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一場始料未及的疫情,讓生鮮線上滲透率加速到了兩年後。但如果沒有能力接住這場提速,帶給生鮮電商的只有“消化不良”。


前端流量的湧入、訂單爆發式的增長、用戶習慣的形成,每一位生鮮行業從業者都看到了其中的機會,但卻不是人人都接得住。供給側任何一環斷掉,都會影響履約的質量,從而損害用戶體驗。


“需求側井噴的同時,也暴露出了整個行業供給側能力被挑戰的問題


生鮮電商,這是一塊眾多電商企業既愛又怕的領域。愛的是大家都看到了生鮮電商巨大的市場前景和誘人的利潤空間,怕的是鑑於生鮮電商業務進行中存在著許多難以輕易破解的門檻而不敢輕易涉足這個有別於其它零售品的電商領域。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生鮮電商起源於電商對於流量的渴望,生鮮的高頻,現金流失帶動其他品類的利器,從2005年易果生鮮成立,到2013--2016年眾多的生鮮電商企業獲得融資,2016年盒馬成立,將新零售前置倉概念帶入生鮮領域;2018年達到投資的頂峰;2019年呆蘿蔔、青年菜君等一批生鮮電商慘淡收場,就連第一名易果日子也不好過,超級物種更是消聲覓跡;


生鮮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高樓塌


全國生鮮電商第一股證券代碼為“833466”的盛盈匯、向法院申請盛盈匯破產程序以償還債務。至此,繼食得鮮、鮮生友請、妙生活、我廚生鮮、呆蘿蔔、迷你生鮮等、易果生鮮、又一家生鮮電商“陣亡”。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根本上,在這一系列陣亡名單中,帶給我們最大啟發,仍是那句“生鮮不易,盈利為王” ,不盈利的生鮮創業,都是“耍流氓”。


01

峰迴路轉?


食材配送企業“望家歡”於近日完成6億元B輪融資,由美團點評領投,原股東隱山資本跟投。


“望家歡”是國內頭部團餐食材配送企業,成立於1995年。目前,公司擁有130多家分、子公司,服務客戶近2萬家,主要fu'w政府機關、學校、醫院、連鎖餐飲企業和大型商超等企事業單位。


“望家歡”業務涵蓋農產品種植、農產品冷鏈配送、淨菜加工、食堂承包&中央廚房、電子商務五大部分。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1月9日:十薈團獲8830萬美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愉悅資本、渶策資本、啟明創投、阿里巴巴、真格基金、華創資本。十薈團通過微信小程序形態,基於城市社區/小區,為社區家庭帶來新鮮美味的產地食材以及日用品等。


02

餐飲供應鏈企業逆勢而漲


疫情發生後,幾乎對於餐飲業是致命打擊,疫情期間,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到九成以上;7%的企業營收損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間;營收損失在七成以下的僅為5%。據億歐網、恆大研究院等的調查數據顯示,短短7天的春節假期,受疫情影響,僅餐飲行業直接經濟損失高達約5000億元。


餐飲業斷崖式下跌,但是服務於餐飲業的上游食材供應鏈企業逆勢而漲!


美菜、樂禾、黃馬甲、米禾、蜀海、好生活、宏鴻等餐飲供應鏈企業不約而同的介入到社團銷售中,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還有那位無所不能的中石化,也將賣菜的生意做進了便利店;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生鮮電商在2020年的軌跡可能會再次上揚,市場規模可能會以倍速式增長。只是競爭也將前所未有的慘烈,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釋放的戰火,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獨角獸們的衝刺,盒馬鮮生、7Fresh等“新零售”的擴張,以及被小程序激活的線下業態的星星之火……行業格局必然會引發一場劇烈地震。


那麼疫情後,生鮮的這一輪廝殺將會給行業什麼樣的變化?


這兩大類生鮮電商頭部企業在疫情中各有特點。


前端的生鮮電商


以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代表的前置倉生鮮企業:


1、業務服務城市少【6個】,聚焦民生類生鮮商品。

2、本地供應商佔比高,浦東新區商委等政府支持。

3、客單價低。疫情期間民生單品需求暴增,網上訂單主要集中在蔬菜、柴米油鹽、方便麵、冷凍食品等,同時客戶購買頻次增加,亦攤薄了客單價。

4、同樣的問題是人員緊缺。

5、蔬菜等偏民生產品到貨率較高在80%以上,而水果產品需要層層檢疫,物流偏慢,到貨率不足30%。


缺陷:此輪廝殺將生鮮電商的缺陷表露無疑:


只關注前端,供應鏈失控:


由於缺乏對於供應鏈的把控:地區倉、區域倉配中心、門店前置倉三級倉庫快速響應貨品的預冷、分級、打包、集發等流程。 在總倉驗收、加工分揀、前置倉等環節, 供應鏈失控。所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前端價格虛高,缺貨!


配送成本失控,無法降低:


為了滿足訂單,使得配送成本失去控制,加上春節疫情期間的高昂人力成本,客單價100元,人均日配送80單,按照生鮮毛利15%計算,依然不能覆蓋配送成本,店面分揀成本,到家的等待時間,門禁無法突破;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無法複製條件,增長乏力:


對於盒馬,叮咚來說,成本不是問題,鬧心的是前置倉+3公里配送範圍的模式無法複製,只對於上海、廣州、杭州等一線達成是適用、以高門店成本和訂單密度取得的戰績,無法進一步複製,這是生鮮電商和核心煩惱!


B端餐飲供應鏈企業


在城市嚴控出行的局勢下,生鮮滯銷也在同步發生。農產品與外界的運輸中斷、批發市場的採購量急劇下降、零售門店關門停業,以至於年前囤了大批貨物的生鮮酒樓開始“轉型”為生鮮超市。


生鮮供應鏈中上游的自救,以及所發生的一連串化學反應,或許比生鮮電商的熱鬧更能左右市場的格局。


而生鮮B端企業:美菜、樂禾、黃馬甲、米禾、蜀海、好生活、宏鴻.....他們的優勢在於生鮮供應鏈運營,在疫情下,社團營銷的成績斐然: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優勢:


1、在菜市場不能開張的特殊性況下,使用社團營銷的形式,快速佔空白市場。

2、渠道成本難控制本就是強項,採用批量,套餐的形式減少分揀成本,保證利潤;

3、採用社團銷售的模式,讓利給社區團長,將二次分揀和上門交付給社團完成,流通速度,配送效率大幅度提高;


缺陷:


1、缺乏訂單整合工具,對於電商系統的認知缺乏,在APP的開發,粘性,人性化方面缺乏經驗;

2、由於無前置倉,銷售半徑受控,是能圍繞集配中心,保證30公里範圍內的次日送達;疫情後時效成為命脈;

3、由於依賴人員和與一批市場的良好關係,可複製性極差;


作為電商細分領域的最後一片“藍海”,生鮮電商雖然繁榮,卻很難賺錢。也正是此時,看到商機的國內生鮮電商企業紛紛進入該領域,市場格外繁榮。


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400億元,但是繁榮背後,生鮮電商市場滲透率卻只有可憐的不到2%,並且“倒閉潮”也隨之而來,一時間讓行業內“哀嚎遍野”。


所以說,生鮮電商的痛點,不在“電商”,而在“生鮮”。生產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商品流通環節的非標化、粗放華、冷鏈配送物流的不完善等,都是最根本的問題。


貧瘠的土地上,長不出好莊稼,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是生鮮電商死亡大潮的必然因素。


總體而言,在生鮮行業,活著已經不易,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如何在險象環生的生鮮市場博得一席之地,是生鮮的從業者們更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按照一般的市場規律,當市場被徹底激活時,總會有一些場內選手們意識不到的機會,進而被衝擊、被挑戰、被淘汰。就像“黑天鵝”出現的時候,產生的影響總是一體兩面的,有人掉進了陷阱,也有人抓住了機會。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外賣只是改變用餐的場景,提升用餐便捷性,本質沒有改變供需主體。供,餐家;需,消費者,只是信息交互發生了變化。但是目前的生鮮模式,可能會改變供需結構,供方由市場,集市(小販,商超)改變成生鮮企業,這樣個性化需求會被打壓。


這個改變要麼徹底化,要麼原有的供方變革,成為攪局者,生鮮電商自營平臺成為偽命題。


生鮮電商的核心是供應鏈的重組!


疫情過後、生鮮依然會成為菜販子的天下!


從產品的價格,品項兩個核心要素來看,生鮮電商沒有解決這個核心問題!三倍以上差價,會使得消費者回歸到菜市場和超市;


到家業務增加了從門店或前置倉配送到消費者的業務環節,進而在人力、線上流量來源、數字化系統、分揀物流效率等方面增加了線上成本,這恰巧與生鮮品類的低毛利率特徵產生矛盾。


企業佈局到家業務的前提是平衡毛利額與成本效率的問題,核心指標是看訂單密度、毛利率、客單價,因此企業佈局到家業務能否盈利的核心在於擴大規模、優化供應鏈和提高效率。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生鮮是損耗率極高的品類,從產地到餐桌的倉儲、運營、物流等環節,將產生5%到10%左右的損耗率,同時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投入,尤其是生鮮極為依賴的冷鏈物流,動輒需要上億的建設資金,並且大多數冷鏈企業的服務是割裂的,往往只能服務某一個幹線、某一個城市的配送。


此外還涉及到生鮮的盈利問題。生鮮產品的毛利率一般在20%左右,但倉儲運營和物流成本就佔到了毛利率的三分之二,唯有提高客單價和客單量,才有盈利的可能。


所以疫情過後,相信靠近客戶較近的盒馬,叮咚會考慮收購生鮮供應鏈企業;

而B端的生鮮供應鏈企業憑藉多年的生鮮渠道優勢,成本優勢會逆襲電商;


不管生鮮電商多麼好,改變菜市場還是征途漫漫!

這裡祝福生鮮電商好運!


疫情後生鮮變革,中上游走向零售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