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湟源縣7個片區易地搬遷村黨組織克服“跨鄉鎮、跨區域搬遷,群眾居住分散,管理難度大”的制約因素,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穩步有序推進春耕備播和人員復工,為搬遷群眾打造了一道安全的防疫“紅色堤壩”。

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勸返點夜間值班

  不謀而合,“碰頭會”開成了請戰會

  “郭書記,最近縣上的企業開始復工了,村民們也要準備春耕的物資了,南門出入車輛、人員較多,我們搬遷過來時間也比較長,人員相對比較熟悉,南門交給我們村值守”。

  申中鄉莫布拉新村共有8個搬遷村2000餘名群眾,人員聚集雜亂,因企業復工、春耕備播,每天人員出入頻繁,檢查點值守人員工作壓力劇增。2月19日,新村黨支部書記郭顯玉作為“原居民”,主動組織其他7個搬遷村書記召開“碰頭會”,研究近期村內人員出入檢查工作,會議一開始,各村黨支部書記主動要求值守工作量大、難度高的勸返點。

  疫情發生以來,湟源縣各級搬遷村黨組織主動作為,積極與片區內黨組織互相聯繫,共同謀劃片區疫情防控工作,合理安排值守力量,為了“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這一共同目標,勇擔當、共進退。在黨組織的帶領下,黨員群眾自覺遵守防控規定,自發為勸返點捐款捐物,主動配合檢查,主動參與防控工作,共同維護搬遷村安全。

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併發放宣傳資料

  同心協力,“大雜聚”擰成了“一股繩”

  “何書記,池漢新村搬遷下來的很多人在“老村”還有耕地,春耕的時間也快要到了,咱們幾個村能不能再碰個頭,商量一下”,正在思考疫情防控期間春耕播種相關工作的大華鎮池漢村黨總支書記何宗先精神為之一振,這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

  為有效應對疫情防控,池漢新村內的3個易地搬遷村黨支部主動與池漢村黨總支聯繫,通過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安排、統一行動,協同戰“疫”,及時組織黨員和熱心群眾建立志願者服務隊構建疫情防控的“紅色堤壩”,明確宣傳教育、入戶摸排、設卡值班、重點人群管控等工作任務,形成了村村聯動、互聯互通的工作機制。連日來,在4個村黨組織共同帶領下,人口近3000人的“大聚集村”密織防控網絡,嚴阻疫情傳播,黨群攜手、共抗疫情的戰“疫”格局成效凸顯。

  “村民們注意啦!春耕播種的時間快到了,需要購買春耕物資的鄉親們,跟自己村的幹部聯繫,先做好登記”,池漢新村中的大喇叭裡響起了振奮人心的廣播。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為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備播工作,4個村黨組織決定對各村群眾的春耕物資需求進行統計後,統一進行購買和分配,確保防疫措施落實到位。

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波航鄉納隆勸返站黨員宣誓

  同頻共振,“黨總支”變成了“主心骨”

  “家裡有幾口人”“有沒有從外地回來的大學生、親戚”“你在哪裡上班、什麼時候上下班”“還有什麼困難”.....

  為應對節後返工高峰期,城郊社區黨總支全面分析研判三集中新村防控問題,通過黨員引領、發動群眾、多方參與的“1+2”工作模式,著力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機制。通過“總支管總、支部協同”的兩級網格監管機制,合理整合6個易地搬遷村防控力量,採取分區包片的方式第一時間開展入戶摸排、設卡登記、信息宣傳等工作,加強村中4個勸返點的值班值守。將新村按巷道劃為4個小網格,安排就近黨員包片管理,地毯式排查,及時瞭解常住人員及外來人員健康狀況,通過定期做好監測、消毒、環境衛生整治等,切實築起防控疫情的紅色“防火牆”。同時,為更好的服務租住在新村的務工人員,提前入戶排查,詳細登記用人單位、出入時間、身體狀況等信息,設計小卡片方便務工人員出入。

  “我們多走一步,多摸排,多宣傳一戶,疫情防控工作就向前一步”,自1月23日起至今,城郊社區黨總支委員、主任馬誠同志沒有休息一天,帶領工作人員,連日來深入返鄉人員家中,詳細排查登記,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他說:“面對重大疫情,堅守使命是無悔選擇”。

  春天已至,回暖可期,真是這麼多人的默默付出,才讓這場兇險異常的戰“疫”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鄉黨委書記到搬遷點檢查指導工作

易地搬遷村“殊途同歸” 共築防疫“紅色堤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