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要是沒有丟失那串項鍊,她的命運會是什麼樣?生活真古怪多變!只需小小一點東西,就足以使你斷送一切或者使你絕處逢生。——莫泊桑

女人天生愛美,喜歡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有的人卻為了一條鑽石項鍊,白白搭上了十年的青春,她就是莫泊桑眾多的代表作之一,《項鍊》裡的女主瑪蒂爾德。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我上中學時,《項鍊》是一篇課外文,老師讓同學們自行閱讀。第一次讀完全文後,覺得上天給女主開了個大玩笑:本想借女友一條鑽石項鍊讓自己風光一把,卻意外弄丟。為了賠償女友一模一樣的項鍊,她辛苦做工十年,終於還清所有債務,卻從朋友口中得知,所謂的鑽石項鍊,原來是一條不折不扣的假貨。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時光荏苒,如今再讀《項鍊》已過而立之年。不一樣的年紀,竟然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女主瑪蒂爾德的愛美之心,無可厚非,卻虛榮過頭,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然而在那樣一個享樂主義盛行的年代,人人皆帶著面具生活,社交生活如同演戲,都在竭力維護自己光鮮美好的一面。

特別是莫泊桑筆下的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上流社會人士的地位和財富,卻沉迷於表面的恭維,追求虛榮和浮華,精神世界實則空虛貧乏。我發現這部100年前的短篇小說,現在讀來,同樣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意義。


01 表面光鮮,背後寒酸,現實生活比戲劇更精彩,女主分不清“臺前幕後”,葬送十年青春年華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藝術創作大多來源於真實生活,其實“生活就是一個戲劇化的表演過程”,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加拿大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他說,社會交往中的人們就像演員,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劇本、場景、行頭和道具,公開場合下的我們,如同處在“臺前”,而我們自己的私生活好比“幕後”。

以故事中的女主瑪蒂爾德為例,她也有自己的“臺前幕後”。

瑪蒂爾德天生麗質,嫵媚嬌柔,因為出身貧苦,沒有豐厚的嫁妝和遺產,只能嫁給一個普通的小職員為妻,她為自己的這種不幸整日痛哭流涕。簡陋的傢俱、破舊的桌椅、粗鄙的女傭,這是她的“幕後”;

她幻想擁有豪華的客廳、漂亮的餐具,忠誠的僕人。意外參加了一場晚宴,裝扮豔麗,在舞會上大放光彩,頓時心花怒放,神采飛揚,這是她的“臺前”;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為了這場晚宴,女主瑪蒂爾德花費四百法郎置辦一身衣服,又借來一條項鍊加以點綴,即是演出的“行頭”,“場景”就是宴會廳,等到各方面準備就緒,瑪蒂爾德“登臺”開始了她的表演。

她是晚會上最漂亮的女人,言談得體,姿態優雅,滿面春風,快活到了極點。所有的男人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引見。部長辦公廳的官員都想與她共舞。部長也特別注意她。

她成了舞會上最閃亮的新星,成了全場矚目的焦點。我相信,這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然而,再豪華的演出終將會結束,曲終人散後,一切迴歸原處。當瑪蒂爾德和丈夫回到陰暗潮溼的住所,發現那條珍貴的鑽石項鍊不見了。他們發瘋一樣四處尋找,派發傳單,陷入絕望。

《斷頭王后》裡有一句話: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沒有辦法,弄丟人家的東西終是要歸還的。這對貧窮的夫婦決定買一串一模一樣的項鍊,高達四萬法郎的價格幾乎要了他們的命。他們只能到處借錢,甚至不惜代價借高利貸。項鍊歸還的那一刻,瑪蒂爾德和丈夫也開啟了漫漫還債路。

他們辭掉女傭,搬離住所,租到更便宜的房子。瑪蒂爾德再也顧不上多愁善感,整日哭泣。家裡所有的髒活、累活,她得自己幹。

她變成了一個窮人家的婦女,強悍、潑辣而又粗野。頭髮不整齊,裙子歪繫著,兩手通紅,說話粗聲粗氣,大盆大盆地倒水洗地板。

十年的光陰,她從一個漂亮迷人的小婦人,變成她曾經討厭的家庭主婦,容貌和衣著發生巨大改變。只因弄丟一串項鍊,以至於改變了她人生的命運。用十年的青春年華,換取一條鑽石項鍊,這是對生命的辜負,女主為了舞臺上的曇花一現,背後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夜深人靜,當她一個人端坐在鏡子前,想到自己當年曾是如此美麗動人的時候,心中是否會有一絲後悔和惆悵?

02 九年的小職員經歷,莫泊桑將小人物的無奈和虛偽,刻畫得淋漓盡致,臺前是演員,幕後才是真實生活的寫照。

莫泊桑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省一個沒落的貴族的家庭,祖父是一個普通的稅務官。他的父親是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浪蕩子,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度過了他的童年。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莫泊桑


雖然父親荒唐無度,但莫泊桑的母親洛爾•勒•普阿特文卻具有深厚的文學修養,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薰陶,他的舅舅也是一位頗有文采的詩人,他的同窗是大作家福樓拜。

因此莫泊桑得以機會成為福樓拜的學生,福樓拜曾向他提出過嚴格的要求:只用一句話,就讓我知道馬車站有一匹馬和它前前後後五十來匹是不一樣的。在老師的督促下,他勤奮寫作,長期不怠,為日後大量寫作小說,奠定基礎。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題材豐富多彩,他的作品裡,如同一幅法國版的“清明上河圖”,形形色色的人物出場,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特別是小資產階級家庭的日常生活,那種經濟的窘迫,卻又礙於面子,時常做出一些超出尋常的舉動,令人貽笑大方。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莫泊桑於1872年在海軍部任小職員,直到1881年才完全退職。九年的職員生活,空虛無聊,他本人也是縱情聲色,這為他過早身亡埋下禍根。

“上帝給你關了一扇門,有可能會給你開一扇”。因為他本人也是一名小職員,所以對小職員的生存現狀和精神狀態瞭如指掌。他們代表了一個階層,在中產階層和平民階層的縫隙中生存。

比如《項鍊》裡女主瑪蒂爾德的丈夫,就供職於教育部,是一個科室的小職員。對上司恭恭敬敬,言聽計從,害怕丟掉飯碗;得到上級的宴會請柬,如獲至寶,和妻子盛裝參加,期待上級欣賞,得到晉升。

除此之外,莫泊桑筆下另一個小職員形象,莫過於《我的叔叔于勒》菲力普的父親。一家人分明過得如此拮据,每逢週末,他卻穿著帶有汽油味的套裝,神氣倨傲的走在大街上,滑稽可笑。

在他的短篇小說中,不論現實題材、形象圖景、生活場面,還是人物性格,都如此別開生面,豐富多彩,各具特色,不落於俗套,正如他所追求的那樣,是充滿個性的人世假象。

03 人生是個大舞臺,拒絕虛榮和浮華,努力活在當下,做真實的自己最重要

女主瑪蒂爾德得知那串“鑽石項鍊”價值500法郎後,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瑪蒂爾德得知自己十年的辛苦付之一炬,應該腸子都要悔青了吧?

從風姿綽約的小婦人,到粗鄙寒酸的村婦,誰能挽回她失去的青春年華,誰能賠償她的損失呢?我們除了深深同情以外,從她身上悟出諸多帶給女性的思考。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第一, 痛苦的根源來源於無謂的攀比,大多數人都是平凡出身,學會正確看待

投胎是個技術活。不是每個人都能含著金鑰匙出生,那只是概率極小的事情。如果一味去追求虛無縹緲的事物,會令我們陷入更大的痛苦。

心靈作家張德芬曾經說過,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女主瑪蒂爾德出生在一個清寒的工薪家庭,她沒有豐厚的家產,為此感到痛苦不堪。她自以為容貌姣好,嫵媚溫柔,應該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有成群的僕人伺候,有吃不完的珍饈美味,穿不盡的綾羅綢緞。她每天活在抱怨和痛苦中,為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命運,痛哭流涕。

事實上她的生活沒有如此不幸。她有愛她的丈夫,有女傭洗衣做飯,還有整日閒暇時間去聚會,生活雖不是大富大貴,也是溫飽有餘。但是過度虛榮的心矇蔽了雙眼,她看不到眼前擁有的東西,拼命去追逐表面的浮華,導致人生悲劇。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每天面臨著巨大的誘惑。看到別人住大房子,拿百萬年薪,出入高檔場所,心生羨慕。但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出身,生而平凡,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必須承認現實,接受它,而不是滿腹牢騷和抱怨,除了增加煩惱,沒有任何意義。

第二, 想要的東西自己爭取,認清真實自我,努力活在當下最現實

瑪蒂爾德參加晚宴,精心裝扮一番,花了400法郎買來漂亮衣服,卻為沒有與之相配的首飾再次陷入煩惱。丈夫提議,買幾隻玫瑰花戴在頭上,也不失優雅,被瑪蒂爾德一口回絕。她認為只有價值不菲的鑽石項鍊,才能配得上她。因此有了後來的借項鍊、丟項鍊,賠上了她十年的光陰。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如果打亂順序,她首先能意識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獲得,人生應該大不同。假如瑪蒂爾德勤儉持家,辭掉傭人,承包所有的家庭勞動,努力攢錢,這個過程雖然辛苦,但我相信,她的內心是愉悅快樂的,精神上得到成長。當一切苦盡甘來時,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美好事物,不是更加光彩奪目,璀璨動人嗎?

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那種能量的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東西。

豆瓣8.4《項鍊》:人生比戲劇更精彩,拒絕虛榮,活在當下最可貴


《項鍊》女主的人生悲劇色彩,告訴我們生活是個大舞臺,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當我們面對紛繁蕪雜的生活,要不斷調試自己內心的指針,找到自己的節奏感,努力地工作、生活。每個人不僅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要分清現實與未來,不要活在幻想和美夢裡。

想要臺前光鮮亮麗,需要自己踏踏實實努力爭取。承認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認真活在當下的每一天,不是對生活的妥協,恰恰相反,那是一種人生智慧。不自尋煩惱,不和自己擰巴,與這個世界和詣相處,每個女性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項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