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聽慣了中國學霸的分享,今天我們換換口味!


美國名校的本土學生是怎樣看待自己的申請?如何認識大學的意義?又對自己的未來持何種計劃呢?


此前,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專業的學霸Sam Lutzker(目前已前往UCLA就讀社會學博士)來到我們的微信課堂與同學們做分享,給學生們介紹在哥大就讀社會學專業的同時也分享了他自己的一些人生經驗和感悟。


接下來就讓我們對話美國學霸,傾聽不一樣的故事吧~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哥大學霸Sam Lutzker(圖片已獲本人授權)


Q1:可以和大家簡單介紹下自己?


Sam:大家好,我是Sam Lutzker,本科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專業,土生土長的加州人,目前在哥倫比亞大學INCITE研究所跟隨教授做科研工作。(注:此文所指的“目前”是指採訪時,目前Sam已前往UCLA就讀社會學博士)


Q2:你能否談談您的高中生活?你成功進入了世界知名的哥倫比亞大學,可以和我們分享成功的秘訣嗎?


Sam:我就讀於舊金山郊區的一所公立高中。按照國家標準,這是一所很好的高中,但沒有什麼特別的。我的SAT分數並不完美大概是2250分(老SAT),但是我有各種各樣的高中活動經歷,包括

田徑,音樂,志願服務,此外,我認為我寫了一篇不錯的文書


我想說大學申請中一定要顯示出自己對於大學對於專業的激情,讓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因為美國的大學錄取正努力確保學生多樣化。當然,每個申請者都很聰明,所以在申請時你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能為這所大學的校園生活增添些什麼?


Q3:你有多少同學錄取了常春藤盟校?


Sam:我認為我是我們那一屆350名學生中唯一加入常春藤聯盟的人,但那可能是因為我們是西海岸的一所學校。就我們班來說,有2人去了斯坦福大學,還有一些排名靠前的同學選擇了文理學院,2人去了杜克大學,一堆同學去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這是加州大學的頂尖學校,

伯克利大概有8人,UCLA4人吧。


Q4:如果你願意分享的話,我想知道你是否申請了除常春藤聯賽以外的其他學校?


Sam:是的,我申請了UC系列的大學、密歇根安娜堡(EA)和Columbia(ED)。早申請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然後很幸運的拿到了Offer。如果我當時沒有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那我可能還會申請另外8到10所學校。這些學校包括Pomona,UPenn,Brown(我認為),Wash U St Louis,UChicago,Wesleyan(也許是?),NYU以及其他一些學校。雖然我去了哥大,但我並不是藤校狂熱者,我只是想找到一所很好的學校,並提供一些我感興趣的課程,當然我不太喜歡太偏遠地區的學校。事實上除了UC系大學、密歇根安娜堡和哥大,我考慮的最多的是文理學院。


Q5:你在大學的專業是社會科學,你怎麼理解這一專業呢?如果有人選擇了該專業,他/她將學到什麼?


Sam:我認為,社會科學是運用科學方法更好地理解社會和世界。正如化學使用科學方法更好地瞭解化學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樣,社會科學也使用這些方法來理解社會生活的結構和運作方式。


如果有人選擇學習社會科學,他們將學習如何看待整個世界。人們可能都以為自己瞭解世界,但大部分人可能只獲取了為了生存或個人發展需要的知識。但社會科學將賦予你一個更宏大的世界觀,教會你世界是如何運轉的,是如何為所有不同的人口服務的。更具體地說,你可能會了解經濟,城市,組織,政治機構,人口,宗教等人類創造的一切。


Q6:你何時決定選擇該專業?上大學之前就想好了嗎?


Sam:是的,我上大學時就決定了。並且我在大學的第一年開始對社會學專業有了更多的瞭解,興趣也越來越大,然後在大二的時候正式選擇社會學作為我的主修專業。這裡說一下,大多數美國文科學校都給你1.5年的時間來正式決定自己的專業。因此,如果您對人文科學感興趣,我的建議是對您想做的事情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然後在大學前1.5年中去驗證這些想法,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熱愛。


Q7:你認為大學學到的知識對您當前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有幫助嗎?


Sam:當然可以。我此前在一家專門從事金融普惠的非政府組織實習。當我們設計金融項目時,它就類似於設計社會學實驗,我們必須對其進行監控和評估,使用嚴格的方法來確定我們產生了什麼效果。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麼沒人會資助我們所做的工作。此外從事社會學研究需要撰寫論文,而寫論文是一種以清晰,連貫的方式表達你的想法的好方法,這將有助於你在今後的工作中撰寫項目建議書,發送電子郵件甚至進行公開演講等方面。


Q8:許多學生和家長擔心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我聽說在美國,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甚至金融行業也僱用了許多社會科學甚至是歷史等人文社科專業的學生,這是真的嗎?


Sam:大部分美國公司重視個人品質和思維模式,而不是大學專業。我認識許多人,他們主修哲學,歷史或文學,但現在從事諮詢甚至金融工作。我認為一個聰明的人只要訓練就能做任何事情。大學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學會如何展示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當然,我不確定我的想法是否適用於中國公司,但是,美國的公司肯定會從各個專業領域招聘人才。


Q9:如果學生對社會學專業特別感興趣的話,你覺得他該如何在文理學院和大U綜合性大學之間進行選擇?


Sam:這取決於你關心的重點是什麼,比如誰是授課教授,提供哪些課程,學生對這些課程的評價,是否有跟隨教授進行研究的機會等。


綜合性大學可供選擇的課程往往較多,但本科階段與教授的互動較少。不過,一些國家級的最佳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倒是都位於大U(例如密歇根大學,猶他州奧斯汀分校,北卡羅來納大學)。


而文理學院通常沒有太多專注於科研項目的教授,他們可能是很好的老師,但不帶研究生,因此學生從事專業的科研項目的機會可能會偏少。但我認為我很幸運,因為哥倫比亞大學既提供了優質的文科課程也有許多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


Q10:有些中國學生選擇社會科學專業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擅長數學。但是實際上,數學/統計在幾乎美國大學的所有社會科學專業中都起著重要作用。你如何看待社會科學與數學之間的關係?並且,你能不擅長數學的學生提供一些建議嗎?


Sam:實際上某些社會科學專業的學生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數學知識,比如經濟學顯然擁有最多的數學知識。如果你研究某些類型的社會學,你會發現社會學是需要很多數學知識的,特別是如果你最終想要在經濟、社會學或政治學領域做科學研究,你至少需要上幾門統計學課程。如果真的不想碰數學的話儘量選擇考古學、歷史學等專業方向。


Q11: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學生和自然科學類專業的學生哪個人數比較多呢?


Sam:不確定,但是我敢肯定在線上有統計數據,如果我猜我會說大致相同。


Q12:你對剛開始參與社會科學研究的中學生有何建議?有推薦入門的書籍麼?


Sam:我想說的是中學生可以從大眾社會科學開始,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我的意思,就是可以先閱讀一些由知識淵博的專家為普通公眾編寫的書籍。並且也應該經常閱讀新聞關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因為這些新聞通常都是社會科學家經常感興趣的問題。


我可以給大家推薦幾本書: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1.人行道,作者:米奇·鄧尼爾(Mitch Duneier)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2.一切都是顯而易見的,作者Duncan Watts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3.特權,作者Shamus Khan


對話哥大美國本地生,他如何看待申請、大學專業、職業規劃這些事

4.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芬·列維特


這些都是受人尊敬的書,但都通俗易懂,在許多新生的閱讀清單上。


Q13:對於大多數中國獨生子女家庭,即使學生對社會科學感興趣,他們仍然相信計算機專業或是會計等實用專業對他們的孩子來說是更安全的選擇。你對這種情況有什麼看法嗎?


Sam:實際上在中國很熱門的會計專業不是美國大多數大學的學位專業。畢竟,一個人怎麼可能要學會計四年呢?我此前在NGO實習時也需要做一些會計工作,但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書學習基本就能掌握所需的知識了。因此,如果您想學習會計,請參加幾節課,但是主修會計會浪費時間。


計算機科學的確十分火熱,我也建議社會科學方向的學生也應該選修幾門課。隨著數據科學這一領域的興起,許多人實際上將計算機科學視為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工具,比如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學者可以用他或她的計算機科學技能來收集測試海量的數據測試,提高研究的信度。


Q14:一些中國家庭考慮讓孩子去美國上大學,除了獲得學位,還希望孩子能對這個世界有一個“大”的認識。現在你在哥大INCITE研究所的工作中經常與中國學生或者是中國的合作伙伴打交道,您如何看待在不同國家學習/工作的經驗,留學經驗將如何幫助他們未來的職業?


Sam:好問題。我認為留學經歷不僅會幫助某人的未來職業,而且會幫助他/她的個人發展。是什麼讓前往美國大學留學顯得獨特並極具吸引力呢?我認為是美國大學的教育理念、文科博雅課程、自由的氛圍和美國大學文化。而且在美國長期接觸另一種文化對於一個人的語言發展,未來的社交網絡構建超級有益

。而在職業前景上,如果你選擇國外企業就職那自然不用多說了,即使是選擇中國公司就業,我認為一段成功的留學經驗也可以顯示出求職者超強的適應能力,畢竟前往一個語言文化陌生的地方待幾年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適應能力對於工作也很重要。


*本文所有內容原文為英文經過翻譯轉為中文,為了語句通順有部分刪改。




最後,~ 歡迎對社會科學感興趣的同學大家這個寒假來參加Sam學長曾實習的哥倫比亞大學INCITE研究所和ICP一同主辦的哥倫比亞大學社科研習Workshop~(點擊瞭解更多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