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有意思的两次古玩捡漏,一次是巧遇,一次是偶遇

早年马未都和朋友一起逛北京潘家园市场,逛到一家摊位前马未都两眼一亮,朋友知道他发现好东西了。喜欢收藏的人都明白,越是看上什么东西,越是要顾左右而言他,绝不能冲上去抱住它不放,一般都是摸摸这个看看那个,说些无关紧要的话,最后才拿起自己想要的那个。

马未都有意思的两次古玩捡漏,一次是巧遇,一次是偶遇

马未都也不例外,正看着呢,摊主突然说,马先生您要是喜欢就拿走,我30块钱买的,40块钱给您,就赚你10块钱。马未都二话没说给钱走人,一路上马未都一句话也不说,看得出来,他有点激动,好像他捡着了什么大宝贝似的,但其实就是一个瓷器的盖子而已。

一进家门,马未都直奔柜子,从里面抱出一个罐子,把刚买的盖子往上一扣,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这个盖子从花纹到颜色到整个磁质完全一模一样,就是说这个盖子绝对是这个罐的,马未都给罐子找着原配了!

一路随行的朋友看到这一幕也有点蒙圈,说这大海捞针的事也让你遇到了?马未都说,收藏当中有很多东西不是完美的,比如你买一把壶它缺盖,你买一个罐它也是一半,很多东西可能历史上就分开了,一旦发现这个东西的时候,就立刻会想起来,因为在收藏者心里永远老是一个结。

马未都有意思的两次古玩捡漏,一次是巧遇,一次是偶遇

对于这次捡到的宝贝,马未都说:这种人头罐20年前非常便宜,处理的时候几分钱一个,老百姓买回去腌鸡蛋用了。

如今把配上的东西完整地拿出来,那就大不一样了,搞收藏的人都知道,有盖没盖儿价差一半。别看以前不值钱的一个罐子,现在配上盖儿的青花人头罐,价码起码是8万块,这还是90年代的事。其实在马未都家那样的人头罐有好几十个,他全凭记忆淘到这么一个小盖,往上一扣居然严丝合缝。古玩行里都说老玩意和藏家是有缘的,真正的好东西,等的就是一双慧眼,好东西就是给识货的人备着的。

马未都有意思的两次古玩捡漏,一次是巧遇,一次是偶遇

另一次马未都和朋友一起去杭州,俩人溜达进一家古玩店,看了几眼之后,朋友觉得胳膊肘被马未都碰了一下,这是俩人进门之前约好的暗号,不用说碰上好东西了。老板认识马未都这个常客,说马先生我这儿有件东西,您给看看,说着就从这个柜台里拿出一个物件,正是马未都看上的那个铜水仙盆。从造型到纹饰上看是晚明的,底下写着一个四字款“德利新制”。

朋友说,老板你看这是一个简化字,如果说老的,“制”它应该是繁体字,未都,这东西肯定不老,看新。马未都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说“新制”的东西,价格便宜,可以买着玩。结果老板一下就怂了,说我是花6000块钱买的,您要的话加1000块卖给你,于是马未都就给他加了1000块钱把水仙盆买走了。

马未都有意思的两次古玩捡漏,一次是巧遇,一次是偶遇

其实在马未都看来这很容易辨识,因为中国简化字的过程在历史上有两次,历史上几乎都使用过。这铜盆是晚明的东西,明朝人使用的货币是铜钱,这盆就等于是拿钱铸出来的。一个制字,让古玩店老板走了眼,让马未都捡了个漏。如今,这个水仙盆已是观复博物馆的一件重要展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