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你们为什么反复轻度抑郁?

博士生长期高压力和高强度的研究工作,加之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情绪失落、焦虑甚至抑郁频繁出现。难道仅是因为学习强度大课题进展不利?深度分析后其实不然,造成我们读博期间抑郁的原因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一、不适合读博

这个问题老生常谈了,但还是要问清楚自己,你希望博士头衔给你带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博士毕业后起点是高,但高处不胜寒冷,学术界也是一个艰难的世界,基金论文的竞争都已经趋于白热化,想要在这个圈子生存下来也实为不易。

再者,学术界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神圣,非学术领域的人并不是都很 low,我们不能自命菲薄但也不能自信到被蒙蔽双眼。

如果真的不适合,果断止损,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依旧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二、愚蠢的自我孤立

枯燥、挫败感、失去自信、课题被卡……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学术界特有的,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想要做好做到顶尖都会遇到瓶颈。有时候在想我有家人有恋人,为什么总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萦绕心头?

在被妖魔化的读博生活洗脑后,我感觉在我头顶有着无形的压力,大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轻松下来去享受生活。

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开始并非发自内心地自我孤立,不愿意和别人多交流。然而,自我孤立获得的安静环境并没有让你思维清晰,因为你内心深处还是挣扎焦躁的,陷入恶性循环,你怎么可能在一片黑暗中找到光明。

三、缺乏深刻的自我认知

从我们小时候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努力是把万能钥匙,似乎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却从没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

但事实上,当你触到个人能力的天花板后进入到拼天赋的阶段,努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大多时候换来的还是失败。每个人背景不同动机不同,不能盲目攀比和崇拜勤奋。

对自己要有深刻的自我认知,勇敢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然后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到最好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依这种人生观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样能照亮你的未来。

四、沉溺于享受痛苦

国人总是把苦难当作上进的途径,很多人是不是认为一个整天表现的苦难深重的博士生才是合格的博士生?

看到那些衣着光鲜亮丽就认为人家没努力做科研。很多博士生太喜欢自我惩罚,研究课题停滞不前时就自我惩罚,把自己搞得惨兮兮的,沉溺于这种自我牺牲自我感动之中不能自拔,以此获得心理安慰。

并没有把精力用在寻找失败原因和改进实验条件上,而是浪费在自我消耗和负面情绪中,长此以往科研效率和质量只能不断降低。

导致博士生轻度抑郁可能不止这四条因素,但我想说的是你不孤独,所有博士生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经历。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和痛苦,咬咬牙挺过来,必要时可接受心理咨询,不要把自己悲情化,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