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掉渣饼:盲目扩张,满地李鬼

2005年夏天,一位来自湖北恩施土家自治州名叫晏琳的武汉女大学生从自己小时的生活经历出发,把传统风味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将土家烧饼进行改进,发明了 “土家掉渣饼”。在短短数月之内就风靡大江南北,被称为“中国式比萨”,引发无数人跟风效仿。

然而数月之后形势便急转直下,由盛至衰,不少经营“土家掉渣饼”的店铺很快便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就连其技术转让费、加盟费也从数千元跌至最低的30元。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创业风暴,留给我们无尽的思索。

土家掉渣饼:盲目扩张,满地李鬼


像“土家掉渣饼”这种手工作坊式的餐饮业,其生产流程过于简单,技术含量不高,很便于大众仿制,因此根本就不具备发展成加盟体系的资质。同时,对于一种特色食品来说,由于加盟商众多,造成品质难以保证统一、口味过于大众化,更成为其难以流传下去的致命弱点。随着掉渣饼的走红,大量使用变质猪肉和“垃圾肉”做馅料的黑作坊也应运而生,这对行业的发展更是致命的打击。

其次,开创者晏琳过早地办起了培训班,将技术公之于众,失去了专利保护的机会,致使社会上的类似产品出现得过多、过滥。"掉渣饼” “土掉渣” “掉渣渣” “香掉渣” “土家西施” “土家武大郎”的“土家掉渣饼”系列烧饼店越来越多。模仿过滥导致了产品供大于求、品质参差不齐。另外,“土家掉渣饼”发展的高峰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北京的各式掉渣饼店就有500余家之多,市场根本消化不了如此巨大的容量。

土家掉渣饼:盲目扩张,满地李鬼


从掉渣烧饼的连锁经营过程来看,推行连锁加盟的经营者们更看重短期利益,急功近利的成分较多。加盟的门槛设置过低,授权过滥,只是注重对加盟数量上的扩张,而缺少质量上的提升,难免使加盟店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导致无序竞争、分散经营,使掉渣烧饼迅速“降温”。

“土家掉渣饼”的主打产品只有一种,偶然吃一次还好,久而久之,就很容易让人厌倦了。虽然晏琳后来采取了措施,推出了新品“马打滚”和“泡椒软饼”,但前者不符合快餐食品的要求,后者则在很大部分上抢了掉渣饼的资源,造成内耗,因此并未对挽救“土家

掉渣饼”起到多少作用。

2006年3月,春节刚过,“土家掉渣饼”的加盟商们就得到这样的消息:最初掏了3万元加盟费也没得到的烧饼秘方,被公司以5000元的价码甩卖!没多久,易趣、淘宝网上就有人公开叫卖“土家烧饼秘方”,最便宜的只要8元!众人哗然……“掉渣”陷入一场空前危机。

与此同时,晏琳开始挨个儿地与加盟商解约:退还万元保证金,交回加盟合同。至此,红火了整整一年的“掉渣”烧饼开始分崩离析。

土家掉渣饼:盲目扩张,满地李鬼


2006年3月7日,一位坚决不肯退还合同的加盟商起诉“掉渣”公司隐瞒“没有取得商标权”的真相进行加盟,是一种严重的欺诈行为,请求法庭裁判,“土家掉渣饼”前途渺茫。

在剖析完晏琳和加盟商们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之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周围的市场大环境。“土家掉渣饼”申请的商标到位之前,跟风的店铺已经层出不穷,满地李鬼,反而害了李逵。有了真的,便也有了无数真假难辨的假冒伪劣……李鬼们的模仿能力似乎是超强的,只是这种模仿不是为了学习、进步和提高,而是在毁灭了对方之后,再亲手毁掉自己。

土家掉渣饼:盲目扩张,满地李鬼


加盟品牌店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品牌与价值,并将其渗透到企业的店面装修,店员沟通、公众传播和日常经营中之中,形成重要的企业文化特色,从而使产品和品牌相互融合,那么企业形象将会更加丰满,抗风险能力势必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