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邊,為你設計》讀後感,(新手設計師快速學習必看書)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用戶體驗類書籍,作者是騰訊的用戶體驗&交互設計部門cdc。書中圖片、流程較多,以論文形式分為幾個部分編排在一起,可以非常直觀地瞭解到用戶體驗在企業中負責什麼工作、主要有哪些任務、可能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哪些、平時和哪些崗位人員一起工作等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對用研崗位有一個直觀、明朗的瞭解。對於每一個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或者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來說,這本書都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引作用。讀書的時候感覺像是進入了cdc內部論壇,看大家的評論和思考,當然,書中涉及的多為一些感想,且由於出版較早,經驗集中在web端,好在不影響我們對這個崗位的瞭解。


全書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用戶研究、體驗設計、設計流程和工具、團隊成長與管理六個部分。
六個部分裡我感觸比較深的是設計理念方面。
設計理念總的概括起來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即在設計中體現人文關懷和情感。書本列舉了從老人、小孩、盲人等特殊人群來設計qq的例子。很多時候,當這些人群是我們的目標人群,或者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用戶目標中,設計師給予極大關注,這也是體現一個產品好壞的標準之一。比如有時候我們會經常抱怨父母不會用軟件,跟不上潮流,但是這從另一個方面往往說明了這個產品在易用性方面是不合格的,我們要永遠用最詳細的引導、簡潔清晰的框架讓用戶明白怎麼用產品,而不能以自己的固有經驗主觀介入,想當然的認為用戶會用。從這個角度馬後炮地去看,微信的語音功能也是相當成功。我清晰地記得當初爸媽用微信僅僅因為它有語音功能,不用打字就能無障礙交流,再也不用問我哪個字怎麼拼寫,怎麼筆畫了。情感設計方面,書中提到了qq的主題界面,由設計師設計出幾套合理的背景,然後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將自身的心情、情感寄託在qq這個容器上。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經常會碰到的問題就是短期可能會偏離商業價值,與其他崗位kpi矛盾。書中提到的一個解決辦法是採用矩形組織框架,將用戶體驗設計部門變為一個單獨的部門,所有設計師隸屬這個部門,同時,將這些設計師分到不同的產品隊伍中捆綁打包。在溝通上,由於和產品、開發為一個團隊,所以交流會變多,有歸屬感;在發言權上,由於單獨隸屬用戶體驗設計部門,所以不會被各個產品團隊邊緣化。通過這種方法很好地將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平衡。

設計方法部分,感觸比較深的是qq的用戶成長體系設計:qq等級(太陽、月亮)、六位號、鑽石等。因為自己學心理學,所以對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方向實在感興趣。這裡看到了心理學上麥克利蘭成就理論的應用(根據適當的目標追求卓越、趨向成功的一種內驅力):為用戶設置不同的目標,來讓用戶實現目標,與一般用戶區分,獲得成就感。其實會關注的人群大多有一些表現目標型的特質(成就來自於與他人比較),這樣類型的人不太會有耐心,不敢挑戰高難度目標,所以升級或者點亮圖標的操作應該容易些,且要有非常即時的反饋。這部分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遊戲的設計機制。
用戶研究和體驗設計方面,因為之前有在在行請教老師,感觸相比其他部分少點。總的來說就是需求、場景、用戶分析等。印象比較深的是用戶角色模型,其實就是根據數據分析的聚類和訪談綜合得出一部分直觀用戶形象。從數據分析的技術面來說,學到迴歸分析和建模,足以應付用研的日常分析工作,但問卷也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其他方面還是需要多多實踐、溝通才可。
最後兩部分介紹的是騰訊內部的一些設計支持軟件和團隊管理經驗,對於在企業工作的人來說,會有很多幫助。


總的來說,這本書能帶人走馬觀花般瞭解下用戶體驗的東西,具體的一些文章,其實也可以從cdc的網站上來查看,類型都差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