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陶德的“巴音河”之旅

音乐人陶德的“巴音河”之旅

弹起心爱的吉他,陶德内心一片澄静。 张裕峰 摄

音乐人陶德的“巴音河”之旅

此刻,正值深夜。夜色笼罩巴音河畔,凛冽的寒风吹拂着河岸两边挺立的杨树,河水像枝桠一样在大地上舒展着它蜿蜒的身姿。寒冷的空气还没有完全将河水凝固,在薄薄的冰面之下,清冽的河水依然在涓涓流淌,她要流向哪里?答案是远方。它要按照自己的轨迹最终汇入母亲的怀抱,告诉母亲关于源头和一路走来的故事……

(一)

陶德,就生长在这片被巴音河水灌溉的土地上。作为一名本土音乐人,如今的他,已经小有名气,用音乐成就着当初的梦想。他说他爱巴音河,是这家乡的河水给予了他梦想的种子。

作为从小生活在巴音河畔的蒙古族,陶德深爱着家乡的一切,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感受自己家乡的卓尔不群,感受柴达木、德令哈、巴音河的美,感受这里的壮阔与辽远。从最初追逐音乐梦想开始,他就产生了用音乐和镜头去呈现家乡之美的强烈冲动。2016年,陶德个人出资,策划拍摄了微电影《一个叫世界的名字》,用它来反映家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自然与人文之美,他要尽自己所能地把家乡宣传出去。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最终,该片荣获青海省首届微电影大赛三等奖和最佳摄影奖。这样的认可给了年轻的陶德以很大的激励,在听到自己家乡的名字被唤起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满是骄傲。他说从那时起自己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让家乡的音乐和美景登上更大的舞台。

(二)

2017年的秋天,陶德开始策划拍摄影片《巴音河》。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其中他的同学高一捺更是不遗余力。

《巴音河》讲述的是一名思乡的游子离开故乡追逐梦想的故事。陶德在该片中担任主演。作为同样从青海走出去,如今已是导演的高一捺被陶德这种游子的真挚情怀所感染,两人于是决定要好好地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电影专业科班出身的高一捺,把这次的创作目标定在了向国际专业水准看齐的舞台。他们知道标准越高,面临的困难越大,但他们想努力去做,并且做到最好。

如果只是随便想一想倒也不难,但是要把“想”变成“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他们开始了第一轮的融资,首先向身边的朋友求助,可是结果很不理想,钱没有筹到,反而招来很多人的冷嘲热讽,人们都觉得这两个成年人在痴心妄想白日做梦。这个梦差点就在襁褓里夭折了,可是他们终于克服了种种困难,迎来了影片的开机拍摄。2017年秋天,20多人的拍摄团队分别从北京、长沙、成都汇聚到了德令哈,他们与本地的拍摄团队一起,开始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拍摄,拍摄地就在巴音河畔。矗立在巴音河畔的摩天轮成为他们每天的陪伴,从日出到日落……

(三)

等回到北京开始剪辑样片时,导演高一捺却变得灰心失望。片子是拍出来了,但是,离她的期望值还有很大的距离。反复思考之后,她打电话告诉陶德,我们能不能推翻之前的思路重新再来?

做艺术的人通常都追求完美,不允许作品有任何瑕疵。为了共同的梦想,这两个伙伴在争吵与理解中又重新振作起来,他们相互鼓励,多方筹资,借钱、抵押房产等等,硬着头皮一往无前,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一条可以退后的路。他们认真总结之前的不足,又在第二年的秋天召集了一个新的拍摄团队相聚德令哈。这一次,拍摄场景是整个巴音河流域,从它的源头冰川雪山一直到它注入的两个湖泊……陶德、高一捺邀请到了影视行业资深摄影师以及专注野外拍摄的团队加盟剧组,为影片注入了更多人的心血、创意和梦想。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也就是2019年秋天,他们终于完成了梦想中的音乐电影——《巴音河》。影片凭借着真诚的诉说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终于在强手如林的影坛崭露头角。随后,他们又将一部90分钟的音乐电影精简成为6分钟的音乐短片,该片一举拿下了国际电影节9项提名的桂冠和3项国际大奖,得到了全球专业电影界的认可和褒奖,在全球决赛总计1000多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它最终获得了意大利米兰国际电影节(B类)、伦敦短片剧电影节、波兰东欧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短片等殊荣,以及澳大利亚电影之夜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提名,同时也在国内的电影节里胜出。作为这个音乐短片的发起人,陶德应邀出席了欧洲的三个电影节颁奖盛典。穿着德都蒙古袍的陶德站在了领奖台上,他告诉全世界的人,自己最要感谢的是梦想,是梦想让他从故乡的巴音河带着他的《巴音河》站在了这里,他感谢故乡山水的护佑,感谢帮助他完成梦想的拍摄、制作、宣传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这一创作是大家齐心协力的成果,每一个人的名字都镌刻在影片之中留在时间里,而这一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陶德用他的梦想终于把故乡海西的风光民俗展现在了世界的舞台之上,在完成使命被光芒照耀的时候,他不禁想起了这一路走来的艰难曲折,也想起了那些冷嘲热讽的言语,那一刻,陶德饱含泪水地接过胜利的奖杯,他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电影人的祝贺。他说他忘不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在国际组委会的组织下,《巴音河》分别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米兰等城市院线进行了展映,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陶德的梦想实现了,陶德的梦想还在延续。他说他会一直努力下去,他希望拍摄出更多反映家乡反映青海反映青藏高原的影片,他希望自己能制作出更好更有影响力的作品。

作者手记:

写完此文,我心中十分感慨。作为见证人,我有幸亲眼见证了陶德梦想成真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惊喜也令我感动。我希望陶德的故事能够激励所有怀揣梦想的人,希望更多的人相信梦想,坚持梦想。陶德能有今天的收获,我觉得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理想、信念和抱负是紧密相关的。在当今一些人把赚钱作为理想的境况下,像陶德这样从海西这片土地走出去的音乐人,包括杭盖乐队主唱胡日查、HAYA乐团主唱黛青塔娜,他们尤其值得我尊敬。他们都在歌唱和赞美着他们生长过的这片土地,通过他们的音乐作品向人们传递着这方水土的美。是的,他们不论走到哪里,都不曾忘记养育过他们的故乡,这份绵绵的乡愁,这份真挚的情怀让我心生敬意。我祝愿他们越飞越高,越走越远。终有一天,我想他们还会像巴音河的河水一样,流入母亲温暖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