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這是2020年最重要的實事政治,問題來自關於國際關係的話題。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佈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意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相隔僅僅20分鐘。

1 國家是構成國際關係的主要要素。國家由人口、領土、政權、主權四要素構成。

主權是一個國家獨立自主地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的最高權力,是構成國家的本質屬性、核心特徵。政權組織是國家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體現,是執行國家職能的機構;領土是國家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範圍和空間。人口是國家形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時也是國家行使權力的對象。

中國武漢發生巨大疫情,果斷封城是中國內政;“任何國家不得干預他國內政”是國際關係的準則。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人權本該是天平

2.如果當時武漢不封城

《紐約時報》指責,當發生冠狀病毒侵襲時,封城是對中國人民生存權的侵犯。

正當一年一度春節來臨之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民,出境遊是歡度春節的首選;而出境遊的最佳選擇地則是歐美。這種絕不會給中國人民生活和自由帶來巨大損失的做法,在把來自中國的鉅額消費帶到國外的同時,會不會把病毒同時連帶輸出,是一件不好說卻特別好理解的事。紐約時報是在感謝中國人民的大公無私嗎?

從國外目前疫情的傳播速度可想而知,倘若當初中國政府不是果斷實行武漢封城,乃至舉國上下齊心協力的緊急應對舉措,今天的中國的逐漸平穩從何而來,疫情將會氾濫到何等地步?!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假如當時武漢不封城

無獨有偶,3月14日晨9:54分,中國新華網報道: 特朗普於13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接下來的8周至關重要”,特朗普說,“在未來幾周,我們都將做出改變和犧牲。但是,這些短期的犧牲將帶來長期的益處。” 

“所有美國人都有責任戰勝這種病毒。”特朗普說,“我們所作的選擇,所採取的預防措施,對戰勝病毒、減少病毒傳播、縮短病毒大流行的持續時間至關重要。”至此,不知《紐約時報》該怎樣解讀“任何人都可能是病毒攜帶者”,何等感受“短期的犧牲將帶來長期的益處”?嗷,美國式自由國度特別倡導的言論 自由不受任何人干涉;也無須承擔任何責任。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一 中美判若天壤的人權觀

人權是主權的基礎;生存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權。我國如此,不知他國若何?嚴格防控疫情,守衛國民生命,是一國政府保障人權最具體的體現。在疫情面前,人權高於一切,其他事宜都將退而求其次。無論是中國人民還是中國政府,心如明鏡地認定一個事實,經濟發展的進程、財富創造和積累,均來自人民,來自有生命的勞動者。唯有生命健康,才能推動經濟增長,這在中國是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

但美國政府和《紐約時報》們,似乎並不擔心病魔會奪走多少生命,而是在內心反覆盤算著三個手指間的那些數字賬簿;體貼人民自由,更有證可查:“在美國,特朗普宣稱新冠肺炎死亡人數遠比流感少,不用擔心;彭斯也放言病毒檢測包含在醫療保險中,面對“沒有保險的人該怎麼辦”的提問卻置若罔聞”……(消息來自網絡)

是的。來自2019年1月25日的報道表明:自2019年9月,美國流感病毒爆發,有1300萬人感染,死亡人數達6600人以上。但是,此間有多少各種疑問,即便我們在此不做追究,真相大白也是遲早的事。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美國的人權觀

二 大相徑庭的中、西方的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明的核心是“和”。“和為貴”、“中庸之道”是幾千年傳承至今的人文道德;中國人的溫和之道,已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民族所接受,也為某誤解為可以隨意踐踏的緣由

美國建國之初,崇尚自由競爭的經濟發展模式,競爭不過鬥爭;鬥爭不過戰爭;戰爭不是流血的政治,而是經濟發展的手段。

要人權還是要金錢上價值選擇上,中國與西方有一個驚人的相似處:即各自堅定不移的政策

不為他人所左右。與此同時,我們之間又有著驚人的差異。

差異之一:疫情面前,我們堅定不移地選擇把人的生命放在首位,而他們則一意孤行地選擇“金錢至上”。

差異之二:我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並不干涉他國的選擇;而他們在自己踐踏本國人權的前提下,大肆棒喝我國“侵犯了中國人的人權”。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美國政府的霸權主義

至於作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屢次發動貿易戰,算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算競爭,方式不對,算戰爭,沒有硝煙雷鳴;說鬥爭,哪能跟中國鬥了又跟別國鬥,鬥遍世界怎生存?我們所以界定為“貿易戰”也是無奈之詞。以我的認知方式,總覺得有些詞更適合給特朗普總統畫像:譬如乞討、放刁、撒野、耍賴,中國北方還有一個詞彙表達更為形象:“坐地炮”。

坐地炮:民間詞彙。不算軍用物資卻動不動就發起攻勢,鬧得四鄰不安。嗯,有點意思。

三 中西 截然不同的眼界和處事原則

1 對待個人、集體、國家利益觀的異同

中國人長期接受集體主義教育,國家集體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更重,尤其是極端條件下。譬如地震、非典、冠狀時期。諾大一箇中國,政府一聲令下,可以做到14億人口齊刷刷,就是例證。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集體力量

2 民主觀念的異同

中國人不是把民主自由與法制法紀絕對對立,而是認可民主的相對性,法制建立在民主基礎之上;民主在法制制約之下。

3 思維方式不同

2月27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在廣州醫科大學舉辦疫情防控專場新聞通氣會,終南山表示:現在中國的增加的病例已經少於國外增加的病例。國外比較突出的是韓國、伊朗核意大利,可能中國的一些做法對他們會有一些啟發。” 這週末將應邀向歐洲呼吸學會做一個視頻報告。這是人類的病,不是國家的病。分明是擴大了的集體主義的思維:病毒不分國界,經驗儘管分享,表現出中國人的“大國擔當”。近日,韓國疫情爆發,李躍華醫生夫婦應邀去韓國的無私赴險,對比如此鮮明。

我們想的是如何拯救人類;但在疫情發源地並未定論的情況下,境外媒體竟然不止一次主張“中國就疫情問題,欠全世界一個道歉。”我們的思維是向前走,有人停在原地往後看。


和高考生談:“從冠狀疫情看中、西人權觀念”

中國的大國擔當

四 超級大國的單邊政策和雙重標準

單邊政策是指,超級大國憑藉政治、軍事優勢,在處理國際事務上,將本國利益凌駕於他國利益之上,違背國際社會準則,我行我素的行為。

實例數不勝數,世人皆知。譬如我們剛剛說過的屢屢發生的貿易戰。譬如,中國四十年前實現獨生子女政策,被美國以 “他們甚至不讓自己的孩子出生”為據,汙名為“侵犯人權”。但,與此同時,美國社會乃至校園槍擊案件頻發;白人警察隨意殺害黑人而不承擔任何責任。哪個是對人權的豁然侵犯,稍有頭腦,不辨自明。

我們再回頭看看《紐約時報》“時評”又是什麼?誰都說得清。

近日,《紐約時報》連續發佈推文,點評中國封城“給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帶來了巨大損失”,意大利封城則是“為遏制冠狀病毒肺炎,冒著經濟風險”。兩條信息相隔僅僅20分鐘。

我們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們的做法“己所不欲儘可施於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