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如果有人問我看過了很多部小說,最讓我心情沉重的是哪一部?那我一定會豪不猶豫地脫口而出是《生存》。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小說《生存》是山東作家尤鳳偉的一部經典作品,這部小說是作者在20世紀80年代完成的創作。而小說裡的大背景及重要情節源於我們一部分人並不曾經歷過的抗戰時期。它讓我通過閱讀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感,也讓我們油然而生一種民族使命感。《生存》之所以讓人感覺沉重是因為它觸及了生死,它真實地再現瞭解放前那段殘酷的歷史悲劇。

在小說中,宏大的抗戰只是故事的“背景”,並不是文章故事的主戰場,《生存》裡的人物主角,也不是衝鋒陷陣的持槍英雄,而是在炮火覆蓋之下危如累卵的平民百姓。在艱難的戰爭形勢和經濟困境下,貧苦大眾頑強求生存的故事才更顯現了人性更為複雜的那一面。

小說從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開始講起,以一個村莊為舞臺,讓三類不同的人群,圍繞如何生存下去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衝突。面對生死,在這個小村莊的三類人,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取捨,也各自有各自的守望支撐著自己要活下去,甚至各自為了生存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在那個遙遠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小村落裡,貧民大眾,村莊裡的富戶,被扣押的日本俘虜,這三類信仰不同的人群,最終都在某個時刻面臨了生死抉擇。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時,他們分別有過不同的內心掙扎,有過反抗,有過權衡,也有過背叛。畢竟,

人生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一.對於貧困百姓,飢餓是侵蝕人意志最猖獗的惡疾

小說故事發生在抗戰時期,原本被戰爭遺忘的小村莊是戰亂時期的一方世外桃源,無人發現也無人顧及。這裡的人們封閉而滿足地守著自己貧苦的日子過的靜謐,世代如此從無例外。可一隊抗日隊伍的半夜到訪,從此改變了這個村莊的歷史。

首先,對於村長趙武和他的眾多村民而言,生存的問題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戰爭環境下如何不被炮火吞噬,另一方面,吃飯問題已經嚴重危及了人們的生存,那人們到底是如何解決這兩大關於生存的問題呢?這其中勞苦大眾的生存似乎更牽動人心。

小說裡的村長趙武和民兵團在某一天,突然臨時接到了一份緊急的抗戰任務,也就是替一支抗日隊伍看守並審訊兩個俘虜。因為有審訊任務,所以,首先得保證倆俘虜是活口才能問出東西。而要保證俘虜存活就得給俘虜食物。這就難壞了村長趙武了,眼下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本村村民都在鬧饑荒,哪還有多餘的糧食給俘虜呢。於是,籌借糧食給挑食刁鑽的俘虜,以期完成政治任務和救助村民度過饑荒歲月就成為了難上加難的大事。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那個饑荒的年代,村民們都不吃早餐,正餐也只有野菜雜和飯,莊稼人把自己調理在吃與不吃的半死不活之間。可即使省吃儉用,那些可憐的村民們依然沒能躲過戰爭時期的飢寒交迫。於是,村裡不斷有老人被餓死,不斷有不曾進食糧食的孩子被餓到連續多日昏睡不醒,只留一口氣在呼吸。

村民們為了治療這一波一波餓昏過去的孩子,全村人一起出動,挖鼠洞,逃荒,乞討,甚至把大自然當成天然的藥材庫深入索取,卻還是敵不過天災人禍的侵襲。

最心酸的莫過於一個家裡,既死了老人又昏了孩子,出殯老人和救治孩子便在一家人中同時進行,那份悲苦艱難自不待言,長久的飢餓雖然使人的體質日漸虛弱,卻讓人的求生欲愈來愈強。

二.對於“朱門”,有貧民襯托和仰視才是體面的“生存”

與這些貧苦人家相輝映的兩家富戶的伙食標準,確實能稍顯優越,但是饑荒年代再富裕能富裕到哪裡?更何況還是小山溝裡的“朱門”。杜甫詩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所描繪的社會現實,在任何一個年代都不缺對應的代表人物,《生存》這部小說裡的富戶之一萬有,就把朱門的冷血殘忍表現到了極致。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除夕夜,貧民家一個被餓了好幾個月沒吃糧食的孩子,因偷吃了萬有祭獻在祠堂的祭祀之食撐死時,祠下孩子的家人痛哭流涕的聲聲呼喊,彷彿帶刺的尖刀,一下下紮在我的心上。可是食物的主人萬有卻不曾有絲毫憐憫,他寧可把豐盛的食物拿去祭奠已經故去的人,也不願意拿出分毫給同個村落裡的窮困村民救命。

他甚至冷血到認為偷吃祭祀之物撐死的孩子,反而應該感謝他祭獻出的這些食物,才落個肚兒飽走的,不虧。按萬有的話:有多少人都是餓死鬼投胎去的。可見,抗日戰爭時期民眾的貧富差距有多大,思想覺悟又有多奇葩。不得不說戰爭是殘酷的,而比戰爭更殘酷的是人心,這些“朱門”的做法真讓人心寒。

最後,還是擔心村民生存大計的趙武好心“提醒”萬有,說他還有個幾年不曾回家的兒子,據說在外面給外國人當走狗的事,才逼迫萬有勉強答應借糧,救活了一大波昏睡過去很久都叫不醒的孩子。這個時候的趙武,沒有對萬有趕盡殺絕,是他善心的體現。但他藉著似真似假的傳言,敲詐萬有幾十斤糧食的舉動,對萬有來說是小人行徑,可對於整個村莊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卻是救命之恩。

從來,人性就是這麼複雜,一念之差可能是菩薩,也有可能會是魔鬼。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敏感時期,像萬有這樣家裡有疑似漢奸成分的人,不株連九族也得被批鬥問責,那養在圈裡的雞鴨牛羊,那屯在糧倉的小麥大米,是不是還能保住都是未知數。所以,狡猾如萬有,他最終答應拿出40斤糧食來救濟同村村民,以求保全自己全家性命以及一份家產,他不想因小失大,他也是權衡再三之後,才選擇妥協求生。

小說最後,村裡那些個被飢餓折磨瀕臨死亡的貧民,實在餓到萬般無奈之下,有一部分孤注一擲,冒險跟隨趙武進山去跟鬼子交易運糧的時候。萬有是能夠預見那九死一生的求糧艱難的,可他卻始終沒再拿出一粒糧食救助大家。直到一個月後都不見任何一個運糧人員回家,他才慌了神,然後才拿出一些糧食供應,用食物誘惑召集了一些人進山尋人。

可能萬有也擔心,整個村子如果再沒有糧食運進來,這個村莊怕是真的就要徹底滅絕吧。到那時,萬有自己的“富有”又該向誰炫耀?受盡了飢餓折磨的苦難村民,會不會隨時發瘋開始搶奪自己?而被眾多貧民虎視眈眈的覬覦,一旦發生內部搶奪混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最後,萬有經過再次拿捏和權衡,還是選擇少量多次地借糧給一些願意進山尋人的人們,安撫人心,也拖延時間,等待來年收成時節。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三.對於俘虜,遙遠而渴望再見的親人才是“活著”的最大動力

那樣的年代,大環境如此誰能逃過現實?在村民跟饑荒災年對抗期間,一開始交給村民兵團看守並審問的日本俘虜小山,經歷過飢餓的折磨,再回憶起自己遠在異國他鄉的家人時突然覺得萬分思念,最終,他決定拼死一搏求一線生機。對於任何人來說,在長期的飢寒交迫下,意志歸根結底是脆弱的,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於是,俘虜小山聽到自己要被處決的最後期限時,不惜背叛一直信仰的大武士精神,背叛他的日本天皇,主動提出交易,向村民招供了糧食的據藏點,以換得一次免死機會。沒錯,俘虜也是人,是人都畏懼死亡,這是人生存的本能。

因為俘虜小山發現,在他面臨死亡的莊嚴時刻,他崇拜的大武士精神和日本天皇,早已將他遺忘,將他捨棄,更不能幫他實現再見親人一面的願望,也是在生死邊緣,他才發現內心深處,他最渴望的並不是戰爭,而是親人的笑臉,這也算是小山臨死之前的一次幡然醒悟吧。

於是,原本已經接到處決俘虜的趙武及村民,為了家中老少賴以生存的糧食,選擇了違反抗日部隊交代的處決俘虜指示,轉與日本俘虜小山達成換糧的交易共識。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有人說歷史教科書裡的抗日英雄,都是為了殲滅敵人不懼生死的,為何趙武及他的村民要被理解?看過了《生存》的我理解,我表示深深地理解

,因為,那樣艱苦的條件下,貧民人家一家老小的救命糧就是緊追在自己身後的一匹餓狼,生死攸關之際自己保命可以不重要,可是一家至親的性命呢?什麼俘虜,什麼指令,什麼敵人友人,在面對親情召喚時只能暫時擱置,只有為了至親能活下去才是終極目的,才是生存的本能啊。

因此,我理解了書本里那些被飢餓折磨的人,何以做出種種有失理智,有失體面,甚至有失人格的行為。因為從未感受過極度飢餓滋味兒的現代人,是無法體會到的。如果你曾經歷過那個年代,你也會覺得飢餓是侵蝕人意志最猖獗的惡疾,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凌遲。

在《生存》這部作品裡,鋌而走險都是因為有巨大的食物誘惑以及巨大的死亡恐懼支撐,誘惑和恐懼像兩隻猛獸,在饑荒中的人們心中撕咬爭鬥,最終,貧苦的百姓不得已走上了一條與鬼子俘虜同歸於盡的不歸路。

看完了《生存》很久很久,小說裡那些戰爭饑荒時期的小人物拼盡全力求生存的場景還歷歷在目。文中的三類人(貧民 富戶 俘虜),他們身份不同,地位不同,認知不同,可是他們求生時的精神支撐卻不約而同地一致。他們都在想到至親之人的存亡時,決定奮不顧身地去冒險,也正是這樣樸實無華的想法最讓人動容。

活著是《生存》的本能:本能意識下不同人群求生動力最終殊途同歸

故事人物面對生存誘惑時的心理衝突,面對死亡恐懼時的垂死掙扎,都是一個人必然的心理反應,背叛初衷也是必然的選擇。只是可惜了,文末作者下筆太殘忍,竟讓一大批拼盡全力,努力求生的趙村壯勞力們全部殉死,成為那個饑荒年代的炮灰。

讀完《生存》我也心塞了很久很久,歷史浪潮下,究竟有多少小人物被時代的巨浪打翻?又有多少人,多少的事還被記得?但不管過去多久,也不論任何時代,人們對生存的希望卻從未泯滅。

時過境遷,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歷史終究成為歷史。

如今國泰民安,欣欣向榮,看過《生存》之後再反觀現實,才能頓悟戰爭年代的人們活著多麼的不容易,他們堅韌不屈,他們滿懷希望,即使經歷著那麼艱苦的條件卻始終想著出路,想著生存。而和平年代的我們又何其幸福,何其幸運?因此,《生存》對現代人來說,就像一道透進歷史陰影裡的明亮光束,更是一段民族記憶。(原創不易 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