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讀史之大唐(76):唱‘空城計’,也是有條件的

第一篇 創始團隊:最初的神明(76)

竇建德二月底三月初在山東戰場解決完孟海公,安排安排,立即往洛陽進發。

3月21日,抵達酸棗(河南延津)。此後的行軍路線,是沿黃河南岸攻擊前進。一來藉助黃河運送糧草方便,二來洛陽位於河南岸,你總不能到了洛陽,在敵人重兵集團眼皮子底下渡河吧。

唐軍主力集結在洛陽,所以他這一路進展還比較迅速,很快打下鄭州、滎陽。不到一個月功夫,已推進至武(虎)牢關一線。此時,唐軍防禦縱深也就百來公里,確實也沒什麼退路了。

輕鬆讀史之大唐(76):唱‘空城計’,也是有條件的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李世民進駐武牢的時間是三月二十五日。他這個時間完全是根據竇建德來定的,反正是打防守反擊戰,趕在竇建德之前進駐就行了。

走之前,李世民還給王世充上演了一出心理戰好戲。

時正晝出兵,歷北邙、抵河陽,趨鞏而去。王世充登城望見,莫之測也,竟不敢出。

輕鬆讀史之大唐(76):唱‘空城計’,也是有條件的

柏楊《白話資治通鑑》

王世充是個狡如狐、猛如虎的選手。關在洛陽城裡餓肚子,對他來說也不是第一次。當初李密三十萬大軍包圍,他一連串眼花繚亂的操作,照樣反敗為勝。

面對這樣的對手,李世民嘴上說坐等他投降,實際還是很重視的。

分兵是個險招,按常理應該儘量隱蔽行動。不過主帥帶大部隊離開,不是個小動作。王世充一貫情報工作抓得緊,想瞞過他可能性不大。

李世民想了想:既然瞞不過,那就光明正大地走吧!這就有點‘空城計’的意思了。

唱‘空城計’有兩個條件:你要有個司馬懿那樣心眼多的對手、你自己要有相當的實力威懾對手。恰好,李世民這兩個條件都具備,所以結果還是不錯的。王世充拿著望遠鏡看了半天,沒搞明白李世民打的什麼主意,愣是沒敢動。

什麼時候想明白了呢?二十天之後。

四月壬寅(15日)

,王世充騎將楊公卿、單雄信引兵出戰。齊王元吉擊之,不利,行軍總管盧君諤戰死。

李世民定下的戰役方針,洛陽方面由攻轉守。攻,戰役主動權在你手裡,你可以自由選擇進攻的方向和發起時間。守,主動權等於交到對方,他可以選擇反擊的時機和地點。只不過這個主動權的易手是無形的,對方掌握到這一情報的那一刻,就是攻守易勢之時。

李世民搞的這個小陰謀、或者說陽謀吧,並不真的指望瞞過王世充——瞞又能瞞多久呢?他真正的目的,在於儘量拖延、或者說遲滯那個攻防轉換時刻的到來。王世充缺糧,多拖一天,實力減少一分,圍城部隊的勝算就多一分。

四月十五日的戰鬥起碼證明兩點:第一,拖延是必要的。唐軍一名縱隊司令當場陣亡,可見戰事之激烈、傷亡之慘重。缺少相關資料(史書對得天下一方的敗仗,一貫略寫甚至不寫,如果不是涉及李元吉,搞不好這段就沒了),只知道沒有下文,應該是唐軍維持住了防線。

第二,李世民帶走的部隊不在少數。尤其騎兵,洛陽這邊實力大大下降。

這裡有個問題:攻城要騎兵幹什麼呢,那不是步兵和工程兵的活嗎?

如果敵人老老實實守城的話,的確是不需要。問題是:敵人不是沙包,等著你打,他時不時要出來搞兩下。砍砍你的步兵、燒燒你的攻城器具。這時候,就需要騎兵和他對抗了。

所以,騎兵的作用主要不在攻城,它相當於一個護衛隊。好比我們現在轟炸機出動,總是有殲擊機護航,就是這個道理。

王世充沒有在唐軍攻防轉換的關口出擊。他手頭的兵力所剩無幾,必須十分小心地使用。那時候又沒有電臺,只知道竇建德來救,精確協同沒辦法做到。加上李世民故弄玄虛,這幾方面因素湊在一塊,唐軍爭取到二十天的寶貴時間,調整部署、鞏固防線。

同樣在這段時間裡,各方面情報彙總起來,王世充差不多也明白了唐軍的戰役企圖。他的風格是有機會就要抓的,於是有了十五日的出戰。雖然給予唐軍重大殺傷,終究力量不夠,被唐軍穩住了陣線。

洛陽方面戰局得到維持,李世民得以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對付面前強大的對手:竇建德的十萬大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