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开“质量-成本陷阱”?

每当钢铁企业谈到转型升级,或者制定规划时,都会把质量、成本作为核心目标,狠抓不止。

这很好理解,质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品牌化的关键;成本是企业盈利的基础,是竞争力的保障。


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碰到了一种困境——“质量-成本陷阱”

当狠抓产品质量时,生产成本必然会上升;

当压缩生产成本时,质量的稳定性(如成品率)又得不到保障。


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存在一条假设的公理:

公理一:任何产品加工制造的过程,在人员、设备、工艺等条件确定的条件下,若要生产一定质量要求的产品,一定存在一个最低生产成本。


这个最低生产成本是无法逾越的,成本和质量之间存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如果这时候刻意压缩成本,牺牲的必然是产品质量。


如何避开“质量-成本陷阱”呢?

根据上面的公理可知,要想解决当前阶段质量和成本的矛盾,打破平衡点,就需要在人员、设备、工艺等加工条件上下功夫,这就是企业不断优化人员结构、更新设备仪器、改进生产工艺的底层原因。

科技 | 如何避开“质量-成本陷阱”?

除了以上这些工作,有没有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法呢?

哈哈,“梦想还是要有的,一旦实现了呢?!”


这里就要提到第二条假设的公理:

公理二:任何产品加工制造过程的竞争优势,来自于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效率。

“效率”一直是被大部分企业决策时经常忽视的一个维度,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质量和成本。但是,在相对成熟的产业环境里面,“效率”发挥的作用往往更为巨大。


人类历史上,工业体系内第一次在效率的维度上,实现降维打击的,是福特T型车生产线,从此,人类认识到了“由分工提升效率”带来的爆发力。


这种效力至今依然发挥的重大的作用,例如:同一地区的两家企业,所有生产条件基本一致,产品质量和单位产品的成本也大体相同,但A企业的效率比B企业高10%,相当于同样的资本成本,A企业年盈利能力高出10%,而随着年复一年的指数叠加,10年之内就会形成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


对于钢铁工业,“效率”提升产生的威力,远不止于此。


钢铁工业作为典型的流程工业,制造流程中绝大部分的加工对象都是高温物料,最高的钢水超过1600℃,低一点铸坯也有几百摄氏度,而所有的加工环节,温度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参数,温度稳定基本代表加工环节的质量指标稳定,温度损失小,基本代表加工过程的能耗低、成本低。


从提升生产效率的角度,通过加快生产节奏、减少传搁时间,来实现减少温度损失、提高温度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质量和成本系统性的改善,简直是绝佳方案。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从质量和成本上面,分出一些给“效率”,将会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打开一片新天地。


怎么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呢?

高效的生产计划是抓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保障,过程管控和系统优化是目标,基于实际生产场景和生产数据的分析和建模方法是手段,这些内容会在本号其他文章进行详细介绍,也欢迎有需求的企业联系咨询。


一言以蔽之:效率,如同质量和成本一样,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欢迎关注,点滴浇灌希望,星火照亮前方,共建钢铁工业美好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