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女博士 5個“霸道”第一次

瀘州女博士 5個“霸道”第一次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女博士董麗出征以來,在戰役一線見證了5個第一次:出診、值班、收治患者……有苦有樂,別樣“硬核”相當“霸道”。

2020年2月15日 第一次使命在肩

疫情開始,董麗和同樣是醫生的老公主動請纓,時刻準備趕赴前線。

接到出征通知時,想起六旬父母和5歲的女兒,突然有些焦慮和不安,董麗說:“仍很慶幸能夠成為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者。”

女兒天真的樣子和不捨的眼神,愛人的“調侃”說要承包兩年家務,導師楊思進的囑託“中西結合”救治,白雪主任的叮囑“加強防護”……反覆在她腦海中支撐並提醒著她,2020年2月15日出徵的號角吹響,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瀘州“新冠肺炎”應急醫療隊第四次出發了。

瀘州女博士 5個“霸道”第一次

董麗(左三)與同事們一起戰役一線


2020年2月19日 第一次收治病人

來到醫院的第5個夜晚,是瀘州市傳染病醫院收治患者最多的一次。

“4名確診患者即將入院。”18:00接班後,收到通知的董麗迅速準備床位,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20:20、22:00,4名患者分別轉入,董麗協同為4名患者安排入住、監測生命體徵,詢問病史、完善病例資料等。第二天為他們進行抽血,完善相應檢查,收集舌苔等資料向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中醫治療專家組彙報。

2020年2月21日 第一個“煎熬”夜班

裡三層外三層,“粽子式”的全身防護服,絲毫沒有發熱的感覺,隔離病區裡空蕩蕩的走廊吹著溼冷的風,此刻身上全是冷冷的寒意,夜晚的低氣壓,N95口罩更讓人呼吸困難,辦公區裡簡易的摺疊床,用軍大衣當被子,靠小太陽取暖,今晚23:00-次日8:00,“又冷又癢又餓”董麗說:“我甚至想起了寢室裡還沒有吃完的半根火腿腸,第一次感覺火腿腸的味道這麼香,期盼著黎明早點到來!”

2020年2月24日 第一次“難受”出診

這趟4小時的出診“醫生比患者還難受”。

晚上23:00,董麗接到出診瀘縣雲龍接患者的通知,返程途中,在轉運救護車內部的負壓艙裡,陪護著即將入院的患者,憋悶的空間,“全副武裝”下,暈車,全身冒冷汗,心慌嘔吐,口罩無法取下,董麗只能將嘔出來的胃酸又咽回去,“現在回想也覺得噁心”,董麗說:“當時患者問我怎麼了,我說沒事,一會就到了,堅持著靠‘作為一名醫生’的意志支撐!”

2020年2月26日 第一次感受“勝利”

瀘州2個家庭5名患者治癒出院,單日出院人數之最,“最小的患者”“兩個家庭”“勝利的曙光”是26日的標籤。董麗說:“看到他們一個個團圓的家庭和幸福的笑臉,讓我倍感溫暖和自豪。”

(汪建英 王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