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說到漢高祖劉邦,很多人對他很不屑,認為此人得天下有很大運氣的成分。同樣,對跟隨劉邦從沛縣起兵的一眾狐朋狗友嗤之以鼻,認為這些人沒有什麼真才實學,不過是運氣使然,依附於劉邦的緣故,一個一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罷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讓我們從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入手,通過蕭何、曹參、周勃這三個人,來詳細分析以下,劉邦的這群狐朋狗友究竟是如何成為濟世之才的。

蕭何成為相國的三個原因:豐沛頭領、專業突出、伯樂慧眼。

首先來看蕭何。作為功臣之首的蕭丞相,韓信的伯樂,自汙保身的高明人,最初不過是一名沛縣小吏。讓我們一起回到蕭何的起點,看看他究竟是怎麼走上丞相之位,成為那個引起劉邦猜忌的人的。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史記·蕭丞相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從出身上來看,蕭何並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但蕭何是有專業才能的人,他精通律法,在整個沛縣中沒有人比他更精通,因為這個緣故,他才做了沛縣的主吏掾。

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史記·蕭丞相世家》

蕭何除了非常強的專業技能之外,另外一個系一個技能就是慧眼識人。有人說他是韓信的伯樂,而實際上,他的伯樂才能在早期就已經體現,因為他發現了身邊那個最有潛質的人劉邦,並且進行了最早的風險投資,多次以自己的身份來保護劉邦,我們不得不佩服蕭何的伯樂慧眼。

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得毋行。——《史記·蕭丞相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我們作為社會人,都難擺脫利益的誘惑,也就是逐利。但蕭何卻有違常理,在面對晉升機會的時候,他選擇推辭並不接受。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的才能升遷之後,能力並不能得到凸顯,而在沛縣自己卻可以如魚得水,並且在劉邦左右,自己會有更好的機會。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史記·蕭丞相世家》

攻破咸陽以後,當劉邦身旁的人都被眼前的利益,如金銀財寶等迷惑的時候,蕭何卻沒有那麼做,蕭何知道什麼最有價值,他把治天下所必須的資料收集起來,這就叫做眼光和見識。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史記·蕭丞相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韓信的伯樂是蕭何,如果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進身之位,蕭何是韓信最信任的人,同樣韓信也是蕭何手裡的一枚重要棋子,沛縣的一群人裡有將帥之才的人一個都沒有,靠他們無法穩固自己的地位。而通過籠絡韓信,讓蕭何的地位進一步穩固了,劉邦在考慮到蕭何的時候,也不得不有所顧忌。

“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史記·蕭丞相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蕭何的功勞,可以用上面的話來概述,嚴格來講他和劉邦是合作關係,他代表了整個豐沛功臣集團的利益。綜合來看,蕭何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國,有三個原因:第一個他是豐沛功臣的頭領,可以和劉邦分庭抗禮的力量;第二蕭何的專業對口,除了他之外劉邦身邊不是好勇鬥狠的匹夫就是置身事外的謀臣;第三對於劉邦的支持,在劉邦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總是能成為劉邦助力,不管是泗水亭長、沛公、漢王還是漢高祖。

曹參的蕭規曹隨:突出的戰功和豐沛功臣集團的二號人物。

第二個是曹參。他是蕭何的副手,豐沛功臣集團的二號人物。和蕭何精通律法不同,曹參是獄吏出身,好勇鬥狠他最強。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史記·曹相國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曹參是劉邦身邊立下戰功最多的人,這點沒有什麼疑問,以至於分封功臣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曹參應該排在第一位。曹參也確實衝鋒在前,起到了很好的尖兵作用。

擊李由軍,破之,殺李由,虜秦侯一人。——《史記·曹相國世家》

李斯的兒子李由就死在了曹參的手裡,可以說曹參是劉邦早期的重要將領,從下面的總結可以看出,曹參的地位,完全是靠他的戰功獲得的。

參功: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史記·曹相國世家》

曹參這位武將出身的人,後來能夠成為丞相,是因為有蕭何的推薦,而蕭何推薦曹參只有一個原因,只有曹參才能接替自己,成為豐沛功臣集團的新當家人。

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卻。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史記·曹相國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有人說他和蕭何的關係不好,但在我看來那不過是一種假象,目的無非是為了逃避劉邦的耳目,能夠做到自保而已。

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史記·曹相國世家》

曹參成為國相後,一切都按照蕭何的老辦法來辦,除了留下了“蕭規曹隨”的典故,另外一層原因就是繼續維護豐沛功臣集團的利益,以前安排的人不動,也不會動,高高在上的天子,掌握大權的相國,我們都相安無事而天下太平。

絳侯周勃:繼蕭何、曹參之後,豐沛功臣集團的最後瘋狂。

最後說說周勃。周勃出身寒微,屬於市井之人,靠編蠶箔維持生活,還常在人家辦喪時事吹簫奏輓歌。

絳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徙沛。勃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材官引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周勃發跡的道路,和曹參很相似,都是靠敢打敢拼、衝鋒在前,累積軍功才獲得了進身之位的。請注意下面這段話:

下下邑,先登。賜爵五大夫。——《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我們再來看看曹參的事蹟。

攻爰戚及亢父,先登。遷為五大夫。——《史記·曹相國世家》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基本上是一個寫作模板,都是最先攻上城頭的人,你回過頭來再看看韓信,韓大將軍什麼時候搶先上過城頭,好像一次都沒有。韓信是帥才不是匹夫,好勇鬥狠的事情不需要他去做,他玩的是軍事戰略。

賜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絕。食絳八千一百八十戶,號絳侯。——《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靠著自己不怕死敢拼命,周勃也被劉邦封為列侯,這類型的人,劉邦身邊並不少,劉邦起兵後最缺的是將帥之才,這也是韓信能夠被拜將的原因。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有人說為什麼最開始夏侯嬰和蕭何推薦韓信的時候劉邦會無動於衷,在我看來,劉邦只是保持了應有的謹慎,他第一不知道韓信是否有真才實學,需要對他進行考量;第二是他不知道韓信究竟是豐沛功臣集團一黨,還是呂氏一黨(從夏侯嬰和呂氏的關係來看,夏侯嬰最開始應該算是呂氏的死黨,不過在諸呂之亂時,他選擇了背叛呂氏,倒向豐沛功臣集團。),因此劉邦還心存顧忌罷了。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周勃屬於蕭何、曹參之後,豐沛功臣集團的第三代繼任者,他繼任時,相權已經被嚴重削弱了,王陵、周勃、陳平代表了三方不同的勢力群體,總體上來看,豐沛功臣集團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

劉邦身旁的一群“狐朋狗友”,是如何個個都變成“濟世之才”的?

蕭何、曹參、周勃都是豐沛功臣集團的一員,這其中真正能夠稱之為“濟世之才”的恐怕只有蕭何。他是那個代表利益集團,和劉邦爭取利益的人,至於曹參、周勃之流,不過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罷了。不過這個得道之人不是蕭何,而是劉邦。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