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前些日子与好友小聚,得知她的二女儿已经拿到英国最顶级大学的offer,正在等美国那边的消息。


不久后又收到孩子被美国顶级大学录取的消息,虽然丝毫不意外,但依然超级为她开心。


她既不居功,也不张扬,低调得仿若一切都没发生,淡然地继续陪着小女儿每天几小时地专注练琴。


想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她的女儿连去英国面试都是独自一人背包跑去,完全不需要陪伴了。一个家庭,父母给孩子怎样的榜样与尊重,培养孩子怎样的独立与个性,是深深浸润在日常行动中的。


不由得想起当年写的一篇文字,其中有她二女儿的笔记。那时其实就知道,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有机会如果征得好友同意,特别想写一篇关于她二女儿的传奇故事。不过在这之前,先让咱们互相鼓励着,努力做一个更好的家长吧。


以下文字,写于2017年1月,略有修改。


前天好友给我看她父亲大学时的笔记,把我惊得够呛。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这不单单是字体美观的问题,卷面的干净,结构的安排,以及从头至尾透出的认真劲,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这是55年前的大学笔记,全部是好友的父亲课堂当场记录,而非后期整理。


好友说,父亲是一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农家孩子,高考因为到北京的路费太贵放弃清华的报考,考入同济大学桥梁系,勤勤勉勉地学习。当年实在太穷,字都要写得小一些来提高纸张的利用率。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据说她父亲每周都画的工程图纸,悉数被老师收取用作学校间的交流用,可惜一张都未保留下来,若有保留,定也是字迹工整端正,制图严谨清晰如印刷品。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说这番话时,好友的自豪透着屏幕我都感受到了。而我的第一反应是,这长久以来,好友身上的那股严谨、认真、执着劲儿,我总算找到源头了。

当初与她相识不久,我就发现她做事格外有板有眼,极有规制又特别守原则。但凡她承诺的事,一定会高质量完成,从不食言。若是不能达到她认定的标准,宁可得罪人推掉也不肯敷衍。


我们第一次去美国旅行回来不久,她也去了一趟,几个朋友聚在一起聊天时,她说美国行感觉特别好,我随口说,以后咱们几个好朋友结伴带孩子去美国读书吧。

这原本就是朋友间的寒暄,或许以后有机会实现,也或许永不实现,没有人会当真.身边几个朋友当即都附和说好啊,然后就聊别的去了,只有她,憋了一会,愁眉苦脸地跟我说:小白,我犹豫了半天,但还是要跟你讲清楚,虽然我很想跟你们结伴去美国,但我想可能近一年内我去不了,因为老公工作安排,我还有。。。等等事情要做完。


我愣了半天没接上话,从那以后,我就认定,这个朋友是我需要非常谨慎、郑重对待,不可以信口许诺或乱开玩笑的。

今早我微信她说,这笔记让我感触颇深,是不是可以写文章用? 很快她电话打过来,说专门征求了父亲的意见,哪部分可以用,哪部分不行,名字要隐藏,还要在文章里说明这是55年前的笔记,等等。一条一条,清晰又严谨。

好友反复说,从父亲身上学到很多,最感慨的就是做人要认真,态度决定一切。我心里想,你还不够认真么?在你身上我已然看到你父亲最棒的传承呢!

韩先生看了这笔记只说了一句话,有这样的父亲,做子女的不优秀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无独有偶,下面的笔记,是我另一个好友的女儿做的。这个女孩子在国际学校读11年级,相当于咱们教学体系中的高一。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条理如此清晰,字迹这么清秀,页面设计这么美观,生生把英文写出蝇头小楷的感觉,真的是让我开了眼界。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虽然这笔记让我颇觉惊艳,但看看是谁的女儿,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好友夫妇就是那种治学严谨,做事又很认真,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在各自工作领域都极为出色,不但事业有成,家庭也经营得很好。最重要的是,他们夫妇特别低调,相处时总是让人很舒服,因此家里孩子们也都给人端庄大气的感觉,教养非常好。

他们对孩子的事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很有分寸。该孩子自己做的事情,绝不包办,但该帮衬孩子一把的,也绝不推脱。


前不久我们带孩子去参加同一场演出,好友利用等待时间在外面的长凳上,一点一点地帮小女儿整理钢琴课笔记,哪里该怎么处理,有什么注意事项,记录之细,之周到,看得我咋舌。


当时我也发出了跟韩先生相似的感叹,有这样的父母,我想不出孩子有不优秀的理由。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然而,第一个好友的父亲并没有教给她如何做笔记,也并没有反反复复念叨做事要认真,读书要勤奋。实际上,她说看过父亲的笔记,再看自己的,颇有自惭形秽的感觉。


不过在我们外人看来,好友早已传承了父亲的认真严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未必表现在具象的一份笔记上。

然而,第二个好友说平时其实是从不管女儿学习的,更不会干涉做笔记,甚至还觉得她写这么小的字,磨蹭浪费时间,写得也不是我们当年念书时流行的斜体或者花体,因此并没觉得好。


我夸好友的女儿笔记漂亮,女孩看了看那几页说真算不得好,接着给我看了后面这几页她认为还过得去的,并说网上很多人专门晒笔记,都比她写得好。说这话时颇有她父母的谦逊与淡然。


这个女孩去年在学期初说那学期准备试试当学霸,于是学期末就全部科目都是A,之后又说厌倦了学霸,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所以去找机会做义工。

好友跟我们抱怨时,说不知道孩子怎么这么折腾。我却俨然看见一个跟好友夫妇一样,勤于思考人生,不断寻求提升的活力少女,与只顾埋头苦学而不思考的同龄孩子相比,耀眼得夺目。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可在这些朋友以及他们的家庭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默默的,甚至无意识的身教,言传或许也会有,但绝对不是主流。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几周前机缘巧合,跟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一起吃了顿饭。席间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大谈中国社会现阶段阶级固化和跨阶层之难,他说“寒门出贵子”这种事,在当今社会不能说绝对没有吧,也实在是几乎要绝迹了,所以他一直多快好省地经营,有了不错的资本积累,觉得为孩子提供一个出人头地必备的物质条件。


这论调听上去有点别扭,但也找不到反驳他的地方。不过后来他说孩子特别不爱看书,让他特别苦恼;他又说不久前刚搬了更大的房子,搬家时把孩子用过的旧书都扔了,家里只有正用着的课本和老师列的必备读物,几乎没什么多余的书。他们两口子都不爱看书,但为了影响孩子,有时拿本书做做样子,其实一年也读不完一本。


听到这里,人人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我那时就知道,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平凡


看看大谈“跨阶层论“的这位,觉得好友们,好友的父亲,好友的女儿真好!好羡慕他们的投入、执着与沉浸其中的那份享受。


一时间忽然有一股冲动涌上心头,我问自己,你有没有踏实而又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没有尽每一分力,认真地去做每件事情?不秉持着给孩子树榜样的功利心,不为了让孩子效仿而刻意为之,只是发自内心地,去做能力所及的最棒的自己?


人若真能找到那样的自己,大概内心会更趋于平和与幸福,相信孩子也会感受到。那种坚韧与向上是渗入骨血的,没办法言传,却会让孩子于悄无声息间成为受益者,并将之一代代传承。


那样的父母,即便清贫平凡,即便默默无闻,他们的孩子也注定不凡,注定不受世俗眼光的禁锢。孩子们会带着一身铮铮傲骨,心无旁骛、无所畏惧地投身于自己心中所想所愿,只因他们如同父母一般专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