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歲,再讀魯迅

十幾歲的時候,只知道《祝福》深奧,借《狂人日記》和《阿Q正傳》,只覺得是滿紙難懂的話。

二十五歲,再看看祥林嫂和阿Q,突然就迫不及待的想讀魯迅其他作品了。

祥林嫂和阿Q有一點是相似的,都是悲劇人物,都是腐朽時代的犧牲品。

祥林嫂是一個農婦,丈夫死了之後婆婆為了給小叔子娶親,決定賣了她。這個時候,祥林嫂是怎麼做的呢?決定趁著天黑逃跑,跑到魯鎮上給人做工。

二十五歲,再讀魯迅

這是祥林嫂第一次受到壓迫,也是第一次反抗。原著裡,東家犯嘀咕祥林嫂做粗活人反而胖了不少。那段做工時歲月,可能是祥林嫂最快樂的時光。

好景不長,逃跑之後婆婆還是找到她做工的地方,把她強行綁回去再嫁,甚至在東家那裡拿走了她一年的辛苦做工錢。不幸中的萬幸是,賀老六是個很好的人,一家人也過了日子。但是賀老六為娶她借了很多債,再婚後的日子並不太平,經常有債主上門逼債。後來,賀老六病體,兒子阿毛又被狼叼走。

至此,祥林嫂徹底呆滯,變成怨婦祥林嫂。

二十五歲,再讀魯迅

但是我們看看,祥林嫂做錯了什麼呢?她不過是個平凡的農婦,丈夫死後被婆婆賣掉,想靠給人做工為自己某一條生路,但又被捉回去結婚。辛苦做工的錢被婆婆捲走了,再出來的時候因為自己幹活不像從前那麼利索被東家嫌棄。

這個時候,祥林嫂的內心是痛苦的。怎麼辦呢?她開始尋找自我救贖的辦法。聽說可以捐門檻,就辛苦攢下一年的工錢去捐門檻,以為這樣可以洗刷自己的“罪孽”。在知道捐門檻達不到目的後徹底崩潰。

祥林嫂的痛苦,有誰能體會呢?她不是沒有試圖救贖過自己,但周圍的人都做了什麼呢?東家嫌棄她寡婦不吉利不讓她再煮福禮,周圍的人由開始的同情轉向厭惡。

祥林嫂本是命運悲慘的農婦,卻在那個時代裡被人唾棄。假如在現代社會,祥林嫂完全可以在丈夫死後改嫁,擁有重新選擇的權利。

但在那個時代,祥林嫂是沒有機會的可憐人。她的兩次抗爭均以失敗而告終。她逢人訴苦固然讓人心裡不爽,可是她內心的苦,除了訴說,在她的認知裡,又能做些什麼呢?

再看阿Q,阿Q是愚昧麻木的代表。

二十五歲,再讀魯迅

阿Q不知道自己的姓氏,趙老太爺的兒子中舉時,他說自己姓趙。捱了打之後,再也不說自己姓趙,也不提自己的姓氏。

阿Q本來以做零工為生,後來因為在趙老太爺府上做工,對吳媽說了不好的話而落下個壞名聲,再沒有人請他做工。他跑去偷尼姑庵裡的蘿蔔吃並不以為恥。

去賭錢的時候被熟人撞見說他口袋裡的錢又癢癢了,阿Q說什麼呢?“癢癢,癢癢是個好詞,我的錢要養兒子咯”。大搖大擺的走進賭場,走進賭場贏了很多錢卻被人圍起來打,錢也沒有落到。

晚上躺在床上他還是會想自己被群毆的事感覺後怕,但當他想著“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人”時,又心滿意足的睡了。

靠著這種自我的阿Q式精神勝利法,他的生活就這麼過下去。

後來開始鬧革命,他也幻想過把欺負他的人踩在腳下,感覺革命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就跑到尼姑庵裡鬧著要革命。

湊巧混亂年代抓不到主犯,一點好處沒落到的阿Q成為了替罪羊,犧牲品,被殺頭。

二十五歲,再讀魯迅

從把看別人被殺頭講笑話給人聽到自己被殺頭,阿Q走完了他短短的一生。

阿Q是愚昧的,別人說什麼他就相信,甚至是他要被殺頭的時候別人還騙他說是要回家他依然感覺興奮。

阿Q是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即便是偷盜來的衣物還敢大搖大擺的去售賣。

我們會同情祥林嫂,卻不會同情阿Q。祥林嫂的悲劇是時代的腐朽,而阿Q卻是徹底的愚昧無知和麻木不仁。

祥林嫂勤勞善良,儘管命運多舛,但她的這種品質在今天仍舊值得我們學習;阿Q的精神勝利法,我們偶爾學習運用一下也未嘗不可,但萬萬不能和阿Q一樣麻木不仁。

現在這個時代,祥林嫂不多了,阿Q卻遍及每一個角落。

魯迅先生說阿Q是沒有女人的,但是,他的後代還不少。

魯迅先生真厲害,十幾年後,我才能懂得這一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