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肩峰形态改变还是自身退变、医源性损伤

肩痛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肩峰形态改变还是自身退变、医源性损伤

肩袖结构的改变是目前引起肩痛的第一原因, 而实际工作中其治疗手段的有限,也很困扰我们,尤其是其内部结构的改变的恢复是一个难题。 其治疗涉及理疗和康复的辅助,这两方面恰恰是我们缺乏的。

肩袖是由四条肌腱组成的一个片状的、质韧的起到抬举上臂作用的纤维组织,厚度可能从2-3mm到5-6mm,宽度3-4cm, 像我们吃的“板筋”,从肱骨大结节的止点开始分为三个区,第一个区就是腱骨交界区,血运较差,仅有来自骨的血供;第二个区是裸区,无血供,损伤后不易愈合,是治疗的难点;第三个区是腱肌交界区,有血供,愈合没有问题。当我们的胳膊上举时,启动的前60°是三角肌的作用,60°后肱骨头固定在肩盂内,作为杠杆,肩袖开始带动上臂上举,大约在60*- 120*之间起作用,超过120以后三角肌又开始起作用至完全上举。而60*- 120范围内,肩袖的作用空间是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间隙。

当人逐渐变老后,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间隙开始变窄,一般来讲肩峰的形态天生就分为3型、其中Ⅱ型、Ⅲ型肩峰会形成钩状,对肩袖产生卡压,造成肩袖的磨损和微撕裂,这是产生疼痛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则是肩袖自身发生的退变,其长期使用后胶原纤维的退变,使内部发生微撕裂(microtear),像上面所说的结构,如果这种退变发生在“裸区”,愈合会很麻烦,产生长期慢性肩痛;第三个原因是医源性原因,小针刀、封闭治疗,由于操作医师不熟悉解剖,垂直刺入肩袖后造成的损伤,也会造成长时间疼痛。

肩痛到底是什么原因,是肩峰形态改变还是自身退变、医源性损伤

第一种由于肩峰形态改变引起的肩袖损伤比较好处理,手术将肩峰形态改变,清理肩峰下间隙,解除外力对肩袖的卡压多数可以治愈。

第二种肩袖自身退变则比较麻烦,即便是成形了肩峰,肩袖内部的损伤还是要靠自身修复,或者借助物理治疗,例如超短波、激光、体外震波等,或由治疗师辅助的肌肉训练,尤其是静力性训练和深感觉训练,或者是关节内注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这几种方法来逐渐修复和缓解疼痛,但某些病例仍然长期疼痛。

第三种医源性损伤去年治疗了3例,手术中解决了肩峰的卡压,术后患者主动活动肩关节疼痛消失,肩关节各个方向获得的卡压完全解除,但夜间疼痛明显,疼痛和活动无关,只在静息时疼痛,不知道这和肩袖的结构和神经支配有无关系,但随访大约3个月后,夜间疼痛消失,我总结这大概是肩袖受穿刺损伤后愈合的时间。

针对第二种情况,肩关节自身保养,

尤其是肩袖的保养显得尤力重要,我现在总结出两个原则: 1、避免过度上举锻炼,比如长期大运动量的游泳、悬吊: 2、肩关节的外展90°的静力性训练,可以保持肩袖的弹性和活动。太极拳动作似乎对肩关节保健更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