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读王安忆的《夕照》,笔下万物皆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王安忆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很贪婪的,似乎张开了所有的感官,每一个毛孔都在不断吸收经验,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自己注得非常饱满。这个时候写作就是把吸入的东西慢慢地释放出来,让它流淌出来……

读王安忆的《夕阳》时,我是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读的,边读边把文字在头脑里回原成图像,影像,那些熟悉的画面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可以一一照应,竟然是如此熟悉,如此亲切。我仿佛沐浴在“夕阳的光”里,用眼睛去寻觅,用耳朵去倾听,用鼻子去微嗅,我也是“张开了所有的感官”“把自己注得非常饱满”。我想任何物体,无论是静物还是动物,都可以用“五觉法”,把本来或静止的,或动态的,或无色的,或有色的,或无味的,或有味的,或可以触摸的,或只能远观的,或来无影,去无踪的,都可以写出它的外形,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软硬,质感等。

我们要相信,如王安忆笔下的夕照,面对任何事物,是风,是雨,是雷,是电,是光,是一粒微尘,是沧海,是一粟等,我们都可以停下脚步,以一种虔诚的心境睁开眼细看,用耳朵去聆听,用鼻子去微嗅,用我们的手去触摸,用我们的幸运去遇见。没有一种遇见不是缘分,只有尊重,只有平等,只有虔诚,才能发现我们所要表达的核心事物,是和我们的感官默契地呼应,和它周边的事物和平又愉悦地相处。

来,我们一起分析王安忆的《夕照》,一起学大家写作文。


作文指导:读王安忆的《夕照》,笔下万物皆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1)运用”五觉法,“夕阳”有形有色,有声有味。

看一看,这夕照的光。“最细的光粒子,分布在空气里。”,夕照是薄薄的,公平的,细致的,明快的,活泼的,柔和的,清晰的。看那最犄角的旮旯里,都是光,公平;外墙在光里显出毛茸茸的粗糙感,细致;玻璃上的光,明快;照在正有人推拉的窗上,活泼;瓦顶上的杂草丝丝可见,清晰。写到清晰,重点写老人布满褶皱的脸,就如这”夕阳红“的老人,她脸上的褶子是清晰可见的,甚至有”返老回童“的几分娇嫩。举目所见,皆是光照。到黄昏时,”没有影,而是光“,”光“太薄了,以至于没有了自己的颜色,此时,夕照里”物体“呈现的颜色就是”夕阳“的颜色。

听一听,夕照里的声音。”声音可以传得老远。是清脆又浑厚的,是清晰可辨且轻盈和悦的,是细小稠密却又清清楚楚的,是一种柔软的悦耳。晾竿碰撞的清脆声,拍打晒暄的棉被”嘭嘭“声音,鸽子饱食的咕咕声,归家的鞋跟敲击水泥地面的声音,放学的孩子,在楼顶的空地伤做游戏的声音,自行车骑过的“吱啦吱啦”声,还有台上蹦跳的麻雀子声音。

嗅一嗅,不经意的气息,是熟悉的生命的气息,是生存的气息。是被褥的尘味,是清洗衣服的肥皂味,是竹竿的青涩味,是隔宿的溽湿气,是单调的建筑物的气息和吃喝拉撒人间浊气的和谐存在,是由燥热转为清净利落的阴凉气。在这舒爽中,直至光,声,气息,全换了颜色,暮色降临了。

跟随作家的描绘,我们长长的吁了一口气,暮色四合处,夕阳退场了。恰到好处的结尾句:暮色降临,光,声,气息,就全换了颜色。在这种张驰有致的节奏里,我们的心也静下来了。


作文指导:读王安忆的《夕照》,笔下万物皆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2)运用“侧面描写”,所有事物的形状,声音,颜色,气息等,都是相通的。

这篇作品把静止的夕阳,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有味,如果不运用侧面描写,是达不到这种写作效果的。什么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就是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周围人物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没有侧面描写,夕阳就是单一的夕阳,如果运用了侧面描写,夕阳就是”夕照“了。夕阳里分布的人,事,物,把他们在夕阳下”陈列“出来,写出他们的形状,声音,颜色,气息等,就是夕阳的”样子“。”声东击西“”旁敲侧击“式的侧面描写,使”夕阳“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在街头巷尾,在院落,在屋顶,在小孩,也在考人身上。当确定了一个描述对象的时候,“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这颗石子掉到了我们的笔下,当下时,“千层浪”的样子就是“石子”的样子。当夕阳照在大地上的时候,大地上所有事物的样子就是夕阳的样子,所有的形状,声音,颜色,气息,都是相通的,都是统一的,这就是文学的神奇性,这也是侧面描写的“魔幻性”。如果把镜头对准天边的“夕阳”,就写上万字,也觉无味,甚至无聊,唯有侧面描写,才能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

今天和同学们学习王安忆的《夕照》,学五觉法,学侧面描写。也许,方法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面对生活,面对自然,我们要“张开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感受,去发现。这样,我们的文字也会渐渐的“饱满”起来。


作文指导:读王安忆的《夕照》,笔下万物皆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