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下了命令:今年一定要結婚,我該怎麼辦?

小崔蕊蕊


婚姻不是兒戲,你不能因為家長下達的死命令,就決定聽從家長的命令,然後任務性地完成你的結婚目標。

其實對於我們上一代的家長來說,他們的觀念就是覺得結婚是一種任務:一個人從誕生的那個時候起,他就要擔負著結婚生子的任務。這是一種義務,是不允許被拒絕的。而他們的長輩,也就是我們的爺爺輩,在生育孩子的時候,會為他們操心到他們的後代一直生了孫子為止。然後,他們就覺得他們這一輩子的任務也就算是完成了。

我們的父母那一代受到上一輩的影響,他們也是這樣的。他們生了孩子後,不光要操心他們成長,在他們成長之後,他們還操心他們是否結婚,在他們結婚之後,他們還操心他們趕緊生孩子。一旦孩子生了,他們的義務也就完成了。

其實我是覺得他們的價值觀是沒錯的,畢竟只要是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生物,都有繁衍子嗣的義務,否則這個星球便會漸漸的荒蕪了。不過,他們的方式是不對的。

兩個人之所以會結婚,完全都是因為彼此有感情,而且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才最終結合到一起的,這兩者是缺一不可。如果兩個人沒有任何感情或者沒有經濟基礎的話,那麼結合之後給自己帶來的將會是無窮無盡的困擾。

兩個人沒感情,可能結婚後漸漸地磨合著就有感情了,不湊巧的那種則是結婚後越看彼此越不順眼,最終分道揚鑣。而兩個人沒有經濟基礎,結婚後你拿什麼去維繫這個家庭?所謂的裸婚,其實風險是非常大的。結婚之後的柴米油鹽,非常有可能會摧毀一個家庭。如今的社會和父母那一代的社會環境又不一樣,他們那一代因為經濟落後,每個人的韌性都很好,都能慢慢磨合。而現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已經讓我們在婚姻生活中沒辦法去做到慢慢的磨合。現今極高的離婚率,就已經證明了這一切了。

所以,如果這兩個條件都沒有達到的話,我的建議是還是不要輕易地去結婚。畢竟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而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如果你的父母給你下達死命令的話,你可以耐心地和他們講解講解,讓他們意識到如果有失敗的婚姻是如何毀掉你的人生的。


小龍兒說生活


想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本身對談戀愛和結婚沒有太多的期待,因為本身自己一個人工作賺錢生活就挺自在的。

以往我家裡不會催我找對象,但是今年估計是假期太長了她們沒話題講了,開始喊親戚給我介紹對象。也就那麼湊巧,我姑姑給我介紹了一個她鄰居家小孩,比我小一歲,家庭條件挺好的,人也禮貌,一開始就是閒聊。我爸媽一個勁夸人家好,讓我好好聊,那我也就禮貌的回覆他偶爾也主動找他。後來因為他考研考上了,就跟我說了實話,說自己沒有那麼想找對象,是他爸爸比較著急。我們講清楚之後也就都不聯繫了。

後來我媽再問我聊的怎麼樣的時候,我說不聊了,本來就沒有什麼共同話題,正好他要讀研讀三年,這三年,我不想等。我和我媽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對婚姻根本沒有嚮往,如果你們著急要把我嫁出去,那我就聽你們的,找個你們覺得好的。如果你們不著急,那我就隨我自己心意,嫁個我自己喜歡的。

於我而言,人生只有一次,人沒有辦法對所有人負責,如果有的選,我只想盡最大努力去負責我能負責的。

所以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在於你自己,你想為父母負責,還是對自己負責?




獨目觀


首先我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其次我會把我內心最真實的對於婚姻的想法跟他們溝通,得到他們的支持和理解,結婚畢竟是一輩子的大事,要特別慎重,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一個相濡以沫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已經結婚的,希望他們一直美好,珍惜彼此,那些把婚姻當兒戲的人,只能說你們太隨便,不懂得珍惜,不值得擁有幸福,有的人結過兩次婚,三次婚,我並不覺得這是一件多麼光彩的事情,我身邊的親戚就有這樣的,她結過三次婚,她對婚姻的理解真的很片面,根本不知道家的意義,她本來擁有很好的前途,大好的青春被自己活活作死的,我現在都很少搭理她,身邊的很多真實事例會多少影響我找對象的理解,所以說家長下了命令,今年一定結婚,這只是一種壓力,只會加強我對婚姻的敬畏之心!並不會加快我結婚的速度!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艾瑞巴蒂Go


逼婚?

如果你從小就是個“不聽大人話”的孩子,就根本不用怕這個事

比如:

1.你不結婚我也不活了,死吧,反正都活了那麼久,逼我結婚我二十幾歲就葬送人生,評估一下都知道那個會虧的血本無歸(而且大多都是為了嚇唬你逼迫你就範,而且這個行為本身就非常惡劣,道德綁架,誰真的想死還會通知你嗎?)

2.不結婚就斷絕父母關係,只要你自己有工作,而且能負擔自己的生活用度,請問怕啥?中國傳統養孩防老,看看誰先憋不住

3.不結婚就是丟了全家的臉,請問你們的臉面值多少錢?值得我在不想結婚的時候非要去和人領個證搭個夥?為了保全所謂面子,大家都是小市民,自己幾斤幾兩活了那麼大把年紀還不明白?

4.不結婚就別回來見我們,哦,告辭,本來就覺得節假日應付親戚朋友煩心的很,哪裡來的自信讓我不回家是懲戒?

5.不結婚就各種言語侮辱,其實我不太確定老人是否能罵得過年輕人,畢竟很多時候我都要憋著不把人氣死斟酌著頂嘴……而且自己生的孩子又不能罵出很多問候父母親的話,挺慘的……文明頂嘴通用語:什麼基因生了什麼樣的孩子,我是你們生的,你們教的,酌情辱罵

6.不結婚就幫你強行關起來禁閉,媽耶,能做出這種事的明顯從來沒把你當人,你也沒自我獨立反抗過,畢竟家裡跟我擺家長架子我都會翻白眼的人從來不知道這個和解,畢竟還沒開始就被我扼殺了……

【最後,以上的情況這些我都沒遇到過,畢竟我是在家人不講道理耍無賴的時候完全不慣著的類型,能好好說話我就跟你好好說話,大家開開玩笑吃吃飯,不會說話不管你是誰我都不會客氣,誰是什麼態度我就什麼態度,你愛幼我就尊老,你為老不尊想道德綁架,就別怪我六親不認,以上建立在自己獨立自主前提,如果從小到大都是依附父母的乖乖寶,上面所有方式皆不建議使用】


集卡集訓


家長下了命令,今年一定要結婚,我猜想題主的年紀應該是在而立之年了,作為父母,希望兒女成家立業,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父母那輩人的思想很多都停留在到什麼年紀,就該幹什麼的思維上。該結婚的年紀,就得結婚,該生孩子的年紀就得生孩子,父母輩會覺得結婚了一樣可以工作,婚後生娃也只是耽擱幾個月的時間,生了孩子,做父母的身體好,還可以趁腿腳利索幫忙帶孩子,過幾年,家庭穩定了,孩子一天天長大,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最後父母還會來一句“我們那時候條件艱苦得多,不也照樣過來了嗎?”說得你啞口無言。如果你跟父母講要找個合三觀的,他們一定會反問:“三觀是什麼東西,能當飯吃嗎?我和你爸結婚前都不認識,就媒人介紹後見過幾次面,看著人老實,就結婚了。這麼多年過去了,不也照樣過得好好的嗎?真不知道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哪來那麼多想法!”

現代人的婚姻有太多幹擾項,有時候陰差陽錯就會錯失一段美好的姻緣,要踏入婚姻的殿堂需要多方面考慮,父母也是希望兒女過得幸福,題主為了父母,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還得留意身邊自己中意的類型喲!


舉杯濁酒話桑麻


我也是被父母催婚的千萬大軍之一,現在也來談談個人的感受。我今年三十歲,按農村來說確實已經到了甚至超過了最佳結婚年紀,如果還不結婚這輩子可能就要打光棍了。但是我自己想的明白,人生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過的更幸福,現今時代結婚不一定是幸福的開始,草率結婚極有可能是痛苦的開始。

第一,結婚不是一個人的事,想要結婚就能結婚的。

說實話,很多時候我們自己也很想結婚,少有人主動選擇單著,都希望有個甜蜜溫馨的小家園。問題是對象呢,現在生活圈子這麼小,結交異性的機會也少,好不容易碰到個喜歡的追了一年半載最終無迴音的,已經做男女朋友了卻因為生活中點點瑣事分手的,真是讓人身心俱累。所以結婚難是有很多客觀因數,主觀上再急也於事無補的!

第二,結婚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

在現代這個社會,真是貧賤夫妻百事哀。用盡全力了,卻只能落得個溫飽,工資永遠漲不過物價,房子嘛更是望房興嘆。說女人物質,試想一下,有幾個女人願意和你一起吃苦,為什麼要嫁給你來扶貧。寧願剩下也不找個沒錢的。沒有物質勉強結了婚的,為了妻兒也是過早壓灣了自己的腰,過多的透支著自己。

第三,自己要問問自己是否真的的想結婚,是否決定好了要走進婚姻的殿堂


如果自己真的想好了要結婚,那麼一切以婚事為中心,早點和父母達成一致了卻父母心願。這樣父母便不再崔婚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和父母好好溝通了,結婚不是兒戲,也不是為了面子而是關係到自己一生幸福。倉促結婚只能帶來一時的慰藉同時卻帶來無盡痛苦,相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真切關心父母催婚的緣由,穩定父母的情緒。告訴父母只要自己能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只要自己對社會是一個有用的人就不是給您丟臉,自己不管結婚不結婚同樣孝敬父母,承擔家庭責任。

謹代表個人觀點,希望能幫到你!


夢筆溪


1、調節自己的情緒,到要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情。面對這種情況雖然心情比較煩躁,但是父母思想比較守舊,認為子女應遵循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軌跡。同時,如果自己的子女年齡大了之後不結婚,會被親朋好友鄰里看笑話。

2、多與父母溝通交流。通過溝通交流可以開解父母,並讓父母瞭解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近期沒有找對象的計劃,可以告訴父母具體的實際情況,是工作太忙無暇顧及還是其他比較合理的原因。




寧都本地寶


結婚是終身大事,不是兒戲,沒有做好準備就結婚那就有點草率了,把你不想這麼早結婚的想法告訴父母,讓他們理解你,你的父母可能覺得你該到結婚的年紀了不能在拖下去,談戀愛長了把你耽誤了,到了結婚的時候萬一對方不要你了那你的青春不就全浪費了,父母有他們的考慮,但是總的來說父母也都是為自己的子女考慮的,作為子女的和老一輩想法肯定不同,他們現在不想被家庭拖累自己,結婚後就是一堆的麻煩,有了孩子那就更不同了,現在有些年輕人不是怕結婚而是怕責任,結婚後就是一個家庭,每天都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一些瑣碎的事情,以前在家都是父母在操心他們就等著吃,等到結婚了他們自己就要操心,好多煩心的事一出來就頭大,但是結婚又是人生經歷的一個階段,這裡面有痛苦也有歡聲笑語,總的來說什麼事情不是靠父母說的,以後的路還是自己走!






奔跑中的向日葵


積極尋找,但不要刻意設置時間點。其實,人的一生很漫長,也很短暫,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一定要積極主動的追求對象,趁早結婚,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這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從儒家文化上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人生的幾個重要階段,必須重視。而且,要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情,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催婚的動機肯定是良好的,不能有絲毫的牴觸情緒。


冀城金山鷹


哈嘍,我是@小白白梓淇,反催婚秘籍送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面對父母的催婚,大多數年輕人的態度是拒絕的。因為在年輕人看來,自然狀態下的戀愛結婚是優於通過相親結婚的。熱愛自由與浪漫的年輕人怎麼會輕易接受相親這種方式呢?除非是年齡帶來的壓力過大,或者自己的圈子實在是太小,才會勉強接受父母安排的相親。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若是父母催婚逼得太緊,是非常容易爆發親子矛盾的。有的年輕人為了躲避父母的催婚,甚至選擇了過年不回家。這種迴避的做法,加深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隔閡,也加深了父母對兒女的擔憂。

關於婚姻,父母與子女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觀點。在父母的傳統觀點裡,婚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如果不結婚則是和社會主流背道而馳。然而父母不知道的是,隨著現代社會的包容性、開放性的提升,現代年輕人的婚姻觀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他們的子女不再認為婚姻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他們開始認為可能有的人適合婚姻,有的人不適合。結婚與否,與個人的幸福感的高低也沒有必然的聯繫。更何況,現在可以讓自己開心的方法那麼多,為什麼非得通過結婚這種高風險的方式呢。

子女列出了種種可以不結婚的理由,父母眼看說不過孩子了,一著急上火,血壓可能也上去了,子女又開始心疼。父母與子女在一輪一輪的辯論中,誰也說服不了誰,雙方僵持不下,反而傷害了親子關係。

從雙方的角度來看,父母與子女是各有各的難處。在一項針對單身群體的調查中表明,只有極少數的單身人士明確表示不願意結婚,大部分單身人士的態度則是不願意隨隨便便結婚。可見,子女不是不願意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是他們嚮往較高的婚姻質量。傳統觀點裡的結婚的驅動力對現代年輕人的作用已經不大了,他們不願意為了社會的期望和別人的要求而結婚。他們的結婚的原因只有這一個:因為他們自己願意!

父母不斷強調婚姻的外在好處,子女不斷強調婚姻的內部動力。雙方強調的方向不同,怎麼可能達成一致呢?兩代人對婚姻的著眼點不同,當然會不歡而散了。

作為子女,一味地指責父母思想腐朽是沒用的,嘗試理解他們才是王道。父母催婚的原因不外乎這幾個:1.別人都結婚了,你不結婚,父母的面子上過不去。2.怕你被主流排斥,沒人照顧你,老無所依。3.想抱孫子。不管父母多麼怕丟面子,或者多麼想要抱孫子,這些都是次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首先還是擔心子女的是否會幸福。

在子女看來,父母的擔心是多餘的。從父母的心理來分析,他們之所以對子女有許多多餘的擔心,原因在於父母對子女能力的不信任。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獨立應對人生的本領,或者心疼孩子獨自一人面對生活的苦難,必須得找個人幫襯才行。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規劃好人生,結不結婚、什麼時候結婚、和什麼樣的人結婚,這些影響他後半生的關鍵問題,父母不相信孩子能妥善解決。

看到父母的催婚、囉嗦背後的關心,身為子女,是否平靜了許多呢?看到父母的這些擔心,你是否覺得異常熟悉呢?小時候,他們害怕你上學遲到,一遍又一遍的叫你起床,飯桌上怕你吃不飽,一遍又一遍的催促你吃飯。現在,他們擔心你找不到對象會過得不好,又一遍一遍的催你找對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父母的催促行為實屬不明智。強度太大的外部動機反而會削弱內部動機,這也就是為什麼當父母越是催促好幾遍,我們越是不想去幹某件事了。可是,愛之深,責之切,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很容易把握不住度的。父母也不是不知道催促沒用,畢竟當年叫你起床都失敗了,他們怎麼會不知道催婚的作用有限呢?可是他們依然會選擇催促,因為他們是父母。

認真和父母交流一下吧,說出自己的心聲,感恩父母的關懷,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