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女博士 5个“霸道”第一次

泸州女博士 5个“霸道”第一次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女博士董丽出征以来,在战役一线见证了5个第一次:出诊、值班、收治患者……有苦有乐,别样“硬核”相当“霸道”。

2020年2月15日 第一次使命在肩

疫情开始,董丽和同样是医生的老公主动请缨,时刻准备赶赴前线。

接到出征通知时,想起六旬父母和5岁的女儿,突然有些焦虑和不安,董丽说:“仍很庆幸能够成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

女儿天真的样子和不舍的眼神,爱人的“调侃”说要承包两年家务,导师杨思进的嘱托“中西结合”救治,白雪主任的叮嘱“加强防护”……反复在她脑海中支撑并提醒着她,2020年2月15日出征的号角吹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泸州“新冠肺炎”应急医疗队第四次出发了。

泸州女博士 5个“霸道”第一次

董丽(左三)与同事们一起战役一线


2020年2月19日 第一次收治病人

来到医院的第5个夜晚,是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患者最多的一次。

“4名确诊患者即将入院。”18:00接班后,收到通知的董丽迅速准备床位,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20:20、22:00,4名患者分别转入,董丽协同为4名患者安排入住、监测生命体征,询问病史、完善病例资料等。第二天为他们进行抽血,完善相应检查,收集舌苔等资料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中医治疗专家组汇报。

2020年2月21日 第一个“煎熬”夜班

里三层外三层,“粽子式”的全身防护服,丝毫没有发热的感觉,隔离病区里空荡荡的走廊吹着湿冷的风,此刻身上全是冷冷的寒意,夜晚的低气压,N95口罩更让人呼吸困难,办公区里简易的折叠床,用军大衣当被子,靠小太阳取暖,今晚23:00-次日8:00,“又冷又痒又饿”董丽说:“我甚至想起了寝室里还没有吃完的半根火腿肠,第一次感觉火腿肠的味道这么香,期盼着黎明早点到来!”

2020年2月24日 第一次“难受”出诊

这趟4小时的出诊“医生比患者还难受”。

晚上23:00,董丽接到出诊泸县云龙接患者的通知,返程途中,在转运救护车内部的负压舱里,陪护着即将入院的患者,憋闷的空间,“全副武装”下,晕车,全身冒冷汗,心慌呕吐,口罩无法取下,董丽只能将呕出来的胃酸又咽回去,“现在回想也觉得恶心”,董丽说:“当时患者问我怎么了,我说没事,一会就到了,坚持着靠‘作为一名医生’的意志支撑!”

2020年2月26日 第一次感受“胜利”

泸州2个家庭5名患者治愈出院,单日出院人数之最,“最小的患者”“两个家庭”“胜利的曙光”是26日的标签。董丽说:“看到他们一个个团圆的家庭和幸福的笑脸,让我倍感温暖和自豪。”

(汪建英 王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