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我的地主

中國汽車行業波瀾壯闊,內部則暗流洶湧。在過去的40年件,中國汽車市場發生鉅變,從一個年產量只有區區二十萬輛的邊緣市場,強勁提升到年產銷量接近3000萬輛、佔據全球30%市場份額的超級市場。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自主品牌的崛起之路

對於世界汽車格局衝擊更大的變化則源於自主品牌的崛起。自主品牌崛起的關鍵一年可以追溯到1984年,正是在這一年,長安汽車、長城汽車、五菱汽車、天津汽車以及哈飛汽車,不約而同跨入汽車行業,開始了潛伏生長默默學習的紮根歲月。

當然,自主品牌真正走出地層,應該是加入世貿之後。加入世貿對於自主品牌是一次關鍵轉折,因為遵循對外開放的領域必須對內開放,包括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大批自主品牌雨後春筍一樣湧出,自主品牌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僅僅20年後,自主品牌已經取得出色績。作為自主品牌老大哥的長安汽車,產銷累計率先突破1,000萬輛,成為第一家跨入“千萬俱樂部”的中國品牌。2016年,長安汽車年銷量突破300萬輛,是自主陣營綜合實力最強的車企。長城汽車則發展成SUV領域的領導者和一方霸主;比亞迪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銷冠;吉利則收購了沃爾沃併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

技不如人的自主軍團

即便成績顯赫,自主品牌依然不具備和合資抗衡的實力,尤其是在核心技術方面,自主品牌一直相對落後。技術落後,導致性能落後;價格落後,導致利潤落後;品牌落後,導致全面被動。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自主品牌即便在品控/設計/成本控制方面都達到或者超過合資水準,可惜因為在核心技術的短板,一直低人一等。同樣一輛高品質緊湊級SUV,合資的途觀L可以賣到二十多萬人民幣,自主品牌的CS75 PULS就只能10萬+。其實兩者提供的空間/動力/配置/品控幾無差別,但是因為消費者認為自主品牌“技不如人”,心甘情願多花十幾萬買一臺合資。在這種壓抑環境下,合資車企賺的盆滿缽滿,吃得腦滿腸肥,自主品牌只能喝口湯或者殘羹剩飯。這對於勤奮努力的自主品牌並不公平,但是要想在“內燃機+變速箱”架構的傳統領域超過德國和日本等合資對手太難了。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在近乎百年的發展積澱中,跨國公司們已經築造了密集防線和寬闊護城河:在整車領域,它們有豐田大眾本田日產奔馳寶馬;在動力核心系統,它們有愛信/ZF;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它們有博世/電裝/大陸/法雷奧等等。自主品牌想在“內燃機+變速箱”領域超越,需要百折不回的積累,年復一年的執著投入,更需要漫長時間。

所幸,事情並非如此悲觀,經過一百多年發展之後,汽車產業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這個路口就是自動駕駛和新能源。在新能源領域,自主品牌的比亞迪/長安/長城/蔚來等品牌全力以赴,同時擁有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和蜂巢能源這樣的獨立電池大廠,基本實現了在核心技術的卡位。

L3自動駕駛解放雙眼

在另一條自動駕駛的關鍵賽道,因為合資以及跨國企業起步更早,自主品牌正在全力趕超,同時因為某種微妙格局的存在,使得這種趕超正在朝著有利於自主品牌的方向發展。這種微妙格局的秘密在於,因為大眾/豐田等跨國公司,在內燃機+變速箱具有深厚積澱,尤其是在核心機械技術領域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它們並不願意看到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時代過快到來,因為它們覺得“內燃機+變速箱”的技術紅利還可以吃很多年……

但是很遺憾,中國品牌並沒有給它們這個機會,這些年為了追趕跨國公司,自主品牌付出了更多努力,更大犧牲,期望繞過壁壘,實現彎道超車。自動駕駛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中國品牌提供了寶貴機會。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2020年3月10日,長安汽車在重慶正式發佈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這臺搭載L3級量產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型就是長安3月5日剛剛發佈了UNI-T。

長安汽車的L3級自動駕駛採用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覆蓋3個360度車外環境感知最大探 探測距離大於200米,測量精度可達10釐米,輕鬆實現了L3級別的自動駕駛。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憑藉對於加減速的控制,可以初步解放駕駛者的雙腳;

憑藉對於方向盤的控制,可以初步解放駕駛者的雙手;

憑藉對於周邊環境的超級感知和超級反應速度,可以在界定環境內解放雙眼:比如在嚴重擁堵情況下,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的自動駕駛模式下,駕駛員可玩手機或看車機,手動駕駛模式下受限的娛樂功能允許駕駛員使用,這在自動駕駛領域是突飛猛進的進步,並極大提升了汽車的駕駛性能。

超過豐田通用,排名 全球第二

長安汽車推出的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在全球排名第二,此前僅僅有大眾汽車公司的奧迪A8曾經推出過類似技術,至於特斯拉/長城汽車/豐田/以及蔚來等汽車公司雖然也在全力研發自動駕駛技術,但是更多處於實驗室狀態,距離量產和公開測試還有一段距離。

長安汽車在這個至關重要、且引領未來的戰略技術方面率先突破,充分說明了長安汽車在尖端技術方面的深厚儲備和更強大、更富有侵略性的競爭力。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事實上,長安汽車確實是中國品牌積澱最深厚,同時在技術投入上大膽激進的企業。長安汽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的上海槍炮局,在很多關鍵的歷史階段,向來是中國製造業的脊樑。同時因為悠久歷史,長安對於研發高度重視,你以為長安是一家制造企業,其實人家已經是一家科技企業。截至2020年1月,長安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14,687件,研發實力連續10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和德國慕尼黑建立“六國九地”的全球研發格局。

長安發佈L3級自動駕駛,中國品牌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太平洋

在自動駕駛領域,長安起步很早,早在2009年,長安就立項研發自動駕駛汽車。2016年,長安汽車成為首個實現2000 km無人駕駛長距離測試的車企;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200餘項智能化核心技術,成為中國唯一一家獲得中美兩地智能汽車上路測試牌照的中國汽車企業。

長安汽車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獲突破不是偶然,是長安對於核心技術長時間高投入的自然結果。長安率先推出L3級自動駕駛,意味著長安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獲得先發主動權,這顯然將極大提振長安品牌的價值,獲得更多品牌溢價以及消費者的認可。

寫在最後

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這件事再拔高一下,長安汽車在自動駕駛的突破,意味著中國品牌與跨國品牌的競爭,已經進入更深入層次。經過幾十年的刻苦追趕,自主品牌終於在重要的核心技術領域實現了對於跨國和合資的趕超,並且將“技不如人”的帽子扔進了太平洋。

一個全新的自主品牌和跨國品牌平等競爭的時代已經開啟,我們有幸見證這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