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網格藍”,網住40萬居民平安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考驗社會治理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湖北省宜都市是全省農村網格化的發源地,是全省“雙基強化、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是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宜都市實施聯防聯控網格化管理服務,推動基層社會治理人員力量下沉,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城鄉疫情防控體系。

3月7日,湖北省再次公佈市縣疫情風險等級評估報告,宜都市是全省37個疫情低風險縣市之一。截至3月9日,已實現連續33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同時最後1位確診患者也治癒出院。

一抹“网格蓝”,网住40万居民平安

建立“1+1+N+K”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疫情不退,戰鬥不止……”這是1月23日宜都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培訓暨動員會上的一幕。

一個個網格員身穿“藍馬甲”工作服,像是即將出徵的“藍衣戰士”,握指成拳、蓄勢待發。

疫情就是命令,網格就是戰場。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讓廣大網格員成為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是土生土長的聶家河人,每家每戶的情況,甚至是這裡的一草一木,都再熟悉不過了。”李遠華自信地說。李遠華是聶家河村第六網格的網格員,他管轄的網格內有近300戶600餘人。在入戶摸排武漢返宜人員信息的同時,李遠華髮動群眾全員參與疫情防控。在他的號召下,轄區村民紛紛請“戰”,有的參與交通管控,有的參與環境消殺,有的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為轄區守住了防疫第一道“大門”。

非常時期,守即是戰。

“1+1+N+K”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應運而生——每個村(社區)組建由1名醫生、1名民警(輔警)、N名網格員和混編的機關下沉黨員幹部、志願者組成的防控隊伍,把責任壓實在封閉管理的每一個小區和交通管制的每一個卡口(簡稱K)。

枝城鎮轄32個村(社區),總人口9.4萬人,是工業和商貿重鎮,流動人口眾多、居住結構複雜。該鎮運用網格管理優勢,製作“1+1+N+K”疫情防控指揮作戰圖,利用“雪亮工程”實現卡口管控和“天眼”追蹤無縫對接。

從城市社區到偏遠山村,全市998個網格基本單元,壓責任、控源頭、抓精準、防蔓延,為抵禦疫情侵襲密織“天羅地網”。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黨建引領是戰勝疫情的政治保障。

陸城作為宜都城區唯一的街道辦事處,轄區有10個城市社區,112個城市網格,344個居民小區。隨著確診和疑似病例的增加,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時候。

陸城街道堅持把支部建在網格上,發揮網格支部作用,引導黨員幹部、鄉賢能人、退伍軍人、志願者等紛紛加入,一股全民戰“疫”的強大力量在網格聚集。

黨員幹部進網格、服務管理下網格、責任落實在網格……宜都市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體系由此建立,相關機制逐步完善和成熟。

截至目前,全市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策略,累計排查111520戶,392422人,其中排查武漢返宜人員13784人,武漢來宜車輛2840臺。

“小網格”在關鍵時刻迸發巨大能量,奠定了戰“疫”必勝的基石。

一抹“网格蓝”,网住40万居民平安

無名英雄艱辛付出換取“平安指數”

“家裡最辛苦的就是媽媽,她是一名網格員,每天都要到小區走訪,她一天假都沒休過,每天一到家就拼命洗手,生怕把細菌帶回家……”春節期間,這篇名為《“特殊”的春節》的小學生作文,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

文章作者楊昊澤,他的媽媽劉丹華是宜都市陸城街道中筆社區一名網格員。

疫情防控工作中,劉丹華全身心投入,連續無休,甚至通宵達旦。受其感召,她的丈夫楊世華也加入了抗“疫”志願服務。

在戰“疫”緊要關頭,何止是一個劉丹華。

一抹“网格蓝”,网住40万居民平安

“嚴格格,我老婆的膽結石犯了,疼的不行,能不能想想辦法,幫忙送去醫院……”“好的,我馬上來聯繫……”

“小嚴,請幫我買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麻煩你了啊……”“叔叔阿姨,您列個清單,我幫您去買……”

一個人拎著一大包生活用品,一趟一趟的爬上爬下,並且電話拿起又放下,鈴聲響個不停……這是嚴媛留給小區居民群眾最深刻的印象。

嚴媛是名都社區山水苑小區的網格員,像這樣“連軸轉”的工作狀態,已經持續了30多天。只要群眾有合理需求,她都會克服困難,一一滿足。一摞摞碼放整齊的人員信息排查記錄,一份份返宜人員健康登記表……見證了她持續工作、連軸運轉的日常。

“看到網格員的辛勤付出,我很感動,就想發揮特長,把這些溫暖的畫面記錄下來。”2月26日,宜都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張志勇將他創作的一幅抗疫作品送給嚴媛,正是對這位質樸的姑娘最大的褒獎。

“逆行”而上的,還有枝城鎮環城村網格員王梅霜。

春節前夕,王梅霜回到30公里之外的老家王家坪村過年。疫情突然來襲,道路不通,公交停運,一時被滯留在老家,心急如焚。

初心凝聚力量。沒有車,就走回去!她徒步8個多小時,

不顧渾身疲憊,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

“現在大家都奮戰在一線,我是網格員,關鍵時候怎麼能撂挑子!”王梅霜說。

大“疫”當前,一個個感人故事的背後,是這群默默無聞的英雄,用艱辛付出換取“平安指數”的真實寫照。

一抹“网格蓝”,网住40万居民平安

智能“武器”各顯神通

面臨嚴峻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智能“武器”各顯神通。

微信掃碼,現場驗證出行,實時掌握在宜人員的活動軌跡……“宜碼通”健康信息系統的研發應用成為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

無獨有偶,宜昌市重大疫情聯防聯控信息系統也讓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如虎添翼。

“該系統與公安‘一標三實’及網格採集數據是互聯互通的,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宜都市網格監管中心副主任鄧永平介紹。

自動關聯、實時比對、軌跡分析……一個個網格員就像一根根觸摸信息的“神經元”分佈在交織的“大網”中,精準實現對人員及市場的全方位、全閉合、全動態管理和服務。

2月5日上午10時許,錦江社區網格員王豔豔,在為轄區居民採購生活物資時,發現一男子在外閒逛且未戴口罩。她上前勸導時,卻遭到對方辱罵毆打。當民警前往該男子住地依法傳喚時,其拒不配合,並持械威脅、辱罵民警。

宜都市委政法委高度重視,政法部門快偵快辦。2月14日,宜都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並當庭宣判了宜昌市首起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刑事案件。該男子因妨害公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八個月。

“依法防控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宜都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白華說。

“我要出去轉圈圈,誰敢不讓我過……”2月28日,正在小區值守的清江社區網格員蔣華蓉遠遠聽見有人大聲吵鬧。她立即衝向小區門口,只見精神障礙患者張某對值守志願者惡語相向。

蔣華榮一步上前用身體護住志願者。她小心地保持著和張某之間的安全距離,耐心勸慰,待其情緒逐漸穩定,安全送其回家。

“精神障礙患者是我們重點關注的對象,特殊時期,更要做好服務工作。”事後談起此事,蔣華榮心有餘悸。

加強心理疏導,做好人文關懷,成為保障廣大網格員身心健康重要的一環。

與此同時,宜都開設心理諮詢熱線,增加發放口罩、酒精、防疫工作服等必要防疫用品,緩解他們的壓力和焦慮。加強激勵關愛措施,及時落實臨時性工作補助政策,錦江社區網格員王豔豔因戰“疫”給力,被“火線”選用為社區後備幹部。對防控任務較重的地方緊急增補18名網格員,充實網格防控力量。一系列暖心之舉為廣大網格員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

防控仍在持續,戰鬥還未收兵。這群堅守在戰“疫”一線的“網格藍”,秉持初心,“逆行”而上,在疫情暗夜,點亮了戰“疫”必勝的希望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