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迴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武漢市青山區開元公館居民隔窗向中央指導組舉報物業後,物業方今天(3月6日)表示,已採取措施加強工作力度,努力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前報道:武漢居民從樓上向正在考察的中央領導喊:“假的,假的”,然後…

3月5日的《新聞聯播》,播出一條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察看社區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的新聞。

據新華社消息,3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率中央指導組到武漢市青山區翠園社區、江漢區西橋社區,實地察看社區防控和群眾生活保障情況。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從當天中午開始,關於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小區考察的帖子在網上流傳開來。帖子裡說,中央指導組在武漢市青山區翠園社區開元公館小區考察時,有居民從家裡的窗戶向正在考察的中央指導組喊,“假的,假的”,主要反映的是,社區物業假裝讓志願者送菜送肉給業主,實際工作不到位的情況。

據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報道,帖子裡關於現場的內容基本屬實。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陶然筆記”報道稱,孫春蘭副總理當即要求省市領導深入瞭解情況並指出,群眾有情緒很正常,這提醒我們,社區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還存在短板。不要掩飾矛盾,要實事求是,明確問題出在哪裡,及時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絕不能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大約4個小時以後,中央指導組召集省、市有關負責同志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進一步做好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強調要打通生活物資供應和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做好社區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居家生活更加安心。武漢市已經派人對社區的3000多戶居民逐一上門,入戶調查,瞭解具體訴求後著手解決。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記者注意到,中央指導組召集湖北省、武漢市有關負責同志召開專題會議後,武漢市也召開了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

據《長江日報》報道,5日晚間,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主持召開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視頻調度會時指出,當前武漢疫情防控取得一定進展,但也存在著作風不夠紮實等問題,必須痛下決心,在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上聚焦發力。

針對目前市民生活保障存在的問題,王忠林說,要在用心用情、保障群眾生活上聚焦發力,從有向優、品種單一向豐富多彩、保供給向保供穩價上轉變,在滿足市民個性化需求上加大力度;物價部門要加強市場監管,保證價格穩定。

記者瞭解到,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從2月11日起,武漢在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社區只留下一個出入口,限制居民外出,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2月18日起,武漢各區超市不再面向個人銷售,只接受社區組團購物。

為了滿足居民日常所需,武漢居民大多通過社區或者物業採用團購的方式購買蔬菜、肉類以及日用品等物資。由街道、社區定期收集彙總居民購物需求,統一組織採購生活必需品。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就公眾關心的生活物資供應問題,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今天致電開元公館物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物業已採取措施,加強了工作力度,努力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中央指導組到來後,物業公司當天還發出《告業主書》,承諾地下車庫停車費暫不調整,並將全面收集業主意見,在疫情過後對漏水房屋展開維修。物業公司承諾,對於服務中的其他問題,業主可隨時反映,物業公司將認真履行合同約定內容,不斷提高物業服務質量。

人民日報評論:“假的”真不了!

人民日報評論稱,“深入調查,不迴避矛盾”回應了群眾關切。武漢市已派人對有關社區的3000多戶居民逐一上門,入戶調查,瞭解具體訴求後著手解決。這是直面居民呼聲的務實之舉。

針對疫情防控,黨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實事求是。無論形式主義還是表面文章,都與實事求是不“兼容”。疫情防控來不得半點虛假,也容不得絲毫虛功。不掩飾、不矯飾、不裝飾,這是底線要求。

堅持實事求是,發揚務實作風,才能聽到最真實的聲音,從而及時回應,迅速改進。無論此前的“漢罵”還是這次的“喊話”,都是民意的一種呈現,折射出有關部門尚需改進工作。

堅持實事求是,就要杜絕弄虛作假,力戒形式主義。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說出來的,也不是標榜出來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欺上瞞下,或者故意給工作“美顏”,就必然失真,弄巧成拙。

濾鏡後的顏值再高也不真實,矯飾後的政績再光鮮也經不起推敲。出真招、下真功,辦實事、求實效,把工作做得更實更細,就一定能推動疫情防控取得更明顯效果。

社區團購被吐槽不是第一次

武漢這種社區團購的模式,並不是第一次被居民吐槽。

2月22日晚,在武漢市江岸區江碼社區下轄的濱江苑小區業主微信群裡,一名女業主激動地連發數條語音,怒罵中百超市針對不同小區發佈“AB陰陽套餐”,買米要搭配草紙和醬油,社區不回應業委會訴求等。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語音信息隨後迅速傳遍網絡、引發熱議,人稱“武漢嫂子十級漢罵”。

此事發生後,江碼社區書記朱莉很難受,她坦言,面對轄區內6500多名居民,社區在崗工作人員只有十一人,情急之下只能先關注解決生活必需品,工作沒有做細,但絕對不存在AB陰陽套餐。

對於被指有“陰陽套餐”,涉事的中百超市店長也回應稱:“我們的店不大,套餐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個性化需求,都是我的顧客,我基於什麼目的會區分對待呢?”

疫情發生以來,朱莉常常覺得身心疲憊,生怕因為疏忽大意,造成局面失控令更多居民感染新冠肺炎。如今,面對居民個性化的生活需求和情緒宣洩,他們即便難以應對,也不能崩潰。

她曾經嘗試理解“武漢嫂子”:“她說得確實沒錯,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我們在這件事上沒有考慮得那麼周到。”

最終,社區向居民表達了歉意。

濱江苑小區一名曾姓居民回憶,中百超市曾推出的套餐分別以生鮮和乾貨為主。其中,生鮮套餐300元一份,包括肉類以及蔬菜,但肉類偏少,自己曾買到的套餐只有兩三斤排骨。乾貨套餐則包括大米、醬油、衛生紙等,270元一份。她認為套餐價格偏高,而且由於無法單獨購買,總會買到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覺得有些浪費。

事發第二天,社區便與中百超市協商取消了團購套餐,附近的家樂福超市成為居民團購的新供貨商,團購之外的其他物資則由社區進行統一代購。而那位“武漢嫂子”也成為了一名志願者,加入社區防疫工作。

“請大家和我們一起克服”

武漢市副市長徐洪蘭曾在發佈會上毫不諱言,“目前,社區團購還存在不夠精準、不夠精細、供貨方式比較單一等問題,暫時還不能滿足所有居民個性化需求。”

此外,還有物價偏高的問題。徐洪蘭表示,前段時間正好是春節期間,再加上疫情導致的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大幅上漲,武漢現在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是平時的三倍左右,直接推動了菜價、物價的上漲。在政府的推動下,企業積極參與,多渠道努力,正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2月26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深入武漢市社區、超市檢查督導生活物資供應情況。當時,他還隔空跟居民喊話,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困難,吃的東西缺不缺。

應勇在督導中說,“困難肯定是有的,請大家和我們一起克服。”

2月29日,武漢市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國漢曾對媒體表示,為打通居民生活物資保障的“最後一公里”,武漢全市招募了志願者,下沉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社區積極應對,發動物業服務員組成網格工作團隊,實行24小時值守,努力保障居民生活。

中央、湖北都在關心的基層問題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武漢保衛戰中,社區以及基層幹部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這幾天,中央層面和湖北層面陸續赴社區調研。

3月4日,在孫春蘭赴社區的前一天,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到了武漢市社區、商超,調研志願服務工作。當天,應勇還請了8位基層代表座談,聽取他們對疫情防控的意見建議。

從《長江日報》配發的現場圖片來看,5日陪同孫春蘭考察的人員中,湖北省長王曉東和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都在列。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當天下午,中央指導組就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進一步做好群眾生活保障工作,強調要打通生活物資供應和社區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做好社區群眾的心理疏導工作,讓他們居家生活更加安心。

“武漢居民隔窗檢舉”最新物業回應了!人民日報評“假的”真不了


也是3月5日,就在孫春蘭針對群眾反映問題提出要求的當天,王忠林也去了社區,調研了志願服務工作。他說,糧油菜品送到千家萬戶,主要靠志願者們打通“最後一公里”。

重罰疫情期間網絡團購強制搭售

對於治理社區團購中出現的搭售現象,湖北省也出臺了相關規定。

據《湖北日報》,3月5日,湖北省市場監管局出臺措施,加強防疫用品及生活必需品網絡團購監管,規範網絡交易平臺、商超企業(含APP客戶端、直播、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的網絡團購行為,維護疫情防控期間網絡交易秩序。

其中提到:

在網絡團購價格監管方面,對經營者定價進行篩查,對不合理定價行為進行提醒、告誡,對情節嚴重的惡意漲價行為責令改正,依法查處。嚴禁經營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捏造、散佈防疫用品、生活必需品漲價信息。

未經消費者同意,相關平臺、商超企業不得通過網絡團購搭售商品、服務,不得將搭售商品或者服務作為默認同意的選項。對違反規定搭售商品、服務的,依法予以重罰。

百姓生活保障問題,是整個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一部分,不能靠蒙上眼睛來解決,既要靠社區工作者紮實細緻的工作去推動,也要靠上級主管部門及時指導、準確糾錯。

離漢通道關了40多天,社區封控也有一陣子。家裡關久了,生活物資採購、慢性病藥品採購、其他疾病就醫就診、患者複診交通通勤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冒出來了,心理上出現焦慮、煩躁甚至怨氣很正常。

在這樣的背景下,群眾生活物資供應能否跟上、“最後一公里”是否能真正打通,就越來越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