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用28個字創造出漢字嗎?為什麼28個字符現在也解釋不清?

雲遊龍鄉


首先要弄明白為什麼要有文字。今天,文字的意義是記事交流,是文化的載體等等,意義宏大不可詳說。可這些想過古人的感受麼?

原始的人類絕對沒有這麼多的想法。他們樸素的想法是吃飽穿暖,自家有幾頭羊幾棵棗樹,就用結繩方法記個大概就行了。

可是國之大事唯祀與戎,自家的幾頭羊幾顆棗樹怕有人惦記著,就有了最初的戰爭。另一件大事就是祭祀了,是否利於放牧、打獵、蠶桑得問問天神,今天的生活是老祖宗們的辛苦換來的,得向逝去的祖宗們問個好等等,如何向上天、老祖宗們述說就是個問題。

於是祭祀時跳舞,將畫有圖象的樹葉丶竹片、甲骨焚燒,通過解讀焚燒後裂紋來理解上天丶祖宗的旨意。由此,產生了一批專職的祭司階層掌握神權與部落首領掌握的王權並行,甚至大於掌控王權。這個倉頡就是祭司階層的代表人物,他創立了一批有特定意義的符號用於祭祀,這符號的含義只在祭司階層流傳,掌握王權的人並不知曉。後來,王權擴張,打破神權,這符號的樣式和含義才流傳整個統治階層。這就商代甲骨文湧現的原因。

至周代,祭司階層沒落,王權佔上風,這符號刻於金器上,記事功能得以加強。至孔子提倡平民教育,這符號流傳去民間,推廣普及,此時這符號才可以叫文字。

至今,中國人在祭奠祖先時,仍有焚燒寫有文字的紙張的風俗。以前很多地方有一種建築叫惜字塔,專門焚燒帶字的廢紙,因為古時的人們認為每個字都有神靈,帶字的紙張不能坐、踩更不能擦屁股,那是對神靈的大不敬,只能焚燒。這些都是上古流傳的遺存。


方秉彝


謝謝提問。我就在倉頡造字故里,我來回答。

首先,並非倉頡用28個字創造出漢字,而是這28個字傳說就是倉頡創造的

傳說倉頡在陝西洛南創造了眾多漢字,而這28個字是在民間留存下來的。現存的28個字最早的資料為《淳化閣帖》。宋代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侍書學士王著選內府所藏曆代書法,在棗木板上摹刻,全帖分為十卷,《倉頡書》排諸家古法帖五卷中的首篇。

其次,這28個字符現在也是能夠解釋清的,只是存在分歧而已

宋徵宗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太師蔡京奉命刻印的《大觀帖》,對28個字解釋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乂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 ”。

其三,這28漢字是怎麼來的?

傳倉頡所造之字原本是很多的,據明代萬曆年間《白水縣誌》記載:“倉頡造書兩卷,後失於兵火”。現殘存28個。清道光年間,洛南知縣王森文在民間徵得28字拓印真本,勒石刻碑樹於陽虛山下許家廟村。其碑高1.6米,寬0.65米,正面題為“龜鳳呈瑞”,下大書“倉頡授書處”,背面額為“陽虛鳥跡”,下書28字。這塊碑刻現存於陝西省洛南縣博物館內。

其四,倉頡是怎麼造出28個字的?

《河圖玉版》曰:倉頡“登陽虛之山,臨元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帝。” 陽虛、元扈,為傳說倉頡造字的洛南縣保安鎮的兩座山;洛汭,即洛河。《精編二十六史》記載:倉頡授黃帝之命,“遂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山川,以指畫掌,而創文字。”就是說,倉頡在洛河岸邊,受天上的星宿、地上的龜紋鳥跡啟發,指掌而創文字。

在保安鎮洛河岸邊的陽虛山陡峭的崖壁上,有隱隱的模糊圖案,傳說為倉頡所造的漢字遺蹟。據明李應祥、俞安期撰《雍勝略》載:“倉頡造書於此”。


作家劍鋒的園子


前四個字應該是甲乙巳寅。這些字是有邏輯的,不像是胡亂造的。開頭的四個字應該是明確四個族群。蔡京曾經也翻譯過,難為他了,他沒有看過甲骨文。翻譯成戊巳甲乙,已經很高很高的水平了。第四個是工具的外形,在天干地支中以寅表示。這是種地、河道種植和繩套捕獵、射箭捕獵四個不同的族群。

後面的字暫時還沒斟酌好。大概意思是:共同正式的坐在房子裡對地區劃界。分為四塊,您們三個各佔其中之一。兩個手是互不打擾。

每個族群養殖的禽類,不得過界。

四個群體共有大山取柴,共有河流沿河和這條線分成四塊。可以共同擁有河流的使用權。

管理好自己的禽類。如果飛到別人的地盤上,被捕獵了。你少了,別人煮熟吃了,

如果你動武將會縮小你們的封地範圍。

(手機打字比較困難。)我認為這個文字應該有實際的意義,在那個年代不會是高大上的歌功頌德的文字寓言,更像是漢謨拉比法典一樣的東西,用文字管理民眾。

通觀全文,前四個字在天干地支裡比較容易找到對應。後面有兩處三個豎條紋,就是劃出了四塊。

兩個類似的字。都是水河的意思。但是一個是均分,一個是斜分。大概就是反差形成處罰。橫線邊上的點,一開始是均等,後面是不均等。這也是反差。倒數第二個字甲骨文裡有武力的意思。

倒數第三個字有做熟了吃掉的意思。

還原到當時的情景,各個部族養殖的禽類會越界,丟失的人很懊惱,捕獲的人也不知道是誰養殖的。會造成很多矛盾。

這個不管是誰寫的。是不是倉頡不重要,也無法考證。

但是整篇文章表達的意思我就解讀到這裡。歡迎大家指正。


2019年的硃紅兵


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倉頡,稱蒼頡,複姓侯剛, 號史皇氏,軒轅黃帝史官,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倉頡想辦法,造字。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但普遍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

但“倉頡造字”的說法只是傳說而已。因為文字絕對不是倉頡一個人所能獨創,而是在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有文字記事的時候,人們在集體生產勞動過程中經過觀察自然的事物,並根據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而創制出來的。漢字是個龐大繁富的體系,不經過很長的時間是不能創制成功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而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很多文字符號,沒有辦法準確識別。就更不要說,上古時期,倉頡造字時期的28個字符了。


可愛的小豫


都說倉頡造字,好像有矛盾之處。用三個字看:射,短,矮。射字,身和寸組合念射。身,寸好象代表身材不高,應當念矮,反倒唸射。再看短字,矢,豆和起來唸短。矢是發射之義,往出發射豆應該念射,反念成短。再看矮字,矢是代表發射,委字代表曲曲彎彎,整個意思是發出的東西沒按直線走,自然距離就近了,應該念短,反倒唸矮。這三個字傳錯了,還是有別的意思使人懸念?


用戶7416400958451


掃盲:倉頡是上古時期第一個統一漢字的人,或者是成體系地歸納了漢字的主流用法,並非一人完成造字……倉頡是商湯一族的先祖,所以商代甲骨文體系成熟不是沒有原因的!倉頡以前,應該是文字書契刻符三者混用,倉頡取消了書契和刻符,一律歸納成文字。書契是伏羲一族開創,最早可見於賈湖遺址。刻符是民間平民階級常用記號,多見於陶器上的刻畫……


淋了雨才能飛翔


發現甲骨文的一開始也沒人認識。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從1472年被發現,直到370年後破譯才有開端。歷史上還有一些沒有破譯的死文字。所以倉頡文字沒有破譯也屬正常。


直指見性


28符應該是28筆劃。是倉吉從古字符總結出來的可能性大。也就規範了文字書寫,也規範了文字定型。所以倉吉還是有非常大的功勞。與王選的中文輸入電腦可以和其它國家文字一樣應用(中文實現電腦化難度是很大的)功勞相當。


用戶628680282845流氓


英語26個字母組成無數單詞,有必要去弄清每個字母的含義嗎?


古道西風咸陽令


甲骨文裡,一個字都有許多款,說明文字是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演進的。

甲骨文是由巫祝人員一代一代不斷積累創制的,倉頡可能貢獻較大一些,但絕不是一個人創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