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言语第二》40、周仆射诣王公

周仆射举止温和从容,仪表堂堂。他去拜访王公,刚下车,就要几个人搀扶着,王导含笑看着他。坐下以后,旁若无人地吹奏口哨。王公说:“您想追慕嵇康、阮籍吗?”周仆射回答说:“怎么敢舍弃眼前的您,而去追慕遥远的嵇康、阮籍呢!”

【原文】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40、周仆射诣王公

周顗画像

【典故】

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的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的傲世之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人物】

周仆射:周顗(yǐ,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平舆西南)人。少年时便有声誉,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嗜酒,常醉酒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永昌元年(322)王敦于荆州起兵,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为王敦所杀,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王公:王导(276—339),字茂弘,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魏晋名门“琅邪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献策移镇建邺(后改建康,今江苏南京)。永嘉元年(307),晋怀帝任命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出镇建邺,王导相随南渡,任安东将军司马。主动联络南北士族,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建立后东晋政权。王导官居宰辅,总揽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国政。协调南渡的北方士族和当地的南方士族之间以及司马氏和王氏之间的矛盾,用“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方法处理统治集团和民众之间的矛盾,平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威望甚高,朝野号之为“仲父”。咸康五年(339)去世,年六十四,谥“文献”。成帝举哀于朝堂,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嵇:嵇康(223—262):字叔夜,魏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先人本姓奚,会稽上虞(今属浙江)人,后避祸至铚家于嵇山之侧,因以为姓。为曹操曾孙女婿 ,拜郎中,调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工诗文,善鼓琴,精乐理,崇尚老庄学说,常言养生服食之事。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因不满司马氏擅权,菲薄汤武周孔,为礼法之士所嫉恨。后遭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杀,时年四十岁。有《嵇康集》传世。

阮: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擅诗文,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有《阮步兵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