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她有著與意大利米蘭完全一樣的美麗名字,如今卻把曾經的輝煌化做了一片荒原和廢墟,也將那段文明凝固在茫茫的沙漠戈壁之中。在古代,米蘭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端的一個綠洲城市,坐落在絲綢之路南道上羅布泊與阿爾金山的交會處。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米蘭,古絲路南道上一個重要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9世紀才逐漸荒廢。歷代高僧法顯、惠生、玄奘在西去天竺國的途中都曾在此講經佈道。唐代時,這裡曾被吐蕃王朝佔領。放而出土過許多吐蕃文的木簡。米蘭還曾見證了斯坦因從這裡盜走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一個大佛頭、木雕、彩陶以及大批梵文和吐蕃文文獻。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而轟動一時的當屬8幅著名的“帶翼天使壁畫”。這些壁畫因具有濃郎的東羅馬藝小風格而顯得尤為珍斯組因在他的《四域考古記》中如此贊吸“這真是偉大的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天使在這裡找到了人她們大概早在20多年前就飛到中國來了我在深秋的黃昏獨自踏進了米蘭進址。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從檢查站走入彼鐵絲網起來的遺址,條覆滿厚厚塵士的車轍印通了地平線的盡頭在荒中徒步約兩公里,散落的殘垣斷壁漸漸跳入視野。稍加分辨,就能依次出古城堡、佛寺、屯田區等遺蹟。這是荒原中處8座佛塔、3座佛寺。漢代屯水利設施以及唐代吐古戍堡遺址組成的面積廣大的遺址群落。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其中的電田區自西漢時期就己有之;城堡則為唐代吐蕃時期所建,東西長70米,南北寬56米,呈不規則正方形。西牆和北牆保存較好,至還能看出加固體用的紅柳和胡楊技。這古城堡應該算做米蘭古城遺址裡較有代表的建築物,部為階梯形大主坡,自低凹處至戍堡北牆依坡蓋星:星為平頂不見門洞,其構造形式甚至與西藏的布達拉宮有幾分相似、城堡的東部有一大型房屋,南面為13米之高的土臺,土合上立有杆、似為烽火臺。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古堡的東西兩傅排列著眾多的佛塔和規模宏大的寺院遺址。佛寺原有東,遇三大寺賊在僅利金黃色的米蘭塔狐獨地矗立在端裡那圓頂粗狀的土塔已經成了米蘭遺址的重標誌和象徵米蘭遺址上曾經建立過一個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國伊循城。在漢代屯田遺址區的中心是突布提古城堡,登上古城堡,放眼望去,很難想象出這裡曾經到處都是水土肥沃的大片良田。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從西漢到唐代,米蘭一直都是屯田種地的富庶之地,據說屯田面積曾達45000畝在東南方沿著一條寬10-20米,長37公里的引水乾渠,分佈著16個屯田卒居住的群落和一個鍊鐵爐遺址。乾渠引水於米蘭河,沿線有7條支渠,採用雙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渠道佈局嚴整,水頭控制得法,這在至今發現的古灌區中極為罕見讓人感到幾分驚奇的是,米蘭遺址上發現過大量8世紀至9世紀的手稿,多是寫在木片或紙上,使用的文字竟是松贊干布創造不久的早期藏文,所記錄的內容也以當時的西藏官方文獻及古戍堡的軍事資料為主,可以說這些手稿是最早一批以藏文字母寫成的古籍。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歷史之所以叫做歷史,正是因為它的不可重複性。米蘭就是一個定格了一段羅布泊歷史的精美符號。

米蘭古城遺址——凝固的絲綢之路古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