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湟源县7个片区易地搬迁村党组织克服“跨乡镇、跨区域搬迁,群众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的制约因素,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稳步有序推进春耕备播和人员复工,为搬迁群众打造了一道安全的防疫“红色堤坝”。

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劝返点夜间值班

  不谋而合,“碰头会”开成了请战会

  “郭书记,最近县上的企业开始复工了,村民们也要准备春耕的物资了,南门出入车辆、人员较多,我们搬迁过来时间也比较长,人员相对比较熟悉,南门交给我们村值守”。

  申中乡莫布拉新村共有8个搬迁村2000余名群众,人员聚集杂乱,因企业复工、春耕备播,每天人员出入频繁,检查点值守人员工作压力剧增。2月19日,新村党支部书记郭显玉作为“原居民”,主动组织其他7个搬迁村书记召开“碰头会”,研究近期村内人员出入检查工作,会议一开始,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要求值守工作量大、难度高的劝返点。

  疫情发生以来,湟源县各级搬迁村党组织主动作为,积极与片区内党组织互相联系,共同谋划片区疫情防控工作,合理安排值守力量,为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一共同目标,勇担当、共进退。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党员群众自觉遵守防控规定,自发为劝返点捐款捐物,主动配合检查,主动参与防控工作,共同维护搬迁村安全。

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并发放宣传资料

  同心协力,“大杂聚”拧成了“一股绳”

  “何书记,池汉新村搬迁下来的很多人在“老村”还有耕地,春耕的时间也快要到了,咱们几个村能不能再碰个头,商量一下”,正在思考疫情防控期间春耕播种相关工作的大华镇池汉村党总支书记何宗先精神为之一振,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池汉新村内的3个易地搬迁村党支部主动与池汉村党总支联系,通过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行动,协同战“疫”,及时组织党员和热心群众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构建疫情防控的“红色堤坝”,明确宣传教育、入户摸排、设卡值班、重点人群管控等工作任务,形成了村村联动、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连日来,在4个村党组织共同带领下,人口近3000人的“大聚集村”密织防控网络,严阻疫情传播,党群携手、共抗疫情的战“疫”格局成效凸显。

  “村民们注意啦!春耕播种的时间快到了,需要购买春耕物资的乡亲们,跟自己村的干部联系,先做好登记”,池汉新村中的大喇叭里响起了振奋人心的广播。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备播工作,4个村党组织决定对各村群众的春耕物资需求进行统计后,统一进行购买和分配,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波航乡纳隆劝返站党员宣誓

  同频共振,“党总支”变成了“主心骨”

  “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大学生、亲戚”“你在哪里上班、什么时候上下班”“还有什么困难”.....

  为应对节后返工高峰期,城郊社区党总支全面分析研判三集中新村防控问题,通过党员引领、发动群众、多方参与的“1+2”工作模式,着力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机制。通过“总支管总、支部协同”的两级网格监管机制,合理整合6个易地搬迁村防控力量,采取分区包片的方式第一时间开展入户摸排、设卡登记、信息宣传等工作,加强村中4个劝返点的值班值守。将新村按巷道划为4个小网格,安排就近党员包片管理,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常住人员及外来人员健康状况,通过定期做好监测、消毒、环境卫生整治等,切实筑起防控疫情的红色“防火墙”。同时,为更好的服务租住在新村的务工人员,提前入户排查,详细登记用人单位、出入时间、身体状况等信息,设计小卡片方便务工人员出入。

  “我们多走一步,多摸排,多宣传一户,疫情防控工作就向前一步”,自1月23日起至今,城郊社区党总支委员、主任马诚同志没有休息一天,带领工作人员,连日来深入返乡人员家中,详细排查登记,宣传疫情防护知识,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他说:“面对重大疫情,坚守使命是无悔选择”。

  春天已至,回暖可期,真是这么多人的默默付出,才让这场凶险异常的战“疫”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乡党委书记到搬迁点检查指导工作

易地搬迁村“殊途同归” 共筑防疫“红色堤坝”


分享到:


相關文章: