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区域出现重污染过程。大家都知道不利气象条件会诱发重污染,那么春节期间的气象条件究竟有多么不利?请看下文,专家为您分析解读春节期间京津冀区域的气象条件特征~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京津冀区域2020年冬季

相对湿度为近十年最高

年代际分析显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京津冀区域1月下旬–2月中旬的相对湿度呈现升高趋势。年际分析显示,近10年(2010年–2020年)冬季中,仅2019年12月–2020年2月上中旬我国东部相对湿度为大范围正距平,而其它年份的冬季此特征均不明显。另外,2020年1-2月大气低层(925hPa)水汽通量距平场亦呈自南向北显著暖湿气流输送特征。因此,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区域的“异常”高湿条件是诱发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1981–2020年1月下旬–2月中旬

相对湿度变化趋势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2010-2019年我国冬季相对湿度距平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大气低层(925hPa)2020年1-2月

水汽通量距平输送特征

海上水汽输送为京津冀区域

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

在今年春节期间的两次污染过程中,近地面湿度均较大。第一次过程(1月24–28日)地面相对湿度达80%,第二次过程(2月9–13日)更是达90%以上。近地面湿度增大主要受偏南风和偏东风的水汽输送。第一次过程中,在偏东风作用下,来自于渤海水汽向京津冀区域输送;第二次过程中,在偏南风影响下,来自于黄海和渤海水汽向京津冀区域输送。另外,2月区域内频繁出现降雪天气,雪后积雪融化也有利于近地面进一步增湿。高湿度有利于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和颗粒物液相反应,使PM2.5浓度快速增长。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两次污染过程期间地面风场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两次污染过程期间地面相对湿度

水平风速小、混合层高度低

导致污染持续积累

污染过程期间,京津冀区域高层高压“停滞”,地面处于均压场或弱高压后部控制,水平风速小,普遍低于2米/秒,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受地形山谷风影响,北京风向为东北风和偏南风交替出现,平原地区形成气流辐合区,造成本地污染物不断积累并叠加周边区域污染输送影响,出现持续污染天气。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北京市两次污染过程期间

PM2.5浓度和气象要素变化

另外,混合层高度持续偏低。重污染时段,北京市混合层高度维持在900米以下,最低时降至300米以下。混合层高度的降低与近地面出现逆温层结有关。受高空(850hPa)大气显著升温影响,近地面均形成稳定的逆温,特别是第二次过程的逆温层温差超过10℃,抑制了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导致污染加重。

END

解读专家: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徐祥德院士;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饶晓琴高工

专家解读丨相对湿度近十年最高 京津冀春节期间气象条件有多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