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3億天影股份擬IPO,疫情重創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讓原本朝不保夕,僅憑在春節期間回血賺錢的電影院陷入顆粒無收的窘境。

自1月23日春節檔所有影片全部官宣撤檔後,目前累計撤檔的電影已超過28部。而由此給影院直接造成的後果是,停擺一個多月的影院目前累計損失的票房約115億元,並且有媒體預測全國影院一季度員工成本高達40億、房租物業5.5億、非票房損失28億。

更加糟糕的是,現如今,什麼時候有電影可看,什麼時候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觀看,似乎仍遙遙無期。

“熱錢”撤離之後,影視行業迎來寒冬,為影院提供設備服務的服務商經營情況也不容樂觀。

然而,在這個看似不太友好的時候,一家為影院提供設備服務的服務商卻有了擬上市融資的日程。

天影股份IPO:股東背後現橫店影視、幸福藍海

近日,天影股份公告稱,國泰君安證券於2019年5月23日與公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並擔任公司在創業板上市的輔導機構。2019年6月3日,輔導備案取得北京證監局受理。

截至目前,國泰君安完成了天影股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的輔導工作,向北京證監局申請驗收天影股份的上市輔導工作。

募資3億天影股份擬IPO,疫情重創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

此次天影股份擬發行股數不超過1336萬股,公開發行股份比例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為3.2億元。其中,15228.15萬元用於服務網點建設項目,10765.96萬元用於天影雲放映管理系統及信息化建設項目,6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啟查查顯示,天影股份成立於2010年7月,註冊資本為3006.2萬元,背後控股股東為天影投資,佔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46.33%。

募資3億天影股份擬IPO,疫情重創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戴亞兵、史翠芳夫婦,合計持有2990.63萬股股份,佔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74.65%。其中史翠芳直接持有公司7593750萬股,通過天影投資間接持有公司9281250萬股,合計持股比例為42.12%。

值得一提的是,天影股份旗下控股的企業共有14家,多為影城類公司。而上市公司橫店影視的子公司橫店影視投資則持有天影股份6.4%的股份,上市公司幸福藍海持有天影投資控股企業幸福藍海影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0%的股份。

融資方面,在本次發行前公司並未獲得過融資,其收入的主要來源於核心業務影院系統集成,將放映機、音響、服務器、銀幕等影院設備整合為一套影院影音系統,該業務板塊2016年至2018年分別佔總營收的33.81%、44.54%、49.24%,2019年上半年佔比下滑為38.67%。

盈利能力方面,2016-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天影股份的營收分別為2.42億元、3.2億元、3.92億元,1.6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1169.19萬元、4119.60萬元、4596.63萬元、1823.30萬元。

不過,儘管天影股份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在快速增長,淨利潤增長率卻在逐年下滑。報告期內,公司2016-2018年淨利潤分別為1084.99萬元、5252.40萬元、5755.58萬元,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2485.31萬元;2017年的淨利潤增長率飛速增長高達384%,但是2018年出現大幅下降至9.58%,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還不及2018年淨利潤的一半。

募資3億天影股份擬IPO,疫情重創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

細看下來,同樣讓公司承壓的還有其不斷爆增的應收賬款。

2016年至2019年年中,天影股份的應收賬款分別為2364.90萬,2893.64萬,5365.57萬和7124.56萬,佔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78%、9.03%、13.68%、21.03%,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分別為11.03、12.19、9.50、5.43。

應收賬款佔比高,意味著天影股份承擔著一定的資金壓力。數據顯示,公司賬齡在一年期內的應收賬款餘額佔比分別為98%、96.57%、96%、92.79%。

而公司2016-2018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淨額的增長亦逐漸放緩,特別是2019年上半年,淨額出現了負數,淨流出3723.16萬元;天影股份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也在2019年上半年出現了負數,減少了1505.21萬元。

在一月份披露的招股書中,天影股份也解釋了“應收賬款”這一問題,“雖然賬款多,回收難,應收賬款賬期較短”。而且“公司對廣東大地影院建設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收入規模增加,同時應收賬款餘額增加所致。”

但目前來看,最讓人擔憂的是,2020年整個影視行業如墜入冰河世紀,作為影院設備服務商,天影股份或許也難免遭遇損傷。

疫情重創下,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國家廣電總局、藝恩諮詢的數據顯示,2013年-2017年,我國影院建設以及銀幕數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長,2018年後影院和銀幕增長放緩,然而,電影銀屏數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8.87%。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為12408家。

但是從2013到2015年,全國影院單銀幕產出從120萬元增長至139萬元,之後就開始下滑,2018年下降至101萬。2016—2018年,全國影院單銀幕產出降幅分別為14.1%、8%和8.3%。與此同時,影院平均上座率從2015年的17.37%下降至2018年的12.49%,單座收益從0.96萬元降至0.67萬元。

近年來的電影市場增速開始顯著降低,勢必也會對提供影院服務的天影股份造成不利影響。

募資3億天影股份擬IPO,疫情重創影院供應商也受牽連 ​

投入高,利潤低,回本慢,在一些影城老闆看來,一年辛苦下來只剩下100多萬,要想回本就得等八九年,期間還不能有天災人禍。

比如本次疫情中,全國12408家影院毫無疑問是程度最嚴重的受害者之一,且損失不可逆、無法回補。很多影城1月份虧損在30萬-50萬不等,2月份更是全部停擺,2個月虧損就上百萬。

而這樣的虧損甚至在整個上半年都難以好轉。影院損失慘重,為影院提供設備服務的天影股份難免被牽連。

天影股份也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公司的業績存在較為明顯的季節性特性,一季度的春節檔和四季度的國慶檔通常為影院設備技術服務收入的波峰。

2020年,中國電影一季度春節檔的收入接近為0,這樣來看,公司2020年的業績大概率會較2019年大幅下滑。

而天影股份2017年-2019年的營收、淨利潤增長率已經雙雙下滑,加之面臨此次史上“最毒的冷空氣”狂襲,不排除因應收賬款金額增加而導致應收賬款回收風險增大。在此背景下,天影股份還能夠被資本市場認可嗎?

來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入駐獨訊頭條自媒體平臺,享受三億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