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公元前246年,嬴政剛剛登基,秦國戰車再次發動,雖然是平定內亂,但鑑於上次秦國權力交接時沒把新秦王

嬴異人安排舒服,結果被奪了成皋和滎陽(皆在今河南滎陽),韓桓惠王韓然免不了心有餘悸,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這百年基業若斷送在自己手中,下去了哪還有臉見列祖列宗。

可是,自己打不過,趙國給幹趴下了,魏國嚇破了膽,楚國正由兩個慫蛋當政,唯一能把大家聯合起來的信陵君魏無忌沉迷於美婦烈酒,韓然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想死的心都有。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幹點啥怎麼都睡不著的韓然,終於琢磨出了一損招——派韓國首席水利工程師鄭國到秦國去遊說小嬴政興修水利,欲以此消耗秦國國力,自己好多混幾年

接到任務的鄭國怎麼都想不到自己一干工程的泥腿子,居然被這亂世被逼成了間諜。但為了父母之邦,他還是毅然踏上了西去的征程。然而,秦國又豈是好忽悠的,鄭國明白,想達到目的,必須拿出一套真正合理的方案。


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鄭國渠示意圖

深入瞭解秦國的水文地貌後,鄭國向年少的嬴政建言:從仲山(今陝西涇陽)以西開鑿溝渠直達瓠(音:戶)口,再以此為渠首引涇水沿北山南麓向東注入洛河,全長大概三百餘里,可改良、灌溉沿途農田。

雖然從來沒有那個國家修建過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但志在天下,並且從蜀中都江堰嚐到過甜頭的秦國朝野還是欣然聽從了鄭國的建議,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誰料工程推進途中,情報部門傳來消息,鄭國是韓然派來的間諜,任務正是誘導秦國大興徭役,以使國家疲敝,無力東出。

得知此事的嬴政和呂不韋等人勃然大怒,恨不得馬上把鄭國剁了,但鄭國見到他們時卻非常淡定。

他說:“微臣確實是我王派來的,目的無非是想我國能多活幾年,然而,我的渠一旦修成,對秦國那也是實實在在的萬世之利。

”然後便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姿態。

嬴政等人雖然看著鄭國就氣不打一處來,但誰都明白他說的在理。再加上他們本來就頭疼,開工前吹上了天,而且修的好好的利民工程突然停工,該怎麼向上上下下交代。總不能說滿朝文武都被一韓國泥腿子給忽悠了吧?於是非常大度的饒了他一命,還讓他繼續主持挖溝大業

十年後,大功告成,間諜設計的渠道引著泥沙混雜的涇河水傾瀉到兩岸低窪的鹽鹼地,改造出四萬多頃,畝產一鍾(秦國容量單位)的良田,關中從此沃野千里,再無荒年。秦國也因此更加強大。

胸懷天下的嬴政不計前嫌,命名此渠為鄭國渠。


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水工鄭國

兩千多年來,因為秦國最終橫掃六合,且韓國還是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的,所以韓然的疲秦之計,一直被當成一個愚蠢的笑話。正所謂:韓然妙計安天下,賠了鄭國又折兵

但在梳理歷史的細節後,筆者認為,這很可能是又一個以成敗論英雄的草率結論。

首先,韓國滅亡時,韓然已去世近十年,在他去世前一年,韓國還和楚、趙、魏及衛國一起組織過一次聯合伐秦行動,再次將秦國逼入函谷關,雖然最終被秦軍擊潰,四散而逃,各自回家,但韓然因此對合縱抗秦保留一絲希望也不是沒有道理。

韓國之所以能熬到這一天,派鄭國把秦國數十萬百姓忽悠的去挖溝這事兒,也不能說沒有半點功勞。

其次,就算韓然真的愚不可及,鄭國則顯然不蠢,其間諜身份暴露後對嬴政所說的那些話,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國的他肯定也對韓然說過。

看似“奇葩的妙計”得以施行,不過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並且這個選擇應該得到了包括鄭國在內的很多人的認可。

鄭國渠的建成,總的來看,使秦國糧草更有保障,加快了統一天下的步伐,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如果單論韓國,則是另外一回事。就算沒有鄭國渠,此時的秦國要把近在咫尺的韓國滅了,那也不過是一念之間,至於滅韓之後,掃滅它國是否順利,就跟韓國沒半點關係了。

馬雲說的好啊: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

韓然想出如此“可笑”的策略,鄭國還願意捨命去執行,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韓國能看到後天的太陽。

二人此舉,可謂是拿天下諸侯的命給韓國續命,用現在的話說,求生欲不是一般的強。

韓然這股旺盛的求生欲,很可能是受了他爹韓釐(此處通僖)王韓咎的影響。關於他爹的故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看鄙人拙作《王者英魂永不滅,一生充滿失敗卻矢志抗秦的清醒者韓釐王韓咎》,此處不再贅述。


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嬴政

下面,咱們再來看看,派鄭國去忽悠嬴政前,這爺倆為了不亡國,還做過些什麼。

公元前293年,韓咎繼位第三年,作為戰國七雄中最小的一個國家,韓國聯合周王室和魏國主動對秦國發動進攻。結果被秦將白起斬首二十四萬,奪去五座城池。史稱“伊闕之戰”。韓、魏二國元氣大傷

公元前290年,嗅到危險氣息的韓咎主動將武遂(今山西垣曲)之地二百里獻給秦國

公元前275年,秦國時任國相穰侯魏冉領兵伐魏,韓咎命暴鳶救之,魏冉一個打倆,斬首聯軍四萬人;

公元前273年,腦子始終像漿糊的

魏圉恩將仇報,聯合趙國進攻韓國,韓咎無奈之下向秦國求救。秦救韓,斬魏、趙聯軍十四萬。

韓咎也在這一年離開了人世,把一個千瘡百孔的韓國留給了他的兒子韓然;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佔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上黨成為飛地,韓然本想放棄送給秦國做個人情,結果兩任太守都不給他面子,最終將上黨獻給了趙國。

繼而引發秦趙長平之戰。秦國慘勝,甚至間接搭上了令諸侯聞風喪膽的殺神白起,終於消停了些;

公元前254年,韓然眼見勢頭不對,主動低頭做了嬴稷小弟,入秦朝拜,又混了幾年

再加上派鄭國到秦國修渠道,我們不難看出,至少自韓咎繼位後,韓國對秦國的關注是一以貫之的。

秦國旦有風吹草動,韓國總是最先做出反應,而且這反應一般都很極端,不是要和秦國拼命,就是直接給跪了,很少有中間狀態。


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韓然

敏感和極端的背後,依然是旺盛的求生欲。

基於對秦國野心以及秦、韓兩國實力差距地緣關係的深刻認識,韓咎和韓然父子非常明白一個道理:要想得到真正的安寧,必須扳倒虎視眈眈的秦國。

但這件事單靠自己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必須抓住一切聯合其它諸侯抗秦的機會,這正是七雄中最小的韓國之所以會主動伐秦、救魏,寧願把上黨送給趙國也不給秦國的根本原因。

與此同時,韓國一旦發現自己無枝可依,則會毫不猶豫的倒向秦國,因為這是它活下去的唯一方法,為了活下去,什麼土地、尊嚴、甚至未來都可以不要,所以才會有獻武遂、入秦宮,以及無奈之下使出用頂級水利工程師做間諜的“昏招”。

這一切無不是為了苟延殘喘,以待時變。很多時候,國家和個人並無不同,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可惜的是,山東六國始終以鄰為壑,韓然的疲秦之策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千古笑柄。

但筆者有時候忍不住想,如果六國有幸在秦國因為挖溝,稍微放慢東出腳步的十年間誕生一才志堪比信陵君魏無忌的雄主,聯合天下諸侯,將秦國再次壓入函谷關內十幾年。

韓國得以苟活到嬴政去世,張良,韓信,項羽等人長成,這天下事又當如何,我們又會怎樣看待韓然的疲秦之策呢?歡迎有興趣的朋友留言討論!


鄭國渠往事:韓然看似愚蠢的疲秦策略背後,是韓國旺盛的求生欲

鄭國渠遺址



漁樵故紙致力於以有趣的語言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史實正而不悶,觀點奇而不歪。願大家一笑之後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