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子”的這兩個月

2020年2月以來,“禾子”的微信“破紀錄”地添加了49位好友,這對於不搞推廣、不做買賣的普通人來說確實有些“不尋常”,但對於新冠疫情下的一線法官來說,這種“不尋常”卻顯得稀鬆平常了。

“禾子”的這兩個月

“禾子”是平橋區法院民二庭員額法官季恆的微信。頻繁響起的提示音、消而又至的未讀紅點,成為了季恆最近兩個月工作主基調。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審判工作的影響,季恆通過微信或者電話加強與案件當事人的溝通聯繫,積極組織當事雙方通過雲法庭參加訴訟活動。

“禾子”的這兩個月

“有時聯繫當事人三五天都不理你,這種時候真的有挫敗感。當時就想再嘗試一次、再堅持一下,語音接通的那一刻真的特別開心,之後當事人也比較配合我們工作,你會發現我們的耐心當事人能將心比心。”

確定雲庭審的時間後,季恆開始給案件當事人詳細講解網上開庭的流程,提前下載客戶端進行聯調測試,另一方面又擔心當事人在舉證質證環節不會操作,提前讓各方當事人把證據拍照發送過來,庭審時由自己具體操作與當事人共享,方便訴訟。同時告知當事人把委託手續、證據材料原件等郵寄到法院。

“禾子”的這兩個月

2020年2月,季恆成為平橋法院第一個利用互聯網“雲法庭”平臺開庭審理案件的法官,一週之內連續審理4起。

雲上開庭、線上調解、下沉“疫”線,每一位平橋法院人都在為疫情防控與審判執行的雙勝利而努力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