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孩子教育是當下中國牽動各方面因素最多的社會話題,身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我也被裹挾在其中。而教育行業卻又是信息最不透明最不對稱的領域,名校也沒有太多動力給焦慮的家長提供更多信息。


本系列文章旨在打破這種不透明和不對稱,把最純粹的上海教育信息呈現給大家。


在目前上海的教育環境下,不同觀念的家庭對於教育可以從“西”到“東”有好多種選擇,孩子也有不同出路。對於孩子的教育規劃,宜早不宜遲。讓我們跟隨指針來一探究竟,看看所謂“西東”到底意味著什麼。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1 最西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選擇這條路線的家庭多有國際背景或外籍身份,生活在比較國際化的圈子中,生活方式較西化,喜歡說英文多過中文。


早早確定孩子將來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以國際學校為主一路向西,留學也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孩子到了高中甚至初中就出國了, 很多事情需要從小學階段就要系統地做準備了。


然而,即使是中產階級家庭,讓孩子早早明確走國際化路線,也要承受經濟上比較大的壓力。想要申請到國外名校,經歷一定要豐富。各色夏令營、冬令營,有上課類型的,有體育類的,科技類的,還有許多遊學活動,不一而足。


此外,各種標準化的考試如SSAT、託福等也需要準備起來。中國學生由於是在名校的亞裔名額(通常佔5%左右)之間競爭,刷分也開始流行起來。託福不考到110分以上,SSAT不在95%以上不罷休。


最後,還要請留學中介,申請文書和麵試準備。往孩子身上配置的資源堪稱“頂配”。


除了經濟上的壓力,家長還需要幫助孩子適應跨國生活及各種文化衝突。更長遠來說,這些孩子在未來也將面臨身份認同的搖擺,包括中文能力乃至東方文化理解力的挑戰。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2 偏西


選擇這條路線的基本上還是中國家庭,經濟基礎較好,家庭裡的溝通以中文為主,希望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礎,對中國人身份有認同,但明確接受和喜歡西方式的教育精神,對公立教育及雞血教育方式有先入為主的不信任感。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一般走這類路線的家長會選擇雙語學校。


很多家長的心態是,先在偏西方的環境上到初中再看後面是選擇體制內還是體制外路線。雖然,雙語中學在中考是拼不過其他民辦初中的,但人一旦不處在一個集體雞血的環境裡,焦慮感就會少一點,且之後走國際路線也方便很多。


比如某XW班負責招生的老師坦言:錄取就不怎麼看奧數,XH中學則更多地考察孩子上課的綜合表現。


雙語學校和普通的公立學校的教育方式確實截然不同,雙語教育要求則開放很多。


百分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分階段打分。題目往往也很開放,比如要求設計一個虛擬的國家地圖,需要有幾個州、幾條河流、幾個港口,或者為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起草“招生簡章”等。


這樣的開放性題目,更能培養孩子的全面能力和開放性思維。當然,如初中之後選擇國際教育這條道路上,競爭仍然激烈。最終孩子們將被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與全球各國的好學生,競爭國際優秀大學的名額。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3 偏東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選擇這條路徑的家長基本上認可中式教育,競爭心理較強,不接受刻板公立教育,喜歡“加強版”的中式教育,小學、初中喜歡上民辦學校。有一些雙語學校實際採用雞血模式,如SW的境內部,這裡歸入了偏東模式。


很多家庭從小學低年級起就開始“雞血”起來,進入了各色奧數班學習奧數,通過奧數成績或者去讀“XW班”,爭取民辦初中名校。這些民辦初中都能有更大的幾率讀“四大名校、八大金剛”等重點高中。


“藥”到了初中也不能停,因為初中要衝的是“高中公立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試”。要知道這幾所名校幾乎壟斷了上海高考的好學校名額。


“雞血”學校的出現,可以說是教育競爭白熱化的一種必然產物。


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認為這是壞事,中產家長自己很多就是從應試競爭的硝煙中走來,在這個競爭殘酷的社會也深知“物競天擇”的哲學,還經常擔心孩子的競爭意識和鬥志不夠。


更有一批家長,把生活的重心和期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對待學習比孩子還上心,這也是為什麼奧數班都有一批陪讀的家長。


值得一提的事,到了高中階段,儘管孩子衝過了中考,也會有部分當年“偏東”家長把海外作為新的雞血目標,讓孩子用中式教育的方式刷託福、GRE分數,申請到海外名校。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4 最東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基本上對西方教育和民辦教育沒有什麼想法和興趣,百分之百走公立路線。 這也包括一批對孩子教育無為而治的家長,不過多爭取,直接讀對口小學和中學,一路公辦,完全以本土高校為目標。


在上海985名校有四所:復旦、上海交大、同濟、華師大。而事實上,要考上這些名校,機會大多壟斷在幾家重點高中手裡。這些重點高中的名額,很多已經被好初中的孩子提前預定了,好小學又直通這些好初中。


因此,一個娃能通過傳統路線,在淘汰率接近50%的上海中考廝殺中存活下來,再考上重點高中,對於孩子已經非常不易,而整個壓力也就這麼一級級的從上往下傳遞下去。


這種最傳統公立教育路徑,10多年前也是絕大多數上海人唯一的路徑,目前仍是絕大部分人的選擇, 我們稱之為最東模式。


這種模式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審視,並被更多樣的教育路徑取代。 比如上面提到的偏東模式,越來越成為對孩子教育有追求的家長選擇之一。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5 全景路徑


我們把教育的各個階段: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放進這幾條路線,再結合各個節點的選擇可能性,便可以得出如下的上海教育規劃路徑全景圖。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作為家長的你,結合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實際情況,讀到這裡想必有了更清晰的路徑想法。


上海教育全景指南:教育規劃,要問西東

04 結語


中國仍然身處一個優質資源稀缺的時代,好的教育資源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仍是小數。從統計學的角度看學生,無非就是概率問題,但對於個體來說,自己就是自己那個100%。


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各不相同,不同階段的教育又可以在“東”“西”之間切換。教育的指針往往搖擺不定,甚至隨時可以適度偏轉,屬於你孩子的指針目前又偏向哪裡呢?


在這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教育時代背景下,我能體會到很多家長內心的搖擺不定。或許最大的焦慮是在潛意識裡,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輸不起。


而教育政策的變化又進一步加劇了選擇的難度,比如最近的公民同招、新中考、集團化辦學等,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希望縮小公辦民辦差距,實現教育均衡。政策的導向更有利於公辦學校,很多之前傾向於偏東路徑的家長群體可能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我也為我孩子的教育路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這也是我持續研究上海教育的內在動力。在這個系列裡,我將會和你們一起跟蹤上海教育環境的變化,幫助大家做出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