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如何自救?深挖線上“流量價值”

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有句名言,“只有一場危機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新冠疫情爆發一個多月,餐飲行業遭受了巨大的衝擊和壓力。在堂食遭受重創之際,行業也在尋求改變,最重要的救命稻草就是外賣。最近圍繞著外賣,行業展開了各種自救,同時也引出了許多爭論。

比如,外賣平臺的佣金究竟高不高,要不要降?餐飲企業如何適應“外賣化生存”,要做哪些調整和創新?

01

一個誤解:外賣佣金到底高不高?

很長時間以來,關於外賣佣金,一直都有一個誤解。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會認為每一單裡包含的外送費用就是外賣騎手的工資了。

對餐飲商家來說,會拿外賣平臺的佣金和實物電商做對比。比如網上經常說外賣佣金高達15%~21%,而實物電商只有百分之幾。

我拿到了一份外賣平臺佣金構成和費用數據,才瞭解是怎麼回事。

消費者每筆支付的配送費,並不能cover騎手的工資。每一單外賣訂單中騎手收入大概是8元,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需要外賣平臺補貼。

外賣平臺補貼的這部分錢,正是來自於佣金。外賣平臺向商家收取的佣金中,大概80%左右都作為配送服務費發給了騎手。

如果刨掉這部分,平臺收取的使用費和技術服務費,加起來不到5%,與實物電商差不多。

我拿到一份美團2019年半年報數據,2019年上半年,騎手費用一項,美團總計支出超177億元,而2019年上半年美團外賣佣金收入為216億元,換言之,美團外賣平臺佣金收入的8成多都用在了騎手工資上。

而且隨著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人口紅利越來越少,這方面的支出還會變得更多。

關注微信公眾號“餐飲情報”(原外賣情報)ID:canyinqb,回覆“資料”即可免費獲得餐飲小白創業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