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嶽峰給觀眾的一封信

邱嶽峰給觀眾的一封信


邱嶽峰給觀眾的一封信


(邱嶽峰)給觀眾的一封信
摘自《文化與生活》1980.2
按:邱嶽峰同志是我國觀眾最熟悉的譯製片配音演員之一。他從小對文藝具有濃厚的興趣,二十歲那年就登上了話劇舞臺。新中國成立後,成為我國第一代的電影配音演員。據不完全統計,他一共擔任了將近二百餘部譯製片的配音工作。配音的角色有道貌岸然、滿腹邪惡的富洛婁神父(《巴黎聖母院》),有飽經風霜、為生活所迫淪為賊的小偷(《警察與小偷》),有一度傲慢,繼而沮喪的羅徹司特(<>),有一夜之間飛黃騰達的退役軍官霍夫曼(<>),有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卓別林主演的騙子手凡爾杜(<>),瘋狂不可一世的大獨裁者(<>)……這些人物類型互異、各有特色,譯配難度大,要求高。就邱嶽峰同志的音色來說,並不是很理想的,可是他卻能以"神"取勝。他十分注意所配角色的性格特徵,力求對角色理解得深透,分析得精細,故而他的配音大都 能與形象相吻合,彷彿片中人就是由他親身扮演一般,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葉青)
----------------------------------------------------------------------------------------------------------------------------------------------------------------------------------------------
親愛的觀眾:
我收到你們不少的來信。封封都充滿了對我的鼓勵、鞭策我信賴的話語。讀後,心情激盪,久久不能平靜。我只有將全部精力獻給電影事業,酬答同志們的深情。


請允許我就你們最感興趣的"譯製片如何配音"這個問題簡答如下。
配音,先要有個適合配音用的臺本,就是把譯成漢語的臺詞修整得與原片演員唸的臺詞長短、節奏一樣。用我們的行話來說,叫做對口型。這以翻譯者為主,配備一名填裝員來共同工作。對口型時,將影片分剪成數十英尺長的小卷,在銀幕上循環放映。填裝員一面眼看漢語臺本,一面不時地還要抬頭看畫面;同時耳聽原片聲音,按原片語言節奏把臺詞讀出來,及時判斷其長短,節奏是否同原片吻合。如不吻合,就提請翻譯者修整,直至完全吻合為止。一段戲中如有三五人對話,填裝員也就要按照這三五人的不同,就象評書藝人起多角色一般。臺詞接口緊的時候,就更難掌握。如果沒有良好的視讀能力,有具備相當強的節奏感,反應又不特別靈敏的話,就比較難予適應這項工作。
演員接到對好口型的臺本之後,在放映間看分成小卷的影片。通過具體的臺詞、細緻地揣摩原片演員所表達的"情",作為自己配音的依據。就以我在<>中配的羅徹司特為例吧。這是一個被人稱為"難以捉摸"的人物,實際上,他那不近情理的倨傲,變幻莫測的乖戾,只是他性格的表象,內心卻埋藏著巨大的隱痛,這就是他不幸的遭遇。正是這種隱痛,使他憎恨並蔑視某些人,使他性情暴戾恣睢。配音時不能單純模仿他的表象,更重要的還在於傳神。如果一味表現他的嘲諷訓斥和以勢壓人,就會失去人們對羅徹司特的同情,也就歪曲了人物。這種分寸掌握是否得體(忠實於原片),是配音成敗的所在。配音演員不應該讓觀眾聽出"字兒"(臺詞),還應該讓觀眾聽出"事兒"(潛臺詞)。如果再能使觀眾品出點"味兒"(藝術享受)來,那就更好了。

紙短情長,請原諒我就此住筆。祝大家愉快!
上海電影譯製廠配音演員
邱嶽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