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读者往往是爱恨不一,争论不断,有人喜欢贾宝玉的真,有人讨厌他的弱,有人喜欢薛宝钗的周全,有人讨厌她的虚伪……但是,贾雨村却是书中的例外,关于他的人品,历来的评价出奇的一致,认为他是这个不折不扣的恶人。对于这个评价,深以为然。

其实,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对贾雨村这个人应该也不陌生,因为中学语文课本上节选过“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当时就觉得贾雨村是个昏官贪官,后来读过《红楼梦》全篇后,才恍然大悟,贾雨村不仅仅是个昏官贪官,而是个不折不扣的恶人。他对恩人的态度,把他的恶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官越做越大,“恶”的境界也越来越高。

贾雨村算是个“幸运儿”,每每遇到困境的时候,都能有贵人相助,帮他扭转局面。若是换做普通人,一定会感恩戴德,滴水当涌泉相报,而贾雨村却可以若无其事地踩着贵人的肩膀,平步上青云,最终也落到了“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境地。说起贾雨村的恩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乡绅甄士隐,巡盐御史林如海,工部员外郎贾政,可贾雨村又是怎样“报答”自己的恩人呢?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一、不知恩

我们常说: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可是,在贾雨村这里却认为,别人帮我是本分,不帮是过分。所以,当甄士隐和林如海出手相助时,从贾雨村的表现看,就是觉得“理所应当”“就该这样”。

小说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穷书生贾雨村借住在葫芦庙,虽说有满腹才华和满心抱负,却穷得连上京的路费都没有。知道了贾雨村难处的甄士隐,给他送去了“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甚至还帮他选了黄道吉日。

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衣,究竟值多少钱。按照刘姥姥所说,20多两银子就够他们过一年,那么,50两白银就是刘姥姥全家2年的生活费,按照当下物价算,根据今年7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1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310元,那么按照刘姥姥一家5口人年消费20多两银子,那么按照今天的物价算,家庭年消费是6310*5,合计31550元,两年的消费便是63100元,再加上2套冬衣,按照当下普通长款羽绒服的价格核算,两套大概也在2000元以上。综上所算,甄士隐给贾雨村的财物,相当于今天的65000元。

试想,这65000元放在今天的大学毕业生身上,别说是送,就算是借,或者投资,都能让人心怀感恩,为此奋进,可在看看贾雨村,“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有种“我穷我有理,你富你活该”的无赖心理。而且收到甄士隐的财和物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就走了,把甄士隐的“黄道吉日”抛在了脑后。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贾雨村一心想进京“建功立业”的心情,但是,完全可以和恩人表达自己的心情后,当面辞行,而不是嘴上接受黄道吉日,行动上又是一套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和甄士隐同样“待遇”的,还有巡盐御史林如海。贾雨村曾经在林如海家“做馆”,教黛玉读书写字,后来听说“都中起复旧员”,有得知林如海是贾政的妹夫,于是便打起了贾家的主意。

林如海为了报答贾雨村对黛玉的“训教之恩”,于是写信给贾政,不但主动推荐贾雨村,给在心中写明“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亦不劳尊兄多虑”,此时的贾雨村,嘴上虽然道谢,但还在继续打听“内兄”究竟是谁,干啥的,问明白之后,贾雨村则是“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得意”二字,更是揭露了贾雨村“不知恩”的本性。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二、有恩不报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受人之恩,必定想找机会报答恩人,甚至有的人会苦于没有机会报恩。老天爷待贾雨村果然不薄,很快就给了他两次报恩的机会。

小说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宁国府”中写道,贾雨村自拿了甄士隐的赠银后,考中进士,升了知府。刚一到任,就偶遇了甄夫人的丫环娇杏。彼时,甄士隐已经出家,留下了夫人封氏和两个旧日的丫环,“主仆三人,日夜做针线发卖”

而升了知府的贾雨村,偶遇了甄夫人的丫环娇杏,或许在他心中,自己并不欠甄家,所以,他连一颗感恩的心都没有,唯一想的,就是把娇杏要去做二房,全然不顾封氏的死活。在封肃的接应下,如愿以偿。

在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贾雨村在贾政的帮助下,补授了应天府,一上任就就有人来告,原来薛蟠为了抢一个丫头,打死了冯渊,而这个丫头不是别人,正是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当年被拐走的女儿英莲。

彼时的贾雨村虽然不知道甄士隐的下落,但是,甄士隐的妻子封氏贾雨村并不陌生,毕竟,贾雨村的妻子娇杏就是封氏当年的丫环。可是,当得知英莲已被薛蟠带走后,贾雨村想到的不是帮英莲认亲,而是利用英莲一案,讨好贾政及王子腾等人,好为自己的仕途铺路,早就把昔日甄士隐资助、娶走封氏丫环只是抛到了脑后。

薛蟠打死人的案子一了,贾雨村不是想着怎么愧对恩公,如何解救英莲,而是“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说是汇报,其实就是邀功。踩着恩人的肩膀往上爬,能做出这事的,恐怕也只有贾雨村了。

上天给了贾雨村报恩的机会,他却熟视无睹,也为他日后埋下了祸端。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三、恩将仇报

对于贾雨村的恩将仇报,恐怕贾家感受最深。贾雨村之所以能加官进爵,飞黄腾达,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贾府。

当初贾雨村未花一分一毫的钱,就在贾政的帮助下,补授了应天府,这也恰恰是贾雨村事业腾飞的起点。他不仅仅依附贾政,还不断接近贾赦、贾珍等人,并逐渐攀附上王子腾。

可以说,贾雨村以贾府作背书,关系网越结越大,到第53回时,已经是“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大司马究竟是什么职位呢?在清朝的时候,大司马是军事行政长官,一品官员,相当于国防部长。而再看贾政,最高也不过做到五品官而已。

当贾雨村高高在上的时候,想到的不是拉恩人一把,就如同当年贾政拉他一把一样,而贾雨村却恰恰相反,在贾府处在政治危机的漩涡中时,贾雨村选择了落井下石,恩将仇报,把揭发贾家,当做自己的跳板,殊不知,自己也已是穷途末路。

其实,贾雨村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奇怪。早年在应天府断案时,贾雨村就有这样的“先例”。

贾雨村:恶的三重境界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门子(曾经葫芦庙里的小沙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这个案件有何隐情、来龙去脉如何、利害关系怎样,贾雨村一慨不知,若不是门子在堂上使眼色,贾雨村可能就把捉拿凶犯的签发出去了,如果真发了签,虽说按照贾雨村的“能力”,也有回旋余地,但事情可能就要复杂多了。

最终,也是在门子的“指点”在,才让案子有了个满意的结局,确切地说,是有了个让贾雨村满意的结局。贾雨村之所以还能向贾政、王子腾邀功,门子也是“功不可没”。(当然,姑且不讨论门子为何要管这波闲事)但是,贾雨村是如何对待门子的呢?书中写道“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我们这里有句方言叫“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而贾雨村就是却是“用人脸朝前,不用人先踹一脚,再脸朝后”,之前看到有网友评价贾雨村是贴“狗皮膏药”,接近不得,一旦让他贴上,必定要揭自己一层皮。现在看来,这个形容再贴切不过。

《红楼梦》一书中,贾雨村可以说把恶做到了极致,当然,也有人把善做到了极致,比如刘姥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希望我们都能选择做个善人,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