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都很有儀式感。

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賀冬”等,被視為大吉之日。這一天皇帝祭天,民間也有“賀冬”的習俗,十分熱鬧。

這天早上,人們會早早地起床,打掃庭院,佈置家居。男女老少穿上華麗的服裝,走親訪友,美食相贈,互慶互賀。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冬至這天的吃食,南北有別。北方家家包餃子,南方多是做湯圓,還有許多地方燉羊肉,吃餛飩,以及蘇州釀酒,江南煮赤豆米飯……“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無論哪一種,都是一個溫馨暖冬、冬至吉祥的喜慶節日!

餃子俗稱扁食,傳說是扁鵲為了醫治百姓冬天凍耳朵而發明的吃食,老話說:“冬至不吃扁,凍掉半邊臉”。我們老家好像立夏、立冬、夏至、冬至,以及中秋和除夕,都是要吃餃子。雖然餃子有許多種,我還是做了最經典的豬肉蘿蔔餡兒,只為懷念一下母親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老爹和婆婆在外面曬太陽,我和姐姐一邊說著話,一邊和麵、切菜、調餡兒。蔥味姜味蘿蔔味​,再熗一把花椒油,“滋啦”一聲潑在放了佐料的肉餡上,房間裡瀰漫開誘人的五香味兒……我們幹著活,同時打開微信,和遠方的遊子視頻——把節日的氣氛,在熱鬧的聊天問候中渲染開來!

圓滾滾的餃子在鍋裡沸騰,有人要吃蒜汁蘸料,有人嚷嚷著要喝酸湯餃子,更多的回答是什麼都不用,就是享受餃子的原味,最後來一碗原湯化原食!

飯畢,小孩仍在院裡奔跑,慵懶的陽光灑進廈間,老人們已經昏昏欲睡,突然聽見誰訂了機票,小年祭灶時就可以趕回家,睜開眼來打岔……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冬至之後開始交九。數九歌中有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們當地的數九歌略有不同,最後兩句是“九九楊落地,十九杏花開”,我更是喜歡!總是默默數著九,數著楊柳發芽,數到杏桃花開!

比起現代的人簡單聚在一起的吃喝玩樂,古代文人雅士要有趣的多。常常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用九碟九碗,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民間流行從冬至起,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

其中,“寫九”通常是準備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劃,共八十一劃。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待到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恰好填成,才算大功告成。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而“畫九”就更美觀和浪漫了,俗稱素梅圖:就是畫一枝素梅,枝上九朵梅花,每朵九個花瓣,一共九九八十一瓣,也或者是一枝梅上,八十一朵小梅花,每天用墨塗染一個花瓣或者一朵梅花……染完的素梅,恰是一幅精心構思、技法獨特的梅花圖。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無論“寫九”還是“畫九”,日子按照筆畫過,這樣參與的一個過程,都是極美的。想那數九寒冬,尤其是我們北方地區,大地蕭瑟,冬日奇寒,漫漫長夜難捱,又沒有現代完善的保暖措施,人們尋得如此閒情雅緻的消磨時光,也真是達到內心逍遙的自在境界。我也想要這樣的消遣,就看有沒有那份耐心和恆心了。更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記性和才情,製作一幅消寒圖,然後,每天在圖上籤到呢?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傍晚回到自己的小家,不急著做飯,立馬奔向陽臺,侍弄自己的花草。錦晃星和兔耳朵終於起死回生,雅樂之舞又插了兩盆,三角梅花期剛過,蟹爪蘭正豔,紫背萬年青的玉色小花苞,像裹在紫色搖籃裡的拇指姑娘……最美的是幸福樹,在樓下露養了大半年,回到室內顯得油光閃亮,碧綠蔥鬱,站在客廳,讓我看著格外幸福!

冬至,冬日裡最美的團圓

一邊熬粥一邊蒸了包子,坐下來休息的時候,看到朋友圈裡發的蠟梅,心下尋思,蠟梅已開,雪,什麼時候來啊?

冬至,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