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武汉市封城以来,虽然街道上冷冷清清,但仍有一些年轻的身影

穿梭于小区楼道内,给社区居民测量体温、送菜送药……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广大返乡大学生团员积极响应党团组织号召,主动投身社区(村)“疫”线,努力当好“战斗员”“宣传员”“保障员”,用温暖的行动守护家国;将一次次战“疫”,化作一堂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发光发热、锻炼成长!

青春力量,有一种成长叫挺身而出

他们是一群热血青年,在“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中体现责任担当,为小区病患买药,为不会用微信的老人团购,为居民解决各种急需……奔波在大街小巷,把关爱送到小区的千家万户。

8日中午,在东西湖区将军街张家墩社区见到仍在忙碌的祝恒。口罩的后面,是一张清秀的脸。24岁的她是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研究生,寒假回汉遇到疫情,“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心里油然而生。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祝恒加入张家墩社区买药小组

3月1日,祝恒就近加入张家墩社区的买药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统计药品信息工作为了方便找药,她和社区工作人员跑遍了街道范围内的五六十个药店,将药店店长拉进微信群里沟通,省时又便捷。“这项工作与居民生命密切相关,每当居民发给我‘求助’‘拜托’这些字眼时,我的心都是紧的。”,祝恒说,那一刻,她懂得了“摆渡人”这3个字的含义。

“00后”志愿者王良圆是武汉传媒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3月1日起,他正式成为商超服务青年志愿者,参与打通保供“最后一公里”。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武汉传媒学院大二学生王良圆是商超服务志愿者

每天早上10点,王良圆骑共享单车10分钟到达超市。志愿者的工作时间是10:30到16:00,他通常会提前半小时。进门量体温、戴上统一发放的口罩和手套后,志愿者们学习安全常识、货品分类、灭火器用法,便开始工作。3月2日,15名志愿者分拣、打包、拖货624份订单,覆盖超市周边14个社区。

王良圆说:“一天的工作,就是12个字——汗流浃背、雨中推车、辛苦值得。”居民以社区团购、小程序接龙等方式网上订购蔬菜、鸡蛋、牛奶等,志愿者按社区、楼栋的订单来分拣、打包,和社区负责人对接确认,再送货到指定的公交车上。专用公交车距离沃尔玛600米,王良圆小组对应的民生社区有200份订单,他和同伴们推着购物车一天要跑六七趟,原本就忙碌得汗流浃背,送货的时候又恰逢下雨,推购物车到公交车上后,全身湿透。

“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在做志愿者。”王良圆很是自豪地说,“能做点实事, 参与保供,比在家玩手机有意义多了。”

我在家乡,向社区(村)报到

华中师范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康家住武汉。武汉封城之后,他积极配合社区防疫工作,在家中自我隔离,按时上报体温。2月3日,他看到了“青春武汉”招募青年志愿者的信息,当即通过电子邮箱报名,后被就近安排在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港东名居社区工作。

从2月7日开始,为小区居民测量体温,统计居民生活物资需求,分拣蔬菜,给疑似病人、独居老人等送药送物资,整理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关照对象名单……王康每天忙碌不已。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王康上门统计居民生活物资需求

“我是一名团干部,也是一名武汉大学生,我可以组织宣传,带更多的团员向社区报到。”汉口学院学生任志强是校团委的一名学生团干部,同时也是2019年“荆楚英才学校”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他返乡后主动在“青春莱芜”微信公众号留言,亮明身份,积极请战。解除隔离后,他带领19名大学生团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团员主动向家乡团组织报到

“退伍不褪色,疫情不退我不退。”董佳霖武汉理工大学2019级的一名退伍大学生。他返回家乡后,主动请战参与隔离点和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迄今他已经作战了240多个小时,劝导车辆、行人600余次,测量体温4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董佳霖在社区值守

和董佳霖一样,在学校团委组织动员下,截止目前武汉理工大学共有18470名团员青年主动到所在社区(村)报到,参与社区各项防疫工作。

大“疫”当前,他们尽已所能

“我的家乡武汉是疫情的重灾区,我应该尽己所能出一份微薄之力”。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019级学生王杰

看到“青春武汉”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优秀志愿者事迹后,产生了强烈共鸣,留下自己的战疫感言。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王杰的战疫感言

疫情发生后,返乡的王杰主动参与本村疫情防控,并一直冲锋在前。面对大雪,他坚守在没有帐篷的卡点;为防止村民聚集,他挨家挨户测量体温;怕有遗漏,他拿着小本统计每家采购需求;代购物资,他先垫钱买回又手扛肩挑送到乡亲们家中……每天从早忙到晚,

哪里有需要,他就冲向哪里,目前已连续奋战了40多天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奋战在防控疫线的王杰

“装好的蔬菜包每份是10斤,我要把每份都拎到秤上称重,看蔬菜的重量是否足够。”郑欣怡一天共称重近千份蔬菜包

为保障封控期间社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2月底,武汉市推出了10元“惠民蔬菜包”,武汉团市委招募一批商超青年志愿者,负责蔬菜包的分拣、称重、包装等工作。武汉大学大三学生郑欣怡正是其中一员。

2月29日开始,郑欣怡与伙伴们每天会到超市,将根据社区需求准备好的5、6种不同蔬菜,分拣、打包装成一份,按份交给社区分送到居民手中。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郑欣怡在超市称“惠民蔬菜包”

在疫情发生后,华中科技大学2019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一苇,主动报名学校校友会的志愿者招募计划,在汉阳国际博览中心参加志愿活动。她说“95后、00后的担当,就应该在平凡的点滴中体现!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王一苇在参加志愿服务

武汉科技大学2019级研究生余园园一回到家就投身到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中。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她,积极发挥专业特长,线上为社区居民和被隔离的疑似人员开展心理疏导、情绪调节、日常慰问

他们的战“疫”有点“不一样”

莎仁格日乐中南民族大学2019级的一名本科生,家乡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当地多是蒙古族人,很多人不懂汉语。为了让蒙古族同胞能及时了解疫情,加强防范,莎仁格日乐积极收集疫情最新信息,制作成一幅幅生动的蒙文抗“疫”宣传画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莎仁格日乐抗“疫”蒙文宣传作品

许佩林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受疫情影响,暂时无法返校。他响应学校倡议,在家乡巴东县茶店子镇就地服务乡亲。除了指导养殖户给猪舍全面杀菌消毒,许佩林还提出了一些喂养方面建议。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许佩林指导养殖户给猪舍全面杀菌消毒

“报告母校,2019届毕业生本禹服务队志愿者正在湖北十堰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报告母校,2013届及2016届毕业生正在湖北恩施积极投入家乡农业生产!”

华中农业大学返乡团员青年纷纷响应学校“就地帮扶春耕生产”的号召,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用这种农科人特有的“接地气”的方式,助力乡村战“疫”。

抗“疫”战场就是一个大课堂

“现在正是需要我们青年冲锋在前的时候,我必须立即行动。” 在主题团日活动分享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6级本科生韩鹏激动地说道。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韩鹏在社区卡口值守

2月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张国旗班”团支部31名团员青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初级团校29名团员青年,利用线上举办 “南北同心、共克时艰” 主题团日活动,互相分享投身社区(村)抗“疫”工作的经历和感悟。

分享中,他们讲到最多的就是责任与担当,谈得最深的就是成长与收获

有收获的其实不止是他们。战“疫”本就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让投身其中的广大学子收获满满。

在这堂课里,青年学子读懂了家国情怀。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李璇琛的战“疫”感想

在这堂课里,青年学子明白了责任担当。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武汉大学志愿者接受央视采访

在这堂课里,青年学子学会了勇敢。

返乡大学生:在社区“疫”线奉献成长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王倩手写志愿者申请书

在这堂课,青年学子还学会了如何做群众工作,学会了感恩、细心、用情……

疾风知劲草,战“疫”显担当。

自疫情发生以来,一大批返乡大学生主动站出来,全力以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

不惧危险、不辞辛劳,哪里有需要,就奔向哪里,在“疫”线奉献青春、学习成长。

愿春暖花开之时

青年学子平安返校之日

能听到他们更多的战“疫”故事

分享到他们更多的成长喜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