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華聞派”(ukwutuobang)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留言或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編者按:截至英國時間今天下午兩點,英國已確診新冠病例40例。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昨天表示,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英國不排除採取像中國一樣“封城”隔離的策略。

在英媒對疫情的報道中,經常用“Isolation”和“Quarantine”這兩個詞來描述“隔離”,其中“Isolation”用於已經確診為病人的個人隔離,“Quarantine”用於與傳染病人有過接觸等可能被傳染的人員的群體隔離,在描述“封城”時也較常使用“Quarantine”這一詞。

本文作者LEO LIU,現居英國,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歷史和旅遊愛好者。他通過對人類隔離史的研究發現,“Quarantine”來源於意大利語,而“封城”這種隔離傳染源的方法也並非中國在此次新冠抗疫中首創。現將他對人類隔離史的研究和思考編輯刊載如下,或許能對我們有所啟發。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近期,中國多地的封閉式管理和意大利北部11個地區的“封城”措施也越來越受關注,“隔離”(Isolation或Quarantine等詞)也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封城”後的武漢街頭


使用了這一防疫方法後,中國更被世界衛生組織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稱讚:“中國就是在瞭解病毒特點的基礎上採用了這種古老的方式,使得這個疫情得以逆轉。”

“隔離”看似熟悉,但我們實際瞭解多少呢?我們又能從隔離的歷史中得到怎樣的啟發呢?


“Quarantine”一詞來源於意大利語

在英媒對疫情的報道中,經常見到“Isolation”和“Quarantine”這兩個詞,這兩個詞都有“隔離”的意思。但普遍來說,各國的衛生組織和部門將“Isolation”用於已經確診為病人的個人隔離,將“Quarantine”用於與傳染病人有過接觸等可能被傳染的人員的群體隔離。所以我們在中文表達時,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予以區分。

Quarantine一詞源自意大利語的“Quaranta Giorni”和拉丁語的“Quadraginta”,意思都是“四十天”。來源於拉丁語Quartus(第四)和Quattuor (四) 產生的英語詞彙還有Quarter、Quartet、Quarto、Quatrain等,這些詞都與“四”相關。

然而“Quadraginta(四十)”又是怎麼演變出“隔離”的詞義呢?這要從14世紀的地中海商業中心威尼斯說起。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14世紀的威尼斯曾爆發黑死病

14世紀前後,歐洲飽受黑死病(鼠疫)的打擊。在1347到1350年的三年時間裡,這種疾病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當時,威尼斯人控制的港口城市Ragusa(現為克羅地亞的杜布羅夫尼克)的官員委任了一個三人小組,建立了一項名為“Trentino”的法律,要求對從疫情地區來的船隻隔離30天,禁止任何人在隔離期接觸這些船隻,如果有人違反,也將被隔離30天。

隨後,馬賽等其他城市也紛紛仿效這一做法。經過多年的探索,這些地方將隔離期從30天延長到40天,該制度也從“Trentino”變為“Quarantino”,成為現在英語“Quarantine”一詞的來源。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14世紀的馬耳他,也採取了相應的隔離措施


至於為什麼將隔離期延長到40天,眾說紛紜。一些學者說是數字40蘊含著許多文化和宗教意義,一些則說可能只是當時的人們覺得30天還不夠長消滅疾病。


古老的防疫方法

儘管是14世紀的威尼斯人在地中海建立海上隔離的措施,但人們早就在此之前就使用這一方法防疫。

關於猶太人防疫隔離的最早記載之一是《聖經》利未記,該書第十三章說到在對麻風病檢查時祭司可以將懷疑的人員隔離7天到14天。大多數聖經學者都認為利未記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至八世紀之間,也就是說早在公元前五世紀至八世紀人們已經用隔離的辦法防疫了。

目前中國最早的對患有傳染病患者的隔離記載,是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秦代竹簡上的“城旦、鬼薪癘,何論?當遷癘遷所”,表明秦代時設立癘人坊對麻風病人進行隔離已經發展為國家制度。

而對傳染病相關人員實行隔離措施的最早記錄是《漢書·平帝紀》“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從這段記載可以推論隔離早在這段文字的公元二年之前就已在中國實行。


鑽石公主號郵輪實施海上隔離的法律依據

威尼斯的海上隔離制度陸續被各國採納用於防控霍亂、黃熱病等傳染病。而美國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貝德洛島,也曾是1738年天花和黃熱病威脅美國時紐約實施海上隔離的一個停泊點。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1793年,黃熱病在美國費城流行,馬車穿過街道去接垂死和死去的病人


隨著現代流行病學、生物學的發展,不少疾病能迅速被管控,所以海上隔離在近幾十年很少實施。

直到這次爆發2019新型冠狀病毒,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有遊客被確診,基於病毒的傳染性和潛伏期以及旅客人數眾多,日本要求旅客在海上隔離觀察14天,這一做法惹來了不少爭議。

海上隔離又再次引起關注。撇開衛生防控效果,從國際法來說,日本這一做法有依據嗎?哪些國家應該對這一事件負責呢?

對法律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先來做一道司法考試題:

A國製造、在B國註冊、C國經營的一艘郵輪在航行到A國水域中得知一名已在D國離船的D國旅客被發現感染傳染病,而該病極有可能傳染給其他旅客。請問根據國際法,哪些國家負有防控責任?

聰明的小夥伴會發現,這道題所說的情形就是近期的鑽石公主號郵輪的處境。鑽石公主號是日本建造的並以日本橫濱為母港的一艘豪華郵輪,但其船籍國是英國自治領地百慕大(Bermuda),經營者卻是美國嘉年華郵輪集團。那麼出現疫情後哪些國家應該負責呢?

國際法規定船舶在公海上只服從國際法和船旗國的法律。因此,首先應當是租船人(即郵輪經營人)所在國,其次是船旗國(即船籍國)有義務進行妥善的處置。也就是美國和英國先後有義務處置這類事件。儘管日本橫濱是該郵輪的母港,但並不承擔主要義務。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對於日本採取的海上隔離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2005)》第二章(對交通工具和交通工具運營者的特別條款)對此有相關規定。該條例一方面強調締約國不應該出於公共衛生理由拒絕授予船舶或航空器“無疫通行”,特別是不應該阻止它上下乘客、裝卸貨物或儲備用品,或添加燃料、水、食品和供應品。

另一方面規定如果入境口岸不具備執行條例規定的衛生措施的能力,可命令船舶或航空器在自擔風險的情況下駛往可到達的最近適宜入境口岸,也允許締約國為應對特定公共衛生風險或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本國有關法律和國際法義務採取衛生措施。

因此,《國際衛生條例》在希望有關國家給予船上人員健康保障的同時賦予了相關國家根據自身衛生條件實施海上隔離的權利。

日本政府在經營公司所在國和船籍國未能及時提供處置方案時,受制於自身檢測能力不足和岸上隔離場所有限等條件,決定讓鑽石公主號郵輪所有人員在船上隔離兩週,並與旅客國籍國協商旅客下船後的處置於法來說並無不妥。海上隔離這一古老的防疫措施是在現今條件下的無奈之舉。


英國數百人悲壯的自我隔離

人們面對瘟疫時感到恐慌想盡辦法逃生是一種本能。而英國曆史上曾有一群村民在面對瘟疫時選擇了自我隔離,與瘟疫共存400天后,全村344個村民中,267人犧牲,僅存70多人,其中33個是16歲以下的孩子。這次悲壯的自我隔離成功阻住了瘟疫的擴散,成為人類抗疫歷史上可歌可泣的事件。

13世紀至17世紀之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奪走了約1.5億人的生命。其中1664年至1666年期間在英格蘭爆發時僅在倫敦一地就造成10萬人(佔當時倫敦市四分之一人口)死亡。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1665年倫敦爆發的黑死病

1665年的夏天,一個倫敦商人把布料樣品寄給當時地處英格蘭南北交通要道的諾丁漢邊上德比郡(Derbyshire)亞姆村(Eyam)的裁縫亞歷山大·哈德菲爾德(Alexander Hadfield)。

不幸的是這塊布料藏著帶菌的跳蚤。很快,哈德菲爾德的助手喬治·維克斯(George Vickers)和家人相繼染病身亡,村民們也陸續出現了高燒症狀。這時,才從倫敦傳來黑死病爆發的消息。

是逃還是留?這時,教區牧師威廉·蒙佩森(William Mompesson)召集村民們一起商議,做出了“留下來,阻止瘟疫通過亞姆村蔓延至北方”的決定。蒙佩森牧師也承諾會留下來和村民共同進退。

村民們建起隔離牆,把通往北方的道路封鎖,留下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在路邊阻止行人,發現感染者後再將其移送到酒窖和地下室中。同時還在村口隔離牆上挖出小孔,把泡過醋的硬幣放在小孔裡(當時認為醋能夠消毒),周邊的村民則定期到圍牆拿走這些硬幣留下肉類等食物。

越來越多的村民染病逝去。蒙佩森在書信中形容村裡充滿了“絕望與死亡”的氛圍。他的妻子也在隔離中去世。400天后,隨著死亡的停止,隔離才結束,瘟疫止步於此,未能向北蔓延,但亞姆村留下了一座座刻著逝者留言的墓碑。礦工萊德寫給女兒的是“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亞姆村教堂

令人唏噓的是,倖存的33個孩子被單獨留在教堂的各個角落,除了每天送一次食物外,任何人都不能接近,也不允許孩子們相互有肢體接觸。而組織帶領這次自我隔離的牧師蒙佩森在1669年離開亞姆村,到諾丁漢郡的伊克林(Eakring)服務,由於人們對其來自鼠疫村的恐慌,他被迫住在附近的簡陋棚屋裡。


被隔離26年的無症狀人員

歷史上還有一個女子一直沒有傳染病症狀,卻先後被隔離兩次。她抗爭、改名換姓,又再次被強制隔離,最後在隔離中去世,前後被隔離了26年。這名女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傷寒瑪麗”。

1906年夏天,紐約一戶人家11個人裡突然有6個人感染傷寒。這戶人家請來有處理傷寒疫情經驗的專家索柏(Soper)開展調查。索柏經過調查將目標鎖定在廚師瑪麗(Mary Mallon)身上。他詳細調查了瑪麗此前7年的工作經歷,發現7年中瑪麗更換過7個工作地點,而每個工作地點都曾爆發過傷寒病,累計共有22個病例,其中1例死亡。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傷寒瑪麗”


於是,索柏試圖說服瑪麗提供血液、糞便樣本來驗證自己的推斷。但瑪麗沒有任何的症狀,“健康帶菌者”在當時更是聞所未聞,所以瑪麗認為這是對她的侮辱,拒絕配合檢查。最後,動用了當地的衛生官員和警察強制將瑪麗送進醫院進行檢查。醫院檢驗結果證實了索柏的懷疑。隨後,瑪麗被送入紐約附近的北兄弟島上的傳染病房進行隔離。

瑪麗始終不相信醫院的結論,不斷進行抗爭。兩年後,她向美國衛生部門提起申訴。1909年6月,《紐約美國人報》刊出一篇有關瑪麗的長篇報道,指控衛生部門侵犯人權。文章一經刊登引起公眾熱烈關注。衛生部門被迫妥協,提出切除膽囊不再做廚師作為解除隔離的條件。1910年2月,瑪麗宣誓不再做廚師後獲釋。

五年後的1915年,紐約一家婦產醫院爆發了傷寒病,25人感染,2人死亡。衛生部門很快在這家醫院的廚房裡,找到了已經改名為“布朗夫人”的瑪麗。她重拾舊業的原因在於她廚藝了得,做廚師的收入要比做其他職業掙的錢多得多,再加上她始終認為自己不是傳染源。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當時媒體關於“傷寒瑪麗”的報道

於是,瑪麗再次被隔離治療。醫生對隔離中的瑪麗使用了治療傷寒病的所有藥物。她也漸漸瞭解了一些傳染病的知識,變得積極配合醫院的治療,甚至成為了醫院實驗室的義工。1932年,瑪麗患中風半身不遂,1938年11月11日死於肺炎而非傷寒,享年69歲。驗屍後發現她的膽囊中仍然有許多活體傷寒桿菌。

20世紀初又陸續發現100多名傷寒健康帶菌者。但直到2013年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才解答了傷寒瑪麗背後的科學原理。瑪麗的遭遇在美國引起一場有關個人權利和公眾健康權利的大爭論。在公共衛生事件中公眾健康權利和個人權利如何平衡至今仍有爭論。

1984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非約束性文件《錫拉庫扎原則》指出,如果國家將公共衛生作為限制某些權利的依據必須符合合法性、循證必要性、相稱性和漸進性的標準。專家們指出這就意味著實施隔離時要做到:所有限制性措施都必須得到數據和科學證據的充分支持;所有信息必須向公眾公開;必須向權利受到限制的人和公眾清楚地說明所有行動;所有行動都必須接受定期評估。

同時,國家有義務提供這些保障:被限制者不會受到威脅或虐待;提供食物、水、醫療和預防保健等基本需求;平等地限制自由;允許與親人和看護人交流;獲得包括工資在內的經濟和物質損失的公平補償。


讓善良傳遞下去

面對肆虐的傳染病,尤其是病源和傳播途徑未確定、疫苗和特效藥還沒成功開發的時候,無論是隔離內還是隔離外的人,害怕死亡,竭力求生都是本能。但人們能在一次次疾病災難中倖存下來,靠的是理性和良知。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在新型冠狀病毒仍在擴散的現在,我們不得不對可能感染人員進行隔離時,重溫隔離的歷史演變,我們不妨思考一下以下這些問題。

我們是否盡力做到了對被隔離人的幫助和救濟?我們是否有更好更迅速的辦法解決鑽石公主號的問題?是否可以更快地開展檢測,各國是否可以更快地接走旅客?我們是否也願意給隔離中的人員送上食物,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是否不再歧視結束隔離的人員和倖存者?我們能否早點提供有合理報酬的合適工作崗位給瑪麗們,避免第二次的傳染?能否給予不瞭解自身帶菌的瑪麗們足夠耐心的說服?個人能否冷靜地願意聽取與自己固有認知不一致的觀點?媒體報道能否基於客觀、真實、獨立,不誇大、不歪曲、不曲解,做到不添亂、不作惡?

儘管隔離措施歷史悠久,但面對新的傳染病從來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完美的隔離方案,所以我們在實施隔離時必須經常問問自己是否善意對待了被隔離的每一個人。

如果需要,我們願意做出怎樣的選擇?害怕死亡不可恥,嚮往自由也不應羞愧。亞姆村的大部分村民選擇自我隔離時也有個別村民選擇逃離。瑪麗也控訴被隔離時的不人道。承諾和村民共進退的亞姆村牧師蒙佩森,在瘟疫後期也悄悄將兒子送到謝菲爾德。但是知道死亡的可怕和感受到自由的珍貴後,克服恐慌做出的選擇更加可貴,更加值得我們銘記。

繼中國和意大利後,英國不排除封城!來看人類抗疫隔離史

▲亞姆村圍牆遺址牌上寫著“把善良傳遞下去”


350多年過去,亞姆村外的隔離牆仍然驕傲地佇立著,遊客們把圍牆中原來放置交換食物硬幣的鑽孔摸得閃閃發光,村中的紀念碑上刻著斑駁的“把善良傳遞下去”。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華聞派立場。


Reference: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新聞發佈會文字實錄: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002/1fa99f55972740f681d47cde0d1b2522.shtml

Drews, K., 2013. A BriefHistory of Quarantine. The Virginia Tech Undergraduate Historical Review, 2.DOI: http://doi.org/10.21061/vtuhr.v2i0.16

https://vtuhr.org/articles/10.21061/vtuhr.v2i0.16/

中國科學院. 中國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範:http://www.cas.cn/zt/kjzt/fdgx/ka/200305/t20030513_1710926.shtml

世界衛生組織, 國際衛生條例(2005):https://www.who.int/ihr/publications/9789241580496/en/

伊姆村:隔離黑死病的寧靜村莊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236186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A4%E5%AF%92%E7%8E%9B%E4%B8%BD/9361788


文 LEO LI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