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黨課:“90歲”對話“90後”,華理兩代講述奮鬥的故事

“奮鬥和鼓勵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需要的品質,奮鬥贏得尊重。我常對年輕的學生強調,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今天,在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的一堂特殊黨課上,8位來自不同年代、不同崗位上的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師生,講述他們奮鬥的故事。

一堂特殊的党课:“90岁”对话“90后”,华理两代讲述奋斗的故事

講述者中,既有特殊的“90歲”——國家離休幹部、有機化學教研室退休教師、今年九十高齡的梁世懿先生,也有即將博士畢業、攜手支援西部的“90後”學霸夫妻,還有即將赴雲南尋甸支教的“95後”大四學生。

“我已是耄耋之年,今天講這兩個故事,是希望在場的年經人能夠記住過去一些前輩們的鬥爭、記住他們的犧牲……”“我們當代青年在享受現有美好生活的同時,當思來之不易,並要將自己的奮鬥與國家民族最需要的地方緊緊扣在一起……。”

梁世懿先生回首“奮鬥往事”,希望通過分享,年輕黨員們今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一堂特殊的党课:“90岁”对话“90后”,华理两代讲述奋斗的故事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有機化學教研室優秀青年教師陳宜峰老師由衷地感嘆。作為一名“85後”青年英才,陳宜峰迴顧了他在耶魯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奮鬥歷程和學成歸來的決心。

從到美國加入課題組時導師的謹慎、懷疑,到一年博士後合同到期需要續約時導師希望他留下來態度的轉變,是陳宜峰這一年裡全年無休的付出換來的,他的勤奮讓他在不同方向、多個課題上均有出色的研究進展。

“奮鬥、努力是一個在任何地點、任何時代都值得頌揚的最為優秀的品質,奮鬥贏得尊重!”

陳宜峰說,回到華理,發現國內高校的科研條件和其實國外沒有任何差別。“我一直和學生們強調這件事情,你們現在做的實驗條件和我國外做的實驗條件一模一樣,甚至更好。”

一堂特殊的党课:“90岁”对话“90后”,华理两代讲述奋斗的故事

即將博士研究生畢業的曹亞明、洪亞雲這對學霸夫妻,立志“服務國家戰略,把論文寫在西部大地”。

曹亞明、洪亞雲兩人從本科階段的攜手攀登,到碩博階段共同探索科研的奧秘,再到共同簽約重慶藥友製藥有限公司,服務國家西部建設……“

年僅22歲的李承霖是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9屆的本科畢業生,今年7月,他將作為研究生支教團的團長到雲南省尋甸縣開啟一年的支教生涯。

作為一名尚未邁向社會的大學生,離開繁華的都市投身邊遠的縣城,他的勇氣和底氣從何而來?

“我們不能做祖國和民族的陌生人,我們應該到基層的地方去看看,去了解最真實的國情社情民情,把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技能用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李承霖用鏗鏘有力的回答,詮釋了一名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文清表示,希望這場特殊的黨課,能更好地激發青年黨員努力在各行各業發揮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