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用悬疑小说的风格来科普

网络通路日益健全,万物互联下,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残忍的事实,互联的可能并不只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好处,还有隐藏在万物下的病毒。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是一部挂着科普标签的惊悚小说,本以为像其他科普书一样高深且乏味,但是看完第一页就陷进了作者营造出的黑暗恐惧的真相黑洞里,颤抖着无法自拔。

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埃尔贡山的恢弘壮阔,接着又用悬疑小说的惯用写作方式将我们一步一步引入这个大自然设下的圈套。全方位为我们展示了埃博拉病毒从发病到传播到阻断的全过程。剧情引人入胜,其中对埃博拉病毒发病时的描写真实的令人头皮发麻,恐怖小说大师史蒂芬金曾评价:“这是我度过的最恐怖的真实。”

真实,远比想象更恐怖。


  •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绝美的埃尔贡山是大自然的恩赐。这座孤零零的巨大死火山给了栖息在她身上的各种物种以天赐的恩惠,包括人类。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用悬疑小说的风格来科普


肥沃的火山灰土壤使得这里种植园非常多,樟树、柚树、波多树、非洲雪松之间栖息着几千只大象和各种猴子。

噩梦就从这里开始,第一位感染者可能是去喂了猴子,或者是经过了满是粘液的果蝠洞穴时弄破了手,一开始只是高烧和呕吐,后来面部肌肉开始僵化,眼珠仿佛要弹出眼眶,并长出鲜艳的星状红斑。

僵尸。这是所有见过他的人脑子中第一反应。

然后他坐上了航班,飞往了当地最好的医院——内毕罗医院。

病发的时候是无以伦比的痛苦,原文中的描述令我至今都震惊不已,满身冷汗。

他感到眩晕,极度虚弱,他的脊梁塌下来,松弛无力,他失去了所有平衡感。房间不停旋转。他进入了休克状态。他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他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莫内已经崩溃,血液正在流尽。

抢救过程中,呕吐物喷射到空中,溅在了医生的身上,液体钻进了医生的眼睛里,洒在白色的制服上,还有一部分液体落进了嘴里。

宣告死亡后,医生如往常一样回了家,亲吻他的孩子,妻子。九天之后,医生的眼球变红了。

病毒,搭乘着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实现了自己的“越狱”。



  • 她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你摸不透她的想法,也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现实世界中的保护伞公司,可能就在这里——猴舎。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用悬疑小说的风格来科普


弗吉尼亚州的雷斯顿,每年会从热带地区进口约一万六千只猴子以作研究。尽管有隔离猴子一个月以免传染病入侵的规定,现实总是残酷的。这次的猴子不正常的大量死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虽然病理学家给出了结论:对人类无害,对猴类致命。

但是大自然给我以一个神秘的微笑,18天后,研究员染病。

接下来的剧情堪称现实版的生化危机。猴舎被全面封闭,政府需要一批人员进去安乐死所有的猴子。

这项任务并不轻松,首先空气中弥漫着病猴尸体的腐臭,活着的猴子很调皮,它们会给你吐口水,而且准头很好,都是冲着你的眼睛吐的。埃博拉病毒很喜欢眼睛,五六个病毒粒子落在眼睑上就足够它们生根发芽了。

同时这些猴子还保留着尖利的犬齿和凶残的本性,它们会抱住你的头啃噬你的面部,尤其还会瞄准你的眼睛。

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好的,猴子全部被消灭了,可是死亡的阴影却笼罩着这片宁静祥和的小镇。

我们不知道埃博拉曾经做了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将来她会做些什么。



  • 一条泥土小路像通衢大道的转变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也是艾滋病走向人类的道路。


《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用悬疑小说的风格来科普


小时候的金沙萨公路还没有沥青,从远处看,尘土飞扬的公路蜿蜒穿过大裂谷通向维多利亚湖。你经常会看到远处有一团烟尘跳跃着向你奔来,那是路上为数不多的越野车。

而今天,这条公路铺上了沥青,画上了分割线,车流不断。但是,她向我们微笑着把艾滋病带向了更为繁荣的文明社会。她至少夺取了一千万条性命,甚至最终伤亡数量很可能超过二战。

至今乌干达来的偷猎者仍然会冲进埃尔贡山,猎物可能是非洲水牛、蹄兔、土拨鼠、大象、狒狒、麝猫等,他们都有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都是见证者——见证着一条泥土小路向通衢大道的转变。



  • 活着,爱着。爱着,活着——耶

就像所有爱情小说那样,最后我们也战胜了病毒。或许不能说是战胜,仅仅是用一个潘多拉盒子把它暂时罩了起来,但是人类时不时的举动总会令这个盒子松动几分。

在这件事情的传播上,科技不是罪过,网络也不是元凶,我们应该反省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亲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了世界上最恐怖的魔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