跡象!

1280億美元的現金流,表明了巴菲特已經對於美股現在的位置感到風險和擔心,並且對於美國經濟也感到一絲憂慮。

在歷史上,巴菲特旗下現金佔比一旦達到了一個歷史階段性的高位,那麼就會表明美股也進入了一個高位。而此次,巴菲特手握1280億美元,其實就說明連這個問題!!

第二、巴菲特增持的還是銀行!

我們可以看到,此次巴菲特增持了紐約梅隆銀行(BNY Mellon),增持後持有紐約梅隆銀行89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超過10%。

因為無論哪一個市場,在走熊之後,國家一定會靠著權重股來支撐起指數,達到維穩,甚至舒緩下跌空間和時間的策略。

那麼,銀行就是首選!而且銀行在大級別的熊市行情裡,往往會有超強的抗跌能力,安全邊際也很強,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堅持增持銀行的原因。

並且早在2月24日,巴菲特接受美國財經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銀行股很有吸引力,比很多其他股票都具有吸引力。而且巴菲特也特別喜歡投資銀行,所以不奇怪他為什麼選擇銀行增持!

第三,佔比依然很小。

要知道,巴菲特可是手握著1000多億美元的現金啊!3.59億美元的增持真的是九牛一毛,所以,不排除如果未來美股進一步的下跌,甚至超跌幅度過大。

巴菲特會採取一個更積極的逢低吸納優質企業籌碼的策略,畢竟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就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優秀的企業,在他們股價非常便宜,估值非常低的時候買入。

總結:

不意外,但是僅僅3.59億美元的銀行增持,並不表示巴菲特已經認定美股跌幅到位!

人家可能只是試試手感,僅此而已!

哪一次巴菲特增持幅度超過了100億美元,再談美股見底才不遲!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巴菲特出手的時間,是2020年3月3日,那一天的紐約梅隆銀行股價在下圖中箭頭的位置:

從上面圖中可以看出,巴老買入的價格,應該在40-41美元,總計3.59億美元,大約900萬股,增持後佔總股本超過10%,穩居第一大股東的位置。

這麼來看,巴老這一波操作,擇時能力實屬一般,在暴跌中接飛刀,隨後股價就連續下跌,最新價格大約34美元,巴老這投入的3.59億已經浮虧超5000萬美元

然而,價值投資者是從來不care擇時的,我們再來看一看巴老買入時,紐約梅隆銀行的估值情況。

我們選取2014年至今,紐約梅隆銀行的動態市盈率,並計算這段時間內的平均值和一個標準差範圍,如下圖所示。

其中,藍色線為pe,橙色線為均值,綠色線和紅色線為一個標準差範圍。

過去6年間,均值為14.52,下方一個標準差位置為12,巴老買入的時候為7.14左右。

也許,當多年以後,我們就要再次膜拜巴老的那句名言: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


凡事金融


巴菲特確實是價值投資高手!巴菲特近日3.59億美元增持紐約梅隆銀行,可以說是價值投資的典範操作了,這樣的投資無論怎樣都是非常不容易虧損的。

巴菲特投資梅隆銀行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信息披露,巴菲特於3月3日完成對紐約梅隆銀行的增持。增持之後,巴菲特持有8900萬股紐約梅隆銀行股份,持股比例為10.06%。

根據紐銀梅隆銀行2019年年報信息,巴菲特持有7976.51萬股,持股比例為8.86%。3月3日巴菲特斥資3.59億美元按照38.83美元一股增持923.49萬股,現在股份總數達到了8900萬股,持股比例達到了10.06%。

巴菲特價值投資的體現

巴菲特投資梅隆銀行確實是價值投資的典範。剛查了一下梅隆銀行的業績,2019年收入164.6億美元,利潤44.41億美元,基本每股受益為4.53億美元。每年梅隆銀行分紅大概在1.3美元左右,可以看出來,如果按照巴菲特買入價38.83美元來算,每年分紅率大概在3.34%,這樣的分紅率遠高於持有國債的收益和存銀行的收益。

而且從梅隆銀行年報也可以看出來,每年利潤增長率達到了4.1%,這樣的增幅也是比較穩健的,也能夠讓巴菲特的投資穩健升值。

因此,可以看出來,巴菲特增持梅隆銀行,也是早就看好其投資價值,因此,才會在這次大跌後出手增持。

結論

綜上所述,這次巴菲特增持梅隆銀行也是價值投資的典範,畢竟梅隆銀行業績良好,增長穩健,而且每年分紅率較高,可以說這就是巴菲特出手增值的理由了。


睿思天下


巴菲特最愛的股票是銀行、大消費,銀行中巴菲特持有高盛、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等。

3月3日增持923.49萬股,持股比例為10.06%,按照當日收盤價每股38.83美元估算,股神這筆交易可能斥資3.59億美元。

根據美國證監會的要求,大股東在持有比例超過10%時,需要在持有比例首次突破10%後的10天內提交三號表格向美國證監會報告,巴菲特持有紐約梅隆銀行超過10%,因此巴菲特需要向美國證交會提供報告。

從K線圖看,3月3日有幾個交易日處於橫盤,很有可能就是巴菲特出手,顯然巴菲特出手稍微早了一點,目前處於浮虧狀態,股價最低跌到29.40元,目前股價是31.13元,按照3日收盤價38.83計算每股虧損7.7元左右,,增持浮虧8000萬美元,虧損了20%多。

在次貸危機中,巴菲特也是感嘆自己抄底早了,但最終是賺大發了,本次就不知道了,

巴菲特本次只是牛刀小試,1200億元資金,僅僅動用了3億多元,如果股價繼續下跌,我認為巴菲特可能繼續增持,2月24日,巴菲特接受美國財經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銀行股很有吸引力,比很多其他股票都具有吸引力。

實際上銀行股最大特點就是盈利相對穩定,股息率也頗高,很少出現意外的利空困擾,適合穩健投資,可是A股銀行股是一個例外,走的四平八穩就已經不錯了,搞不好就是陰跌,在於A股是一個投機市場,大家賺的是快錢,投機的錢,

巴菲特持有銀行獲得的是穩健的收益,巴菲特在接受CNBC採訪時說:“如果你不在資產端做蠢事,銀行基本是個好生意。我們持有的銀行股每年利潤率在12%到16%之間,相較於長期債券2%的利息,這個利潤率很可觀。”是不是每年有12%-16%的年化收益,我沒有辦法去驗證,但銀行確實給巴菲特帶來了不菲的收益,這比債券收益率高得多。持有債券不如持有銀行。

現在A股銀行破發破淨較為普遍,市場對銀行依然分歧較大,未來會不會存在中線機會,我個人認為會有收益,但高收益很難。市場對銀行存在偏見這與政策打壓銀行有關,過度強調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壓縮銀行淨利差。


杜坤維


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在一波行情牛市的頂峰衝刺階段,一個投資者陸陸續續的把自己所有的獲利資本變現了90%。等到牛市頂峰衝刺結束開始出現大幅度回調,並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蔓延,技術指標開始指向熊市之時,這個投資者只拿出了之前套現金額的1/400用來試水當前的市場行情,你會怎麼看?


把這個投資者換為當前的巴菲特老爺子,我們其實能夠明白當前美股的下跌已經暫時性地出現了局部性的底,包括美聯儲以及特朗普政府在內都積極動用財政手段和貨幣政策手段,以至於行政手段來穩定當前的美股交易市場。按照道群和標普的數值來看,下跌幅度已經達到了20%,出現報復性的反彈或者超跌,反彈概率都是比較高的。

雖然在這個時間週期內並不是真正的抄底,但是拿一小部分的錢去建倉或者吸引整個市場的注意力都是非常輕鬆容易的。我們必須得結合,在近期整個全球範圍資本市場下跌中,不斷有自媒體曝光,巴菲特提前囤積提現。那麼會不會存在巴菲特是故意當前試水或者吸引輿論投資者跟隨性的投資給當前的美股市場接盤的可能呢?



所以不用過度的去關注巴菲特,當前他已經成為市場的風向標,這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或者矛盾的集合體。有的時候大V在線喊單很可能就是喊你進場接盤的時候,並且這點資金對於當前的巴菲特而言九牛一毛。什麼時候他拿出幾百億的美金資金進入股票市場交易時,那個時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普通投資者去關注的時候。


晴天財經閣


小試牛刀,進場抄底,可惜抄的有點早了。

3.13日,美證監會消息稱,巴菲特增持紐約梅隆銀行股票,增持近1000萬股。加上之前巴菲特名下的哈撒韋公司已持梅隆銀行7976.51萬股,此次巴菲特增持以後,持股總數超過8900萬股,佔總股比例超過10%。而巴菲特為此次增持斥資約3.59億美元。

疫情在美爆發以來,這已經是巴菲特第二次大舉資金入場了。第一次是在2.27日,同樣是哈撒韋公司斥資4530萬美元增持達美航空約97.6萬股,持股總數達到7188萬股。

而與增持達美航空不同的是,此次股神增持梅隆銀行更受大眾關注,因為此次增持是在美股剛剛經歷了一週兩次熔斷之後,是在投資者投資信心大跌之際,而且入場資金高達3.59億元,是增持達美航空資金的近8倍之多。

此次股神持幣入市意欲何為,是否代表美股開始觸底反彈?

首先,觸底還沒到時間,這一點很明確,不管是從疫情對美疫情的影響還是從技術方面分析,美股都還沒有到觸底的時候。

分析一:巴菲特的目的是小試牛刀的同時,找抄底的可能。

自美股熔斷以後,很多人都在猜測股神什麼時候會入場抄底。其實巴菲特旗下可動用的資金高達1280億美元之多,進場抄底也是分批次的,但是這一次可以看做是一次抄底行為,只是動用的資金只佔不到0.3%,可以看做是小試牛刀找找感覺的行為。

只不過此次巴菲特“抄底”有點過早了,巴菲特抄底的時候梅隆股價38.83,而之後曾一度跌至29.4。

分析二:購買的是“自家企業”的股票

在此次巴菲特入場之前,巴菲特名下哈撒韋公司就已經持有7976萬股的股份,佔股高達近8.9%,也算是名義上的“自己企業”了。因此

巴菲特此次增持梅隆股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助於梅隆股價上漲,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梅隆,可謂一箭雙鵰。

分析三:巴菲特對“銀行股”一如既往的“喜愛”

巴菲特曾經說過:“我對我們擁有的銀行感覺很好,與我看到的大多數其他證券相比,他們更具有吸引力”。

事實也是如此,在這之前,哈撒韋公司就持有高盛、摩根大通、合眾銀行等15家銀行的股份。

而銀行股也沒有辜負股神,股息回報率高達15%左右。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巴菲特此次出手一方面是意圖“抄底”,而且“抄”的是自己一向青睞的銀行股、“抄”的是“自家企業”。意圖在於“抄底”盈利,外加能為“自家企業”帶來關注度,拉昇梅隆銀行股價。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巴菲特從2018年時就說,他手裡現金太多,花不出去。去年也有相似的採訪報道。巴菲特現在手裡大概有1300億美元的現金。

之所以花不出去,是因為美股長牛,一直在漲。巴菲特作為價值投資者,沒有適合他投資的標的,因為美股一直在漲,大部分股票都已經高過了它的合理價值。

換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巴菲特在等一場經濟危機,趁著危機爆發,股票大跌,來抄底。

而眼下就是一場危機: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計劃取消,石油大幅擴產降價。所以美股大跌時,巴菲特出手抄底了!

巴菲特比較青睞銀行股和消費股,因為銀行和消費比較穩。

先說銀行:

銀行越是在這種危機的時刻,越是受大資金青睞。原因有二:1、是避險需要。2、是經濟危機爆發,政府得出手救市,而救市手段通常都有放水,讓銀行來提供信貸支持。銀行的業務就是放貸,貸款放得越多,它越賺錢。當然了,前提是政府的救市舉措成功了。

再說消費:這個消費是必需品消費。就像李嘉誠愛投資供水、供電、供氣一樣,因為它們是必須要消費的。再沒錢,你也得交電費。巴菲特買的可口可樂,可口可樂很便宜,美國人再沒錢也總得吃漢堡可樂啊!就是這個道理。


GRIDMAN


巴菲特出手了!3.59億美元增持紐約梅隆銀行。你怎麼看?


這個事情是意料之中的,我上週就在說這個事情,巴菲特應該會出手了,因為一來美股銀行業估值水平很低,蠻多也只有個位數市盈率,大概在5-7倍左右。雖然比起國內銀行業的平均市盈率來說,看起來差不多,而成長性要略等於國內銀行股,但在他熟悉的市場裡面,能有這樣的估值水平已經是非常非常好的,對他來說,多多益善的節奏。我也估計他上週很忙,不是忙著走投無路,而是忙著貪婪的在股市大快朵頤。

其次、巴菲特的10大重倉股中有7家是銀行,可見他本人是非常看好這個百業之王的。經歷過2008年的次貸危機,美國銀行業的安全標準又上了一個臺階,資產質量是非常好的,所以投資銀行股,中長期來看是有穩賺的買賣。

最後、巴菲特只是小試牛刀而已,未來還會有更大級別的買入,只要是美股當中足夠低估的行業個股,都有希望成為他的目標標的。當然對於一些新興的互聯網新貴,以及特斯拉這樣的牛股,可能很難獲得他的青睞,對他來說既不會做空這些公司,也不會買入這些公司。因為實在是不再他熟悉而且喜歡的類型。作為最最敬畏市場的知名投資大師,一定會延續過去的謹慎策略。當然蘋果公司繼續會以消費股的姿態進入大師的購買清單。

總之、我覺得巴菲特是美國最大的多頭,更是一個善良的大師,他看到美股估值高了,只是善於的提醒市場,善於的留了現金,而從沒有做空過美國,這是每一位投資者,值得終身學習的楷模。


謙秋說


3月3日,巴菲特增持紐約梅隆銀行,花了大約3.59億美元,持股比例超過10%,按照證券交易所的規定,需要在10日內上報交易情況,所以3月13日大家知道了這個消息。

很多人看了巴菲特的投資,感到大跌眼鏡,認為股神抄底不成功,抄在了半山腰上,怎麼看待巴菲特這次的增持行為呢?操作這波對還是錯?我們來分析一下。

巴菲特一向奉行價值投資原則,所謂價值投資就是指當股價低於股票的內在價值時,就有了投資價值,這時候買了股票並持有,終有一天,股票的價格會超過它的內在價值,投資者就可以因此獲利。


所以評價巴菲特的這次投資,就要根據這種交易價值規則進行判斷,由此可知,巴菲特的這次投資有以下特點:

1、巴菲特認為紐約梅隆銀行現在的價格已經低於其內在價值

其實巴菲特原來就持有8.9%的梅隆銀行股票,本次持股比例只上升了百分之一點多,所用的資金也只有3.59億元左右,這對巴菲特來說,他認為梅隆銀行的價格已經低於其內在價值,所以採取了加倉的行為,這符合其奉行的價值投資理念。

2、巴菲特投資的目的並不是著眼於短期的股價波動

巴菲特增持梅隆銀行,並不是為了短期交易,也不是因為其價格下跌而抄底,他看到的是梅隆銀行的價值回報,如果是為了短期交易,巴菲特沒必要選擇梅隆銀行,更不至於傻到要向證監會彙報交易記錄的程度,因為這樣別人就知道了他的持倉成本。

3、投資者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巴菲特的交易系統

巴菲特這次增持梅隆銀行,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根據他的既定交易系統:

一是現在巴菲特手中持有1200多億美元現金,美國股市下跌後,他正在逐步的買入便宜資產,梅隆銀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佔比不足手中資金的1/300。

二是巴菲特增持之後,信息被公開報道,這本身有利於巴菲特的長期投資,因為籌碼被鎖定比例提高,再加上巴菲特投資效應,而且巴菲特可能還要增持。

三是投資者會仿效買入,很多人看到巴菲特的成本價比現在的股價要高,就會因此買入梅隆銀行股票,這樣有持倉成本比巴菲特還低的心理優勢,這其實利用了申報交易的機會,也能幫助巴菲特實現價值投資。

所以我認為,雖然巴菲特的這次投資並不是買在低價位,但是這次投資並不是失敗的,有些時候他的行為就是風向標,真正的投資效果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才會出現,關鍵看你有沒有這樣的耐心。


互金直通車


並不是巴菲特出手了,而是伯克希爾.哈撒韋一直都在堅持著這樣常規的股票操作。

在2020年之前連續的四個季度裡,它們從紐約美隆銀行得到了將近1億美元的股息,把這些錢用到增持紐約美隆銀行股票上,也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

這樣一來,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紐約美隆銀行的股票就會以每年7~8%的幅度上升。

巴菲特的滾雪球式的交易計劃,屢試不爽。事實上他們把每一個所滾動的雪球也都滾得越滾越大,最後得到的股息也會越來越多了。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巴菲特參與銀行股票的交易,是因為銀行股票有著每年12~18%利潤的邊際安全帶。

但是,這一次巴菲特顯然增加了計劃外購買的數量,比他們獲得股息多出了將近2.59億美元,這是為什麼?

顯然,巴菲特也開始短期交易的計劃。

當股市的波動加大後,短期交易的獲利可能比長期的持倉來的更快了。

當然,其中重要的原因是:

. 美股的溢價正在脫離合理的估值區域,泡沫越來越大了,美股可能會步入一個大規模的調整週期。過去的一年裡,伯克希爾.哈撒韋手持近1230億元的資金,一直按兵不動。

. 銀行股在每年不同的時期裡都會進行回購的操作,特別是的股價下跌後,接近跌破淨資產時,銀行就會開始回購行動了。這使短期交易機會獲利得到有效的保證。從短期交易裡,博取的價格差,會更有力於補貼持倉的成本。

. 當前市場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情緒的宣洩,導致了股市的下跌,而這些情緒更有利短期交易的獲利。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後,銀行的作為流通管道在經濟恢復時期更快獲得利潤的上漲。

. 更重要的是短期獲利,可以更快地運用到股票持有的擴張上。

而這些原因導致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這一次行動。

伯克希爾.哈撒韋採取了常規交易的法則,並沒有改變其原有的策略路徑,增持計劃按部就班地執行,巴菲特遵守了鐵定的交易紀律。

而巴菲特增持股票的事實,也是最近提振美國股市的一劑興奮劑了。


以上所述,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在評論裡發表不同見解,我們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