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田: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


英烈事蹟|張玉田:對越自衛還擊戰中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

張玉田,1950年3月6日出生於河南省信陽縣東雙河鄉付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6歲時入學讀書,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初中畢業後回家務農,參加了武裝基幹民兵。由於他思想好、勞動好、軍事訓練成績優異,被選為民兵排長。在擔任民兵排長期間,他兩次帶領民兵撲滅烈火,保護了集體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他還經常為孤寡老人挑水,淌水背小學生上學,村裡人說起他,都會豎起大拇指。


1970年1月張玉田入伍,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班長、排長、副指導員、指導員等職。


1979年1月初,張玉田準備結婚。此前由於工作需要,他已推遲過婚期,這是他第三次準備辦喜事了。請未婚妻來連隊的電報已經發出了,喜糖買好了,東西也都籌齊了。然而這時部隊開赴前線備戰的命令下達了。怎麼辦?他和前兩次一樣,二話不說,毅然決定又一次推遲婚期,向未婚妻發出了一封不要來隊的加急電報。部隊開拔那天,他和連長把喜糖裝滿兩挎包,一路上,不斷把喜糖發給暈車戰士吃。


部隊來到集結地域後,隨即進行了擴編,補進來的一批新兵和從兄弟單位調來的老兵。由於不適應邊疆地區的生活環境,一些戰士產生了鬱悶情緒。為了幫助他們轉好思想彎子,作好戰鬥準備,張玉田推心置腹地找他們逐個談心,並用邊疆人民深受越南侵略者欺侮的大量事實教育大家,使他們認清了形勢,明確了肩負的重任,積極投入了戰前練兵。


中越邊境,山高坡陡,陰雲多雨。要使部隊很快適應這裡的環境,掌握熱帶山嶽叢林地區作戰的技術戰術本領,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張玉田帶領戰士們每天練爬山穿林,異常勞累。這段時間,他的老毛病氣管炎經常發作,但他全然不顧,還是和大家一塊摸爬滾打。由於每天訓練時間長,一些戰士流露出怕苦怕累的情緒,張玉田發現後,總是對大家說:“戰前一分一秒都是十分寶貴的,我們現在多流點汗,戰鬥中就會少流血。”大家聽了張玉田的話,想通了這個理,練兵的勁頭更足了。


1979年2月16日深夜,戰鬥就要打響了。部隊來到攻擊出發陣地,張玉田代表黨支部向全連幹部戰士提出:“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青年戰士們,黨和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殺敵立功、為國爭光的時候到了,讓我們來一個殺敵競賽,做一個無愧於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他簡短有力的鼓勵,使大家的心情更加激動。全連站在一個山坡下,面向祖國,舉手莊嚴宣誓:“要做英雄董存瑞,誓死完成戰鬥任務!”


第二天,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戰鬥一打響,張玉田所在的一連闖過雷區,連克敵陣,大壯軍威。在攻打仙人山的戰鬥中,二班戰士郭光付英勇頑強,不幸中彈犧牲。張玉田立即號召全連:“向越寇討還血債,為郭光付戰友報仇!”戰友們以高昂的戰鬥精神,英勇戰鬥,一舉攻克了仙人山。


2月18日,一班攻打130號高地,動作迅速勇猛,全殲守敵。張玉田及時表揚一班打得好、打得猛,並號召全連向一班學習,用勝利的捷報向祖國人民彙報。


戰場上,張玉田熱情地關心著連隊的每一個幹部戰士。不論條件多麼艱苦,情況多麼險惡複雜,戰友們的飢渴冷暖,時刻掛在他的心上。2月18日,一連擔任攻佔孟康地區的任務。戰鬥打響後,戰士們勇猛直前地衝擊,越軍丟盔棄甲落荒而逃。張玉田從越軍的遺棄物品中揀了一個又圓又大、可裝50公斤左右東西的揹簍。開始,戰士們都鬧不明白戰鬥這麼緊張,指導員拾只揹簍幹什麼,因為每個人身上背的彈藥、乾糧都夠重的。過了兩天,戰士們才看出揹簍的份量。隨著戰鬥越來越頻繁,一連擔任穿插任務多,戰士們為了多帶彈藥,乾糧帶的不多,細心的張玉田想到,隨著戰鬥的艱苦開展,戰士們的體力消耗會越來越大,補給會越來越困難,應該注意保存乾糧,補充戰士的體力。在追擊越軍中,他把一些戰士輕裝減掉的壓縮餅乾和越軍丟棄的米袋拾起來,裝進揹簍。每當一次戰鬥結束,乾糧又未及時送上來時,他就把揹簍裡的乾糧分給大夥吃。有一次,二排長李永進負了傷,兩天一夜沒吃東西,張玉田知道後,就揹著揹簍,摸黑來到二排長的戰壕裡,拿出乾糧送到他的嘴邊。步話機員劉安民行軍時,把身上帶的壓縮餅乾送給了被越軍害得流離失所的越南老百姓,自己餓了一天多,張玉田知道後,一面表揚劉安民做的對:“中越兩國人民是友好的,我們應當愛護他們”,一面從揹簍內掏出一大包乾糧遞給劉安民。就這樣,張玉田把揹簍的乾糧一次次送給戰友們吃,直到犧牲的時候。這個揹簍伴著他度過了11個晝夜,而他卻常常是兩天不吃一口乾糧。


考慮到南方雨水多,張玉田在他們揹簍裡放上了幾件雨衣。一個漆黑的夜裡,天空下起了小雨,山路泥濘崎嶇,很難行走。這時的張玉田身體十分虛弱,不時張開喉嚨喘氣,背上的揹簍顯得格外沉重,但他怎麼也不捨得將揹簍裡的乾糧、雨衣扔掉,為自己減輕負擔。戰士們走到一片樹木中露營,身旁的幾個戰士因過度疲勞睡著了,他趕快拿出雨衣,將這幾個戰士蓋住,他自己卻在雨地裡淋了一夜。


在戰鬥頻繁的日子裡,張玉田還一直堅持晚上查鋪查哨。一次,戰士們攻打孟康附近的兩個高地,大家連續兩天兩夜沒有睡覺,戰士們都很疲勞。一下陣地,有的戰士往樹上一靠就睡著了,有的就睡在水溝旁。張玉田把大夥叫醒,帶到一個樹木茂盛、茅草很厚的山坡上。對戰友們說:“就在這兒鋪上雨衣睡,為了戰鬥,我們每個人都要學會保重自己。”


南下途中,有11名戰士從兄弟部隊補充到一連,一路上,張玉田邊走邊和他們拉家常,瞭解他們想些什麼,有啥困難,有何要求。當他了解到戰士王愛青是回族時,就關切地對他說:“現在打仗條件差,對你們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也照顧不到了,等打完仗,一定給你好好改善生活。”說罷,他又轉身走到隊伍後面,叮囑炊事班的戰士,送飯時,不要把豬肉罐頭送給王愛青,多給點花生米。指導員張玉田對自己兄弟般的關愛令小王感動不已。


張玉田不僅對本連的戰士情深似海,對兄弟部隊的戰士也關懷備至。坦克團有個坦克手,在戰鬥中腿部受傷,掉了隊,張玉田見了,立即把他扶進一個安全的山洞,鋪上毯子,讓他休息。然後又冒著越軍的炮火,找來醫生給他包紮。這位戰士感動地說:“到了一連就像回到自己的連隊一樣。”


在激烈的戰鬥中,張玉田總是衝鋒在前,把危險留給自己,將安全讓給戰士。有一次,他帶領三排進攻一個高地,重機槍手剛架好重機槍,就遭到越軍火力的猛烈掃射,護板中了彈,機槍手轉移陣地十分危險。張玉田見此情況,毫不猶豫地爬出戰壕前去搶救。子彈“嗖嗖”從身邊穿過,他全然不顧,硬是把重機槍拖了下來,使射手脫離了危險,重新佔領了高地。


3月1日,大霧瀰漫。為麻地區14號高地上,一片火海,戰鬥打得異常激烈。張玉田帶著連隊的預備隊三排,正向前運動,突然越軍炮彈打過來。這時,他一面指揮戰鬥,一面察明敵情。預備隊三排快要接近敵高地時,他發現戰士許建雲等5個傷員在戰壕裡急待搶救。而搶救組又被敵火力壓制著,幾次都衝不上來。於是,張玉田立即指揮三排開火,自己端起衝鋒槍向越軍猛掃。霎時,越軍的火力稀落了,搶救組上來了。就在他指揮搶救組救護傷員的時刻,越軍打來的一發火箭彈在他身旁爆炸,張玉田英勇犧牲。


張玉田為掩護傷員轉移而壯烈犧牲的消息在陣地上傳開,幹部戰士將悲痛化為力量,越戰越勇。右腳被彈片打穿的火箭筒戰士許建雲,已經被抬上了擔架,聽到指導員犧牲了,大喊:“不要抬我,我要報仇!”猛地從擔架上翻滾下來,雙手捧著火箭彈爬著向敵進攻。連長周金厚更是怒不可遏,拿起衝鋒槍,領著報話員、通信員、炊事員向越軍猛打猛衝,接連擊斃十多個越軍。指戰員們以壓倒一切的英雄氣概,前赴後繼,奮勇攻擊。在這不可阻擋的鐵流面前,14號高地的越軍陣地頃刻瓦解。


戰後,為了表彰張玉田的英雄模範事蹟,所在部隊黨委為他追記一等功,昆明軍區授予他“模範指導員”和“二級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


張玉田英勇犧牲的消息傳到他的家鄉河南省信陽縣時,家鄉的父老鄉親為失去一位優秀的兒子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家鄉的親人無不為英雄的事蹟所感動,用各種方式悼念英雄的英靈,稱頌英雄成長的足跡。1979年10月,信陽縣委、縣政府、團縣委做出決定:號召全縣人民、青少年學習張玉田的英雄事蹟,以張玉田為國捐軀的生動事蹟對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烈士浩氣長存於故土。


溫馨提示: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中華英烈網(ID:zhonghuayingliewang)

投稿須知:投稿請將作品以附件形式(建議將郵件主題命名為“作品形式+標題+投稿人姓名/單位/地址/聯繫方式(手機/QQ/微信)”)發送至郵箱[email protected],詳情請點擊 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