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作為“九州通衢”的武漢,目前已成為中國中部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但在中國近代,“武漢”這個城市名字其實並不存在,只存在武昌、漢口和漢陽,直至北伐戰爭期間才將三者合併為武漢。新中國成立以後,武漢合併了周圍的一些縣市,併成為了湖北省的省會,改革開放後經過了不斷的發展,才有瞭如今的武漢。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武漢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西漢年間,漢陽所屬地區已經由沙羨縣進行管轄。東漢末年,由於武漢特殊的地理位置,引來了大量的軍隊在此駐紮,並帶來大量的人口,從而促進了當地商業的發展。所謂“因武而昌”便是武昌名字的由來。三國時期,東吳在漢陽所在地設立魯山城,並納入江夏郡管轄範圍。此後,魯山城先後更名為漢津縣和漢陽縣,逐步奠定了漢陽的管理範疇。清朝末年,漢水以北地區得到迅猛發展,湖廣總督張之洞主張在漢口地區設立一個獨立的夏口廳,實行兩地分治,這也意味著漢口至此開始實行獨立的管理。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為了開闢中國市場,將地理位置較好的漢口強行設立為租界,並在這裡開設商埠,這雖然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卻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洋務運動時 期,以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並在漢陽地區創辦了漢陽兵工廠和漢陽鐵廠,推動了當地工業的發展。辛亥革命時期,武昌作為革命的重要據點,武昌起義的成功正式吹響了辛亥革命的號角。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武昌、漢口和漢陽的正式合併要追溯到北伐戰爭時期。北伐軍在佔領武昌三地以後,為了更好地加強對於這三地的管理,於1926年11月正式將武昌、漢口和漢陽合併為新武漢市,從此以後,“武漢”正式誕生!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武漢成立以後,也曾經歷過短暫的分離期。抗日戰爭勝利以後,民國政府曾將經濟發達的漢口設立為直轄市,而將漢陽和武昌合併為新武昌市。新中國成立以後,武漢三地又被重新合併為武漢,並作為新中國12個直轄市之一。1954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武漢被納入湖北市,並作為湖北市的省會,一直延續至今。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併之後的武漢憑藉前所未有的動力蓬勃發展,雖然此次武漢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武漢便又能夠振翅翱翔!

武漢合併史:武漢=武昌+漢口+漢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